APP下载

不同检疫方法对奶牛结核病阳性检出率的影响

2010-01-30李志源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0年3期
关键词:结核菌素奶牛场结核病

梁 明,李志源

(1.广西柳州市水产畜牧兽医局,柳州 545005;2.广西柳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柳州 545005)

1 材料

1.1 试验奶牛 均为柳州地区奶牛场饲养的奶牛,外表情况较好,无任何结核病临床症状,年均产奶量约3 500kg。

1.2 主要试剂

1)牛型提纯结核菌素:黑龙江省生物制品厂一厂生产,规格5 mL/瓶,冻干型。

2)禽型提纯结核菌素: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生产,规格20头份/瓶 、2 mL/瓶,冻干型。

2 方法

2.1 检疫方法:

1)牛只编号。

2)注射部位:为牛颈侧中部上1/3处,对同一奶牛场所有牛只相对固定在同一侧进行,以便检疫操作和观察结果。注射时应避开病变或硬结部位。

3)剃毛:用刮须刀在注射部位剃毛,直径约 10 cm,使注射部位完全暴露。

4)测量与记录:指定专人测量并进行记录,包括奶牛场名称、栋栏号、顺序号、牛号、注射时间、注射部位、注射前皮皱厚度(游标卡尺)、72 h皮皱厚度(游标卡尺)、皮皱厚度差值、判定结果、检疫、测量人员姓名等。

5)注射方法:采用一次性1 mL注射器,一牛一付,用完即焚烧处理。注射部位用75%酒精消毒,术者用左手食指和拇指捏提中央皱皮,针头斜向皮肤刺入,注射后观察,出现一个小疱,说明注射正确。如注射剂量不准,则另选15 cm以外的部位或对侧重作,同时做记录说明。

6)观察结果:皮内注射后经72 h观察术部有无热痛、肿胀等炎性反应,如发现有此反应,用游标卡尺测量皮皱厚度,并做好详细记录。

7)结果判定:2003年前按农业部1988年颁布的《牛结核病提纯结核菌素变态反应操作规程》进行判定,2003年后则以GB/T18645-2002《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进行判定。

2.2 同一奶牛场不同剂量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对比试验

1)奶牛:为柳州市某结核病阳性奶牛场准备淘汰的阳性牛和可疑牛共12头,年龄在4~6岁之间。

2)试验部位:选取奶牛颈部右侧约上、中、下和前、中、后的居中位置,分上、下两排剃毛,上下两排相距3~5 cm,每个部位20~30 cm2。

3)诊断试剂稀释方法:取5个无菌小玻璃瓶,分别标为牛型10 000 u、牛型5 000 u、牛型 2 000 u、禽型5 000 u、禽型2 500 u,用生理盐水分别稀释牛型和禽型结核病菌素,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进行。稀释后含量分别为 10 000、5 000 、2 000、5 000、2 500 u 。

4)注射方法:用1 mL一次性注射器进行皮内注射。在上排3个注射部位部位由后往前分别注射牛型提纯结核菌素10 000 u、5 000 u、2 000 u各 0.2 mL,下排由后往前分别注射禽型结核菌素5 000 u、2 500 u各0.2 mL。

5)观察记录:在注射牛型、禽型提纯结核菌素后48 h、72 h、96 h、120 h 分别对每个部位测量,并做记录。

6)判定标准:按GB/T18645-2002的判定标准进行判定。

2.3 不同奶牛场不同剂量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对比试验 方法与2.2相同。

2.4 同一奶牛场不同稀释浓度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对比试验 方法与2.2相同。用1 mL一次性注射器进行皮内注射。在上排2个注射部位由后往前分别注射牛型提纯结核菌素0.2 mL(2 000 u/0.2 mL)、0.1 mL(2 000 u/0.1 mL),下排由后往前分别注射禽型结核菌素0.2 mL(2 500 u/0.2 mL)、0.1 mL(2 500 u/0.1 mL)。

2.5 间隔4月对结核阳性可疑牛的重复试验第1次检疫后4个月重复检疫1次。方法同2.1。

3 结果

3.1 同一奶牛场不同剂量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对比 对12头结核病阳性和可疑奶牛进行试验,48 h、72 h、96 h、120 h 观察记录与原皮厚进行对比,“++++”为皮差大于1.6 cm,“+++”为皮差大于1.2 cm,“++”为皮差大于 0.8 cm,“+”为皮差大于或等于0.4 cm,“±”为皮差介于 0.2~0.4 cm之间,“-”为皮差小于0.2 cm(以下表同)。根据皮差作出判定,结果见表1、2。从表中可以看出,除11号牛禽型反应强于牛型之外,其余多是牛型反应强于禽型。从阳性数来看,两种剂量于72 h检测出的阳性数最多,随着时间推移,阳性数趋少。

