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麻黄山地区延8储层特征

2010-01-30丁晓琪张哨楠刘朋坤邓礼正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层理岩屑砂体

丁晓琪,张哨楠,刘朋坤,邓礼正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

0 引言

麻黄山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中段,向东与天环拗陷中段衔接过渡[1](图1)。延长组为一套河湖相沉积,地层厚度为800~1 000 m[2-7]。三叠世末,受西南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西部开始抬升,形成延长组顶部侵蚀地貌和从西向东的侵蚀河谷。早侏罗世延安期构造运动平静,开始接受沉积,前期形成的侵蚀河谷开始填平补齐,延9形成广覆型补偿沉积,古地形被夷平,演化为沼泽化平原环境[8-9]。延安期末期,受燕山运动影响整体抬升,延安期顶部受到不同程度的剥蚀。

近年来,研究区多口钻井在延8储层获高产油流,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目前对该区延8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的分布不清楚,制约了下一步的勘探。笔者试图从岩石学特征、沉积相类型及储层特征等角度分析该地区优质储层的控制因素,为弄清其分布提供参考。

图1 麻黄山地区地理位置Fig.1 Location Map of Mahuangshan Area

1 沉积相特征

延8储层主要为一套灰黑色-黑色泥岩与灰白色中-细砂岩的互层,夹有大量的煤线。在砂岩中发现大量的菱铁矿砂屑(图2a、b),菱铁矿砂屑对水深有严格的要求,如果水变深,则为黄铁矿,水变浅,则极易被氧化成褐铁矿,说明当时的沉积水体有一定的深度;在砂岩中发现大量的碳化植物茎干,植物茎干可垂直、平行或斜交于层面,碳质泥岩与煤线极为发育;地震剖面上发现延安组存在前积现象;生物扰动作用强烈,潜穴发育,说明研究区延8储层沉积期位于河湖交汇处,为三角洲平原沉积。研究区的主要砂体为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砂岩,决口扇砂岩,能够作为储集条件的砂岩只有分流河道砂岩。一个完整的分流河道砂体自下而上常常由含细砾平行层理粗砂岩相、平行层理中砂岩相、板状交错层理细砂岩相、平行层理细砂岩相及变形层理细-粉砂岩相组成(表1)。分流河道砂岩在岩芯上表现为多期河道的叠置,底冲刷现象不明显。可见砂岩由多个向上变细的旋回组成,在测井曲线上,分流河道砂岩常常表现为箱形、箱形+钟型和圣诞树形,单砂体厚度为2~14 m。

2 岩石学特征

2.1 碎屑物

研究区北部以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图2c、图3),岩屑长石砂岩次之,并夹有长石砂岩。研究区中部及南部则主要是岩屑石英砂岩(图2d、图3),偶夹长石岩屑砂岩,说明延8储层沉积期,研究区物源来自不同的区域。岩屑成分有变石英岩、千枚岩、泥板岩、中基性火山岩、硅质岩,偶见花岗岩、云母碎屑等,硅质岩屑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

表1 麻黄山延8储层分流河道砂岩岩相类型Tab.1 Type of Reservoir Distributary Channel Lithofacies of Yan-8 Formation of Mahuangshan Area

2.2 填隙物

以水云母杂基与胶结物共同填隙为主,纯胶结物填隙次之。第一世代胶结物有菱铁矿、微晶方解石、粉晶铁白云石。第一世代胶结物形成之后充填粒间孔隙(包括剩余原生孔及次生粒间孔)的二世代胶结物以硅质、高岭石为主,铁白云石次之,低铁方解石少量,重晶石、硬石膏偶见。

2.3 结构特征

砂岩以中粒为主,细粒次之,偶见粗粒;分选中等,磨圆以次棱角状为主。研究区北边成分成熟度低,而中部及南部成分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均中等偏低。颗粒支撑、孔隙式胶结;以线—凹凸接触为主,点—线接触次之。

图2 麻黄山地区延8储层岩石成分及孔隙类型Fig.2 Typical Rock Composition and Pore of Yan-8 Formation in Mahuangshan Area

图3 延8储层岩石分类三角Fig.3 Ternary Diagram of Yan-8 Formation Sandstone

3 储层物性特征

3.1 储层空间类型

根据钻井岩芯、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将延8砂岩储层空间分为粒间孔隙(图 2e)、粒内溶孔(图2f)、铸模孔(图2g)、溶蚀缝和超大孔(图2h) 5个大类17个小类(表2),主要的储层空间为粒间孔隙和粒内溶孔。

3.2 储层物性特征

延8储层孔隙度范围为0.9%~19.3%,平均值为12.8%,孔隙度主要分布范围为8%~18%,渗透率范围为(0.047~495)×10-3μm2,渗透率主要分布范围为(0.1~1)×10-3μm2及大于10× 10-3μm2两区间,平均值为40.7×10-3μm2。孔隙度与渗透率不呈正态分布,均有偏大的趋势(图4),通过薄片观察发现,这是因为大量长石、岩屑等被溶所致,这部分溶孔很大一部分由微孔组成,对渗透率的贡献不大,而真正对渗透率起贡献的是粒内蜂窝状溶孔和粒内晶间孔。孔渗之间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受裂缝的影响不明显。

图4 麻黄山地区延8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分布Fig.4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Yan-8 Formation in Mahuangshan Area

3.3 孔隙结构特征

延8段的最大连通孔喉半径为10.17μm,平均孔喉半径为2.63μm,大于0.2μm的孔喉体积分数可视为岩石中可能的最大含油饱和度[10],延8段平均值65.77%。这样,相应得到的束缚水饱和度为34.23%。延8段高束缚水饱和度主要与孔隙类型有密切关系,粒内晶间微孔提供了大量的微孔,增加了储层的孔隙度,但由于高比表面,造成高束缚水饱和度。由于这部分水是不可动水,在生产过程中,并不会使产水率上升,如宁东3井,实测含水饱和度53%,试油含水率3%;宁东5井,实测含水饱和度41%,试油含水率1%,均为高含水饱和度,低含水率。

