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唯美唯实的手外科“艺术家”——访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李庆泰教授

2010-01-29文图韩同伟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19期
关键词:手外科断指利比亚

文图/本刊记者 韩同伟

记者在采访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李庆泰教授前,重温了恩格斯的一段话: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只是由于劳动,由于总是要去适应新的动作,由于这样所引起的肌肉、韧带以及经过更长时间引起的骨骼的特殊发育遗传下来,而且这些遗传下来的灵巧性以愈来愈新的方式运用于新的愈来愈复杂的动作,人的手才达到这样高度的完善,在这个基础上,它才能仿佛凭着魔力似地产生了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尼的音乐……

手不仅是动物进化成人并使人赖以存活的劳动器官,也是人自身审美和创造美必不可少的精神肢体。记者在采访李庆泰教授时,感受到了维护和拯救双手的手外科医生的唯美唯实的精湛技艺。他们的双手如同艺术家的双手一样给人以绝美绝伦的惊叹,且更超越于此的是,他们为双手遭遇重创的人带来了无限的希望与信心……

“形神兼顾”的手外科再植再造技术

李庆泰教授自1970年开始从事骨科等临床工作,至今已累计成功实施骨科手术上万例。他是新中国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再造技术专业从萌芽、创建到发展、成熟的“见证人”。

1981年,李庆泰到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工作。那时正值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各行各业蓬勃发展,随之也带来了机械制造业、交通事故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手指断离伤的增多。鉴于手部功能极为复杂,手指伤残后,患者将不同程度地失去劳动能力,严重影响其家庭、社会生活。为了满足现实的医疗需求,李庆泰积极开展了对上肢、前臂、手掌、手指断离伤的研究和各种再植再造手术。

随着我国显微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断肢再植手术水平也迅速提高,其中各种断指、断掌、断臂手术的成功率可达98%以上,我国的断肢、断指再植技术目前已领先于国际水平。这与手外科医生及时抢救、正确处理、精心治疗,以及医院的优良设备、精湛的显微外科技术等密不可分。

据李庆泰教授介绍,1959年,王澍寰院士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手外科专业。50余年来,我国手外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我国在断肢、断指再植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在我国无论是7个月的婴幼儿,还是年近九旬的老人,其断指再植均有获得成功的报道,甚至前臂旋转撕脱完全断离再植也已有成功的病例。十指离断及四肢离断再植已由 “个别成功”发展为“屡见成功”;肢体、指体离断再植已由“单节段离断再植成功”发展为“多节段离断再植成功”;断离肢体、指体“寄养”技术则开拓了保存肢体、指体的新途径。这些成功病例充分显示了我国再植技术的高超水平。

李庆泰教授说,手术既要保障受伤手指的劳动功能,还要兼顾它的外在美观,如此便促使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手术得到了创新发展。该手术现在已经成为常规手术,成功率可达100%;特别是用第2趾等移植再造掌指关节平面的拇指,以及Ⅲ度指缺损的指再造,再造后的指体在外形与功能上都达到了理想的要求。双足组合移植足趾再造五个手指,可称为手指再造的“顶峰”。

“誉满而归”的中国医疗使者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坚持卫生国际合作 “为外交路线服务”、“为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服务”的宗旨,与世界各国、有关国际组织在医药卫生领域建立了多渠道、多层次、广范围的交流与合作;并且按照“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坚持向非洲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卫生援助,通过派遣医疗队等形式,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树立了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促进了我国与发展中国家良好关系的发展。

1986年至1988年,李庆泰被选派到非洲利比亚做援外医疗队工作。他深知自己不仅作为手外科医生担负着救死扶伤的“天职”,也作为一名和平使者肩负着到非洲兄弟国家传播友谊的任务。

在利比亚的三年期间,李庆泰不畏当地生活环境的艰苦,一心扑在为利比亚人民的医疗服务工作中。他除了进行大量的日常医疗卫生救护,还为当地的医疗卫生领域带去了新思路、新观念,传播新技术、新方法,培养了众多的医学人才,为当地卫生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极大的活力。

李庆泰精心指导利比亚当地医生从事手外科工作,并将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倾囊相授。他指导当地医生如何正确保存断指,这是再植成功的基础和前提;他要求外伤现场的抢救人员不要惊慌失措,并反复提醒医务人员在遇到手指断离伤者时要注意首先抢救伤者生命,检查有无脊髓和神经损伤,正确止血,妥善固定骨折部位。

