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务支出与经济发展:SIPRI与中国数据的比较研究
2010-01-24辛伟刚
辛伟刚
(中央财经大学国防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北京100081)
一、引 言
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中国的防务支出处于一个相对较快的增长时期,按照中国官方的数据,中国防务支出在近些年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而许多西方国家官方和研究人员认为,中国实际防务支出要远大于官方公布的数据(陈炳福,2004),并指出中国官方公布的防务支出仅占其总防务支出的一部分(SIPRI,1994)。例如,中国官方公布的2008年防务预算为4177.96亿元人民币(约合572亿美元),国际著名研究机构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公布的2008年中国防务支出为5900亿元人民币,而美国国防部(DOD,2009)甚至估计中国2008年的防务支出高达1050亿美元到1500亿美元。同时,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中国防务支出的增长也引发了“中国威胁论”的抬头。
然而,如果不结合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环境,单纯地凭借近几年中国防务支出数量上的简单增加就认为存在“中国威胁”,显然是片面的。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学者对中国防务支出的研究明显增多,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所突破。通过对中国国防资本1952-2001年占全国资本存量的研究,胡鞍钢和刘涛雄(2004)就曾发现,50年来中国国防资本对总资本的增长弹性总体上都处于较低的弹性范围,属于国防收缩下降型。而且1998年之后,中国防务支出占GDP比重的提高是因为中央财政收入占 GDP比重的提高而拉动的,并不能以此说明中国进入了国防扩张时期。利用SIPRI的数据,陈炳福和赵黎明(ChenBingfu,ZhaoLiming,2006)对1960-1999年中国防务支出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 GDP和战略环境的改变是影响该时期中国防务支出的主要因素。同时,国防发展战略的变化与经济改革对防务支出的影响也是显著的。陈波(2004)通过对1980-2000年中国防务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个经验研究发现,中国的防务支出受国家的发展战略决定,且对经济增长存有负效应。而卢周来和欧阳亮(2005)利用军费开支决定的新古典模型,对中国军费开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经验研究发现,威胁方与潜在威胁方对中国军费开支的影响比较明显,且改革开放之后的影响程度在增强。以上研究从不同方面对中国防务支出进行了研究,为研究近几年中国防务支出增长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但由于中国官方公布的防务支出数据与国际机构对中国防务支出的预测普遍存有较大差别,因此研究结果一直在国际学术界存有较大争议。为克服这一问题,本文试图利用中国官方公布的防务支出数据和本领域国际上广为接受的SIPRI数据,分两个时期(1953-1979年和1980-2007年)对中国防务支出增长的决定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防务支出的增长作出更为合理的解释。
二、国家安全与防务支出
一国的防务支出无疑与该国的安全环境及国防发展战略息息相关。国家安全环境以及国防发展战略从根本上影响着防务支出的大小及其比重,同时,防务支出以及与之有关的国防工业基础等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国家安全目标的实现。
建国之后,中国的国家安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面临着来自不同方面的安全威胁,首先是在建国之初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封锁,并于1951~1953年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这对于刚刚建国,百废待兴的中国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来自北方的安全威胁明显增大。在该时期,1962年爆发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并于1969年爆发了中苏珍宝岛战役。可以说,自建国至20世纪60年代,中国一直处于一个外部威胁不断,在美苏争霸的夹缝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状态。因此,该阶段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主要是以备战为主,实行的是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军事斗争准备主要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为国家建设创造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国防部,1998)。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一时期,除了1979年爆发了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之外,中国基本上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之中。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领导人认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题(邓小平,1985)。在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的背景下,中国通过贸易与外交等手段,积极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针对这些情况,中国政府调整了国家发展战略,由备战为主转向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共中央,1978)。为适应这一战略转变,中国军队开放大量的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来支持国家经济建设。此阶段,中国仍然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在战略上实行防御、自卫和后发制人的原则(国防部,1998)。针对海湾战争引发的世界性的军事变革,中国军队也开始了对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研究和准备。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在亚太乃至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尽管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题,但是地区冲突从未间断,中国的周边环境也存在着许多不安全、不稳定的因素(江泽民,2000)。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未变,但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其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有了一些新变化。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国防部,2008)。
中国防务支出在1949年建国初期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由于面临着巩固新生政权与国家建设的矛盾,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防务支出的波动比较频繁,这主要是由中国当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所决定的。