表1 12头奶牛48 h、72 h、96 h、120 h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反应结果

表2 不同剂量不同时间奶牛结核病阳性数、可疑数检测结果

3.2 不同奶牛场不同剂量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对比

对8个奶牛结核病阳性场初检为阳性或可疑的21头奶牛进行不同剂量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对比试验。结果见表3、4。

表3 不同奶牛场不同剂量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检出阳性数对比

表4 不同奶牛场不同剂量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检出可疑数对比

3.3 测量时间与最大皮差 对不同奶牛场注射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对比试验中21头奶牛进行分类,统计不同时间测量出现最大皮差头数,结果见表5~7。结果表明,5种不同剂量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同时达皮差最大值的时间后移,个别奶牛场发生相似的后移情况。

表5 不同测量时间出现的最大皮差头数分布

表6 不同剂量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同一时间皮差均达最大的头数分布

表7 不同奶牛场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同一时间皮差均达最大的头数分布

3.4 间隔4个月后对初检为阳性或可疑的奶牛进行复检 对初次检疫的21头阳性牛、可疑牛隔离饲养,不进行任何治疗,4个月后复检,采取国家标准剂量2 000 u,72 h后观察,结果见表8。结果表明,初检结核病阳性奶牛5头,经复检后为可疑2头,阴性3头;初检可疑16头,经复检后为可疑5头,阴性11头。复检后奶牛结核病阳性率为0%。

表8 间隔4个月前后奶牛结核病检疫结果对照

3.5 同一奶牛场不同稀释浓度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对比 用14头1~3岁青年奶牛进行不同稀释浓度对比,牛型提纯结核菌素含量2 000 u,禽型提纯结核菌素含量2 500 u,72 h后观察结果,见表9。结果表明,两种稀释剂量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

表9 不同稀释浓度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对比

3.6 禽型与牛型反应强度对比 采用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对阳性牛、可疑牛及假定健康牛群进行检疫,对同一奶牛场的12头阳性可疑奶牛、不同奶牛场的21头阳性可疑奶牛和同场进行不同稀释剂量进行试验的14头假定健康奶牛进行统计,根据结果判断牛结核和副结核存在的可能性。结果见表10。

3.7 不同剂量检疫对生产的影响 采用不同剂量、不同稀释浓度的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进行检疫,比较其阳性检出数。结果见表11。

表10 禽型与牛型提纯结核菌素反应强度对比

4 讨论

4.1 采用不同剂量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在同一奶牛场检疫时,两种剂量于注射后72 h检出阳性数最多,随着时间推移,阳性数趋少,说明最佳观察时间为注射后72 h。同时可以看出,不同注射剂量对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影响,不会造成误判。提示在奶牛结核病临床检疫中。应以72 h观察为主,同时在96 h再观察1次,可提高检出率。

表11 不同检疫方法的阳性检出数对比

4.2 在同一奶牛场进行阳性可疑牛不同剂量牛型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发现,禽型反应较轻,只有1例奶牛表现为禽型提纯结核菌素反应强于牛型提纯结核菌素,且反应消失极缓慢,该牛可能是感染了禽型结核病,而非牛型结核病,具体待进一步研究。

4.3 不同个体可能患不同程度的结核病,或在不同部位或多个部位发生结核病,它们诱发机体产生数量不一的免疫因子,导致奶牛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态反应。同时,无论是牛型或是禽型提纯结核菌素,其注射剂量与皮差有很大相关性,剂量越大皮差也越大,反之,剂量越小,皮差越小。表明检测时注射剂量大,反应强,则阳性检出率提高,淘汰率也增加,对畜牧业发展不利。

4.4 本试验表明,采用目前国家标准剂量,虽然检出率稍低,但与剂量大的检疫方法无显著差异,对畜牧生产有利。

猜你喜欢

结核菌素奶牛场结核病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2019年右江区中学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结核菌素试验结果怎样评定
结核菌素强阳性患者的预防性治疗效果研究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
2013年全国16 省(区、市)规模奶牛场卫生保健与疫病防制状况调查报告
我院528例患者结核菌素实验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