李庆泰还对当地人民普及健康知识,使他们认识到肢体、手指断离后,虽失去血脉滋养,但短期内尚有生机,而时间一长,则变性腐烂。利比亚天气通常很热,冷藏保存断指可以降低其新陈代谢率,维持生机,此时迅速冷藏、低温保存断指尤为重要。可将断指先用无菌敷料或相对干净的布巾等代用品包裹,外面用塑料薄膜密封。此后置于合适的容器如冰瓶内,周围放上冰块,且不可直接接触冰块或冰水以防冻伤变性,断指和患者一同转送医院做再植。

李庆泰还非常重视断指再植术后的护理,例如对病房环境的要求,应保持空气流通、控制探访人员,防止交叉感染;对患者体位的要求;严密观察再植指局部血运,根据肤色、皮温、指腹张力、毛细血管返流等情况,综合分析并正确判断断指恢复情况;术后止痛与禁烟指导;饮食指导;抗凝药物的应用;功能锻炼再植的手指等。李庆泰事无巨细,从治疗技术到护理注意事项均耐心给予传授和指导。

李庆泰教授利用自己精湛的医术、真诚的传授、求实的精神填补了利比亚当时的多项手外科治疗史上的空白。1986年10月,李庆泰在放大镜下为一名利比亚青年成功实施了断指再植。对此,我国媒体《北京晚报》给予了肯定报道。1987年9月,李庆泰又成功地为一名患者实施了完全性断脚再植手术,再次被《北京晚报》报道。

李庆泰教授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不仅得到了利比亚广大患者的爱戴,也屡次得到利比亚官方的赞誉。《利比亚黎明报》曾刊发文章《感谢中国医生李庆泰提供的极好的医疗服务》,以表达对这位中国医生的感激之情。

李庆泰教授的援外医疗队利用优质的服务为利比亚人民解决了医疗卫生中面临的困难,并同时播撒了两国之间友谊的种子,用心血和汗水精心浇灌,开出了朵朵友谊之花。医疗队得到了利比亚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评价,为我国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为两国外交工作的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巧夺天工”的世界第四例十指离断再植

李庆泰满载着利比亚人民的友谊回国后,又马不停蹄地继续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开展他的手外科工作。1994年的一天,李庆泰刚做完一台耗时10多个小时的复杂的断掌再植手术,就又接到一个双手十指离断的患者。他当机立断,分秒必争地给予了抢救性手术治疗。这是他成功完成的世界排次第四例的十指离断再植手术。

该患者是一名年轻的印刷厂女工,她的工作是将厚厚的一层纸推送到裁纸刀下,当将纸推到位后,上方会自动压下一个用于固定纸张的2吨重的“千金”把纸压实,然后裁纸刀切下。不幸的是,这次她的手还没缩回便被压在“千金”下,眼看着裁纸刀将十根手指齐齐切断,女工一声惊叫顿时晕厥过去。该患者被同事送来时正逢李庆泰值班,他一边给予抗休克抢救,一边果断地带领同事张长清医生给予十指离断创伤处清洗,消毒清理断指,逐一行再植术。

在手术室的无影灯下,李庆泰带着显微镜,聚精会神、一丝不苟地将一个个指骨、一根根极其细小的血管、一条条肉眼看不见的神经逐一连接上。待每一个手指都逐一恢复了血运,再将手指细微复杂的肌肉、肌腱等也连接好。当李庆泰缝合完最后一个手指时,时间已经过去了31个小时;而他因为全身心地投入在手术中,全然不觉自己在手术室里已经整整连续做了这么久的手术……

术后,李庆泰给予患者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指导术后功能锻炼。术后第5天起,他指导患者主动运动患手腕关节、健指的指间关节与掌指关节。术后第45天,拔除克氏针。术后第90天,着重训练患指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确性,并且训练两手协同操作的能力。女工十根手指不仅一一成活,还恢复安好如初的功能。

李庆泰教授因成功实施十指离断再植术,曾荣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并于当时被《健康报》、《北京晚报》、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而李庆泰对这些荣誉与宣传并不放在心上,他所全心关注的就是他的患者受创手指可以痊愈,能够继续他们的快乐劳动和幸福生活,这也是李庆泰教授唯一的心愿。

猜你喜欢

手外科断指利比亚
一种手外科充气式垫手架的设计
利比亚首都争夺战牵动世界
单纯吻合指动脉在末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手外科中心(衡阳市手外科中心)
断指再植十年进展
《实用手外科杂志》稿约
多节段断指再植术后护理
《实用手外科杂志》严正声明
断指再植127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