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农村美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0-01-25聂建平龙翠芳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遵义市美术课贵州

聂建平,龙翠芳

(1.遵义师范学院美术系;2.遵义师范学院马列部,贵州遵义563002)

一、引言

美术教育是人类最早的文化教育活动之一,它不仅能传承文明、传播知识、表达内心情感、而且能培养人的审美情趣。然而在贵州省农村地区,美术教育还没有它应有的地位,美术教学存在着大面积的“空白”[1],美术师资不足,教师素质较低,教学模式、内容、方法依然陈旧,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剖析其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应试教育体制的弊端、经济落后、重视不足、管理不严等。而贵州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可供我们选择:一是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如广阔的田野,美丽的河流、山川、奇花异草,各种竹、木、石等;二是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雕刻、剪纸、编扎、蜡染、独特的节日、各式各样的民间习俗、身怀绝技的民间工匠和民间艺人等[1]。可见,贵州农村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与农村美术教育的落后现状形成巨大的反差。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贵州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使人们详细了解贵州农村美术教育现状的真实情况,以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二、调查研究思路

为使调查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本研究在贵州9个地、州、市中选取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遵义市农村2所中学、1所小学以及民族文化保存较浓厚的黔东南州农村2所小学、1所中学为调查点。具体是:遵义市务川县泥高乡泥高中心小学、遵义市湄潭县天城乡天城中学、遵义市南北镇民主乡希望中学,黔东南州锦屏县大同乡大同小学、黔东南州榕江县忠诚镇苗本村苗本小学、黔东南州榕江县忠诚镇忠诚中学。6所学校分别代表遵义市、黔东南州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高、中、低水平。

以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以老师为深入访谈对象,围绕中小学校、家庭、农村社区环境展开调查。随机发放问卷共600份,回收问卷597份,有效问卷585份,有效回收率97.50%。585份有效问卷经核实后进行编码,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

三、贵州农村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一)学校对美术教育的资金投入情况

表1 学校对美术教育资金投入统计表(人,%)

由表1可见,585名受访者中,认为贵州农村学校每年对美术教育投入为零的有359人,占61.37%;几乎为零的166人,占28.38%;有但不多的60人,占10.26%。说明农村中小学校对美术教育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两地区在这方面也没有显著差异。

(二)学校专业美术教师的编制情况

表2 学校专业美术教师编制统计表(人,%)

由表2可见,585名受访者中,认为自己就读学校中有专业美术教师3位以上的135人,占23.08%;1—2位的185人,占31.62%;0位的265人,占45.30%。可见,贵州农村中小学校专业美术教师严重缺编,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他们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没有”并不代表该校没有教师上美术课。据调查,许多学校用非专业美术教师承担美术课的教学。比较两地区,遵义市农村中小学校62.24%的学生认为他们学校至少有1位以上的专业美术教师,比黔东南州农村中小学的情况稍好。

(三)学生对美术课的感知情况

表3 学生对美术课感知情况统计表(人,%)

由表3可见,585名受访学生中,喜欢上美术课的342人,占58.46%,对美术课感觉一般的178人,占30.43%,不喜欢的只有65人,占11.11%。可见,农村中小学生普遍喜欢美术课,不喜欢美术课的学生极少,而且遵义市农村中小学生对美术课的感知情况比黔东南州学生稍好,这与遵义市农村中小学校有较多的专业美术教师教学有一定的关系。

(四)领导或家长对美术教育重视情况

表4 领导或家长对美术教育重视情况统计表(人,%)

由表4可见,585名受访学生中认为领导或家长特别重视美术教育的只有20人,占3.42%;一般的120人,占20.51%;不重视的445人,占76.07%。说明农村学校领导或学生家长普遍都不重视美术教育。

(五)学生拥有美术学习用具的情况

表5 学生拥有美术学习用具统计表(人,%)

由表5可见,585名受访学生中,273名学生手里拥有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擦,占46.67%;拥有一盒水彩画颜料的189人,占32.31%,仅21.02%的学生除此之外,还拥有其它的美术学习用具,如毛笔、宣纸、调色盘等。可见,贵州农村孩子受经济条件的限制,特别是贫困的民族地区,学生手里拥有的美术学习用具极为有限。

(六)学生考入高校美术专业继续深造的情况。

以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泥高乡猫门村为例:全村210户人家,总人口数1210人,全村年人均纯收入约1650元。该村2009年考上大学的学生有17人,占1.4%;考上美术专业的学生5人,占0.4%。可见该村大学升学率很低,升入美术院校的学生就更少了。该村刘××2009年考上四川大学美术学院,其本人表现很突出,美术作品在全国、省市获得多次大奖,究其原因,除了他自己的主观努力、天赋外,其良好的家庭薰陶和教育分不开,因为他父亲与祖父都是当地有名的银饰民间艺人。但这样的个案在贵州农村很少。

四、贵州农村美术教育落后的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贵州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甚至非常落后,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从我国教育体制、贵州农村经济条件、农村学校自身情况、农村宣传与传承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意识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应试教育体制的弊端是其根本原因,表现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在学校领导不重视、在家家长不重视”。