表2 延8储层孔隙类型特征Tab.2 Characteristics of Reservoir Pore Types of Yan-8 Formation

4 储层物性控制因素分析

4.1 砂体厚度对储层物性的控制

图5 砂体厚度与孔隙度关系Fig.5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ckness and Porosity of Sandstone

图5为本区4口井15个取芯层段的砂岩厚度与孔隙度的交汇图。从图5可以看出,当砂体厚度低于10 m时,随着砂体厚度的增加,孔隙度增加明显,而当砂体厚度超过10 m时,随着砂体厚度的增加,孔隙度缓慢增加。砂体厚度与孔隙度呈现一种正相关关系,厚砂体主要发育于三角洲平原的主河道中,强水动力对沉积物有较强地分选和带出细粒的作用,沉积物粒度粗、分选好、泥质含量低,储集物性相对较好。

4.2 岩相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

图6表明,平行层理中砂岩相的孔隙度最好,平均孔隙度(Φ)为15.5%;次为粗砂岩相和交错层理细砂岩相,平均孔隙度分别为11.8%和11.0%;含砾粗砂岩相和平行层理细砂岩相最差。结合沉积微相分析可知,物性最好的为分流河道的中部,底部的含细砾粗砂岩相和顶部的平行层理细砂岩相对较差。

4.3 成岩作用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成岩相可为储层在时空分布、评价和预测提供重要依据,这已为碎屑岩储层研究者所接受[11-14]。延8地层中的储层与非储层成岩相类型差别较大。

图6 不同岩相类型的孔隙度分布区间及平均孔隙度Fig.6 Average and Distribution of Porosity of Different Lithofacies

有利成岩相主要表现为压实弱、胶结弱或无胶结,长石及易溶岩屑蚀变严重,形成大量次生孔隙,之后形成的自生矿物少,对孔隙的破坏性不强;不利成岩相主要表现为塑性岩屑高,压实强、酸性水不活跃,中成岩B期—晚成岩期大量含铁方解石析出,热水矿物(重晶石、异形白云石、硬石膏)的析出充填各类次生孔隙及剩余原生粒间孔隙,致使储层物性变差。

通过薄片观察结合扫描电镜,宁东4井区硬石膏胶结严重,储层物性较差,而宁东2、3、5井区胶结作用相对较弱,长石碎屑溶蚀强,储层物性好。

5 结语

(1)研究区延8储层岩石学特征具有南北分带性,北边富长石,南边富石英,反映出延8储层沉积期受不同物源的控制。

(2)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为粒间孔隙和粒内溶孔,长石、岩屑等大量被溶,大大增加了储层的孔隙度,但对渗透率起贡献的主要是粒内蜂窝状溶孔和粒内晶间孔,微孔的存在增加了束缚水饱和度,最终导致高含水饱和度的储层不产水,只产油。

(3)砂岩厚度、岩石相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着储层的物性。厚砂体、弱胶结的中砂岩具有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1] 长庆油田石油地质志编写组.中国石油地质志:第十二卷,长庆油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2] 傅 强,李 益.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8—长7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地质意义[J].现代地质, 2006,20(4):579-584.

[3] 李凤杰,王多云.拗陷湖盆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构成及其分带性——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7(6):775-778.

[4] 王 峰,田景春,张锦泉,等.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延长组长6油层组物源分析[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6,26(3):26-30.

[5] 武富礼,李文厚,李玉宏,等.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沉积及演化[J].古地理学报,2004,6(3):307-315.

[7] 郭 强,夏玲燕,侯宝宁,等.陕北斜坡中部TBC地区侏罗系延安组延10与延9沉积相研究[J].西北地质,2009,42(2): 89-94.

[8] 赵俊兴,陈洪德.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早中期甘陕古河的演化变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2):152-158.

[9] 赵俊兴,陈洪德,时志强.古地貌恢复技术方法及其研究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前古地貌研究为例[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28(3):260-266.

[10] 王允诚.油层物理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1] Cowan G.Diagenesis of Upper Carboniferous Sandstones: Southern North Sea Basin[J].Geological Society,London, Special Publications,1989,41:57-73.

[12] Barnes D A,Lundgren C E,Longman M W.Sedimentology and Diagenesis of the St.Peter Sandstone,Central Michigan Basin, United States[J].AAPGBulletin,1992,76(10):1507-1532.

[13] Worden R H,Oxtoby N H,Smalley P C.Can Oil Emplacement Prevent Quartz Cementation in Sandstones[J].Petroleum Geoscience,1998,4(2):129-137.

[14] Cagatay M N,Saner S,Al-Saiyed I,et al.Diagenesis of the Safaniya SandstoneMember(Mid-cretaceous)in Saudi Arabia[J].Sedimentary Geology,1996,105(3/4):221-239.

猜你喜欢

层理岩屑砂体
地质录井过程中现场管理研究
考虑颗粒随机分布特征的水平井环空岩屑起动流速
复杂工况下大位移井岩屑运移与参数优化研究*
考虑层理影响的威远页岩气储层压裂裂缝高度预测模型及施工优化方法
南海大位移水平井中新型岩屑床破坏器的应用
砂体识别组合方法在侧缘尖灭油藏的应用
原煤受载破坏形式的层理效应研究
曲流河复合点坝砂体构型表征及流体运移机理
富县地区长8致密油储集砂体成因及分布模式
渤海河流相油田储层连通性研究与挖潜实践
——以KL油田3-1483砂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