根据中国官方数据,在1950-1978年间,中国防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最高为45.05% (1950年),最低为9.01%(1960年);1952-1978年间,中国防务支出占 GDP比重最高为9.15%(1953年),最低为3.83%(1958年)。而1979年之后,为了支持国家经济建设,防务支出处于一个相对收缩时期,使得这一时期中国的防务支出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1979-2008年中国防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最高为17.37%(1979年),最低为6.69%(2008年); 1979-2008年中国防务支出占 GDP比重最高为5.48%(1979年),最低为1.01%(1996年)。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79年到1987年,中国国防建设处于低投入和维持性状态,防务支出年平均增长3.5%,同期GDP按当年价格计算年平均增长14.1%,国家财政支出年平均增长10.4%,防务支出占 GDP和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从1978年的4.6%和14.96%下降到1987年的1.74%和9.27%。第二阶段从1988年到1997年,为弥补国防基础建设的不足和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需要,中国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国防投入。防务支出年平均增长14.5%,同期GDP按当年价格计算年平均增长20.7%,国家财政支出年平均增长15.1%,防务支出占 GDP和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继续下降。第三个阶段从1998年到2007年,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中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防务支出的稳步增长。防务支出年平均增长15.9%,同期GDP按当年价格计算年平均增长12.5%,国家财政支出年平均增长18.4%(国防部,2008)。但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官方数据一直存有置疑。根据SIPRI给出的数据,与中国官方公布的防务开支数据有一定的差距。图1给出了近十年来中国官方和SIPRI公布的中国防务开支数据的一个对比。
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中国的防务支出绝对数呈现一个相对较快的增长时期,但中国防务支出总额、军人人均防务支出,仍低于世界一些主要大国的水平。按照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2007年中国年度防务支出仅相当于美国的7.51%、英国的62.43%。军人人均防务支出仅相当于美国的 4.49%,日本的 11.3%,英国的5.31%,法 国 的 15.76%,德 国 的14.33%。从国家国防负担的相对比例看,中国防务支出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8%,而同一比例美国则为4.5%,英国为2.7%,法国为1.92%(国防部,2008)。
然而,正如前所述,国际社会对中国防务开支官方数据一直存有置疑,图1就列出了1989-2008年SIPRI数据与中国官方公布的防务开支数,SIPRI的数据要比中国官方数据多出1/3左右。
图1 中国官方与SIPRI公布的中国防务开支数据比较
三、经济发展与国防支出决定
中国是人类文明古国,其历史悠久而漫长。但其社会的剧烈变动也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了难度。所以我们的研究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进行考察。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全面建设、曲折发展、迅速增长的过程。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79亿元,到1978年增加到3645亿元,2008年则超过了30万亿元,达到了300 670亿元,年平均增长8.1%,而1961-2008年世界年平均增长速度只有3.6%。根据世界银行资料,折合成美元,我国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8 6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7.2%,日本的78.6%。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之前,中国经济发展波动幅度较大。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在经历了长期的战乱之后,中国的国内基础建设相对落后,外部威胁不断,加之这一时期的政治运动频发和体制缺陷等原因,使得此时的中国经济波动幅度也是较为剧烈的。在该时期,1953-1978年GDP平均增长速度为6.1%,而GDP增长最高的年份可达21.3%(1958年),而最低的年份则到了-27.3%(1961年)。在该阶段,GDP增长超过10%的年份有8个,而GDP增长为负的年份有6个。
自20世纪70年末80年代初起,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对较快的发展时期,GDP增长速度相对较快。这主要是在该阶段,中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战略,逐步推进了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并着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经济建设步入了一个快车道。自1979-2008年,中国GDP平均增长速度为9.8%。虽然GDP增长也时有波动,但波动的幅度要明显小得多。在该时期,GDP增长最高的年份为15.2%(1984年),最低的年份为3.8%(1990年)。其中 GDP增长超过10%的年份为12个,而 GDP增长低于5%的年份仅为2个。虽然这一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也经历了几次波动,但波动的幅度要明显小于1979年之前。经过30年的改革与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2008年,成为了继美国、日本和欧盟之后的第四大经济体,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当然,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相对应的是,中国的人口数量也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虽然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使得中国的人口数量一直位于世界第一位。尽管如此,在扣除掉通胀因素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后,中国实际人均GDP增长仍然处于一个较快的增长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国防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按照前面的分析,我们假设一国防务支出主要由本国经济总量、外部威胁以及一些影响国防建设的重大事件来决定,则模型设定为:
其中,MT为一国防务支出,YT为一国经济总量(主要由该国 GDP数量来代表),KT为外部威胁(以主要威胁方防务支出为代表),Z为影响防务支出的一些重要事件,如战争、国防工业政策的调整,等等。
为了尽量降低汇率转换等因素的影响,以及主要考查中国防务支出增长的影响因素,计量模型采用对数形式,模型设定为:
其中CH INA、USA、USSR、JAPAN、IND IA、TA IWAN分别代表中国、美国、苏联、日本、印度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防务支出。D1和D2为两个虚拟