我国素质教育的口号虽早已提出,但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应试教育”长期以来还影响着人们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尤其是在贵州广大的农村地区,人们对美术教育的意识更加淡薄。一些农村中小学校的领导表面上抓素质教育,而实质上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家长只关心语文、数学等文化课分数的高低而忽视了美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性,学生放学回家画一下卡通画往往被家长斥责为“不务正业”。这种重智育轻美育的思想和现象广泛存在,学生很难系统地接受美术基础知识教育,更谈不上通过美术教育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了。

在我省大多数农村学校,美术教育还没有它应有的地位,相当多的农村学校尤其是小学,还没有真正落实美术课。同时又受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眼里都明显有“主,副”科之分,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农村学校,学生基本无缘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美术课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调查显示,有些学校虽然在课程表上安排了美术课,实际上却并未开设;有些学校虽说开设了美术课,但一到“关键”时刻,如临近期中、期末考试或是毕业考试,这些课程就只好让位于“主”课了,美术课很难“守住阵地”[2]。

(二)农村地区经济落后,教师没有教学用具,学生没有学习用具,教学操作起来难度很大[3]。

贵州农村经济与城镇相比发展基础差、速度慢、农民收入少,政府教育资金投入困难大,是导致农村美术教育发展落后的又一个主要的原因。具体表现在美术教学实践上,教师上课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学校缺乏相应的美术教学器材设备。由于多数农村家长因经济条件限制,为学生准备的学具实在令人感到“寒酸”,极个别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学生也只能买一盒廉价的水彩画颜料或国画颜料,多数学生除了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擦外,什么都没有。这样差的教学与学习条件,教师无论怎样创设情景,想法有多好,整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

(三)农村学校专业美术教师力量十分薄弱,且滥用专业美术教师。

贵州农村学校,美术教师缺员严重,大多数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调查显示:贵州省除少数镇上中心学校有1-2位专业美术教师外,其它学校基本上都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只好把美术课搭配给语文老师或数学老师来上,就算学校有专业美术教师,学校也不会让他们只承担美术课的教学(有些学校美术课课时的确不够),还要承担主干课——语文课或数学课的教学。专业美术教师大多无用武之地,美术课由那些喜欢美术或懂点美术的老师兼任。现在许多学校毕业班都取消了美术课,只是一次性安排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八、九张作业以应付检查。笔者深入访谈一位美术教师时了解到:学校校长明确给他说:“美术课可上可不上,关键是希望我把学校的宣传工作搞上去”。

(四)美术教学方式、理念落后,学校管理不严。

贵州农村美术教师因信息闭塞、教学设施等条件的限制,传统教学理念仍强于新课改理念。因此,教学观念仍旧是:美术教学是传授知识与技能,教室是唯一教学场所,教材是唯一教学内容;教学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轻主动探究;重课堂学习,轻生活实践。教学方式仍然是教师在黑板画一笔,学生在下面跟画一笔;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忽视学生多元的、逆向的思维创新及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培养。在农村学校,由于校级管理者对美术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再加上美术学科的特殊性,所以很难拿出一套完整合理的美术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因而对美术教学工作无法评价,无从奖惩,也导致部分美术教师上课缺少压力,没有动力,教学行为不积极。

(五)学校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

贵州农村学校还没有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一些学校把各学科分为三六九等,给予任课教师不平等待遇。如: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某中学,把全校各学科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语文、数学、英语;第二大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第三大类:音乐、体育、美术。第一类学科每课时1分;第二类学科每课时0.86分;第三类学科每课时0.75分。学校规定每学期每个老师必须完成288分,如果任课教师不能完成规定分数就要扣工资或当年不能晋级评职称,极大地挫伤了学校美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

(六)农村家庭缺乏宣传与传承民族民间艺术的意识。

贵州农村地区尤其是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经济文化生活相对落后的山区,而所就读学校的同学也基本上是本民族的同伴,没有与其他民族的朋友学习交流的机会,也没有见过世面,封闭的生活环境不利于培养互相学习与交流的意识。正因为如此,贵州农村尽管有许多家庭世代都是民间艺人,但不注重家族文化与村落文化的宣传与传承,民族民间传统艺术也面临失传的境况。

总之,导致贵州农村美术教育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点:第一,转变观念、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各级政府行政部门应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给予更多重视,创造良好政策环境。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主管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在职培训、进修工作;鼓励艺校毕业生到边远农村支教,逐步充实边贫农村美术教师力量。第三,从贵州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地区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开展课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四,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点,发挥民族文化优势,提高农村人口宣传与传承民族民间艺术的意识,有关部门要为宣传与传承民族民间艺术文化创造条件。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广泛开展,农村美术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凸显。搞好贵州农村美术教育,对于提高贵州农村人口审美意识、拓展就业渠道、美化农村环境、保护农村传统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业等方面都会起到良好的作用。因此,贵州农村美术教育问题应引起人们广泛重视与深入探讨。

[1] 伍慧玲.面向新农村——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新视野[J].中国教育报,2006,(04):33-36.

[2] 时东亮.农村美术特色化教学的探究[J].基础教育课程,2006,(05):34-37.

[3] 衡莎.对农村美术教学的探究[J].学科教育,2007,(08):87.

猜你喜欢

遵义市美术课贵州
我为旗帜增辉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老年大学校歌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美术课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贵州,有多美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浅论美术课中轻松愉快氛围的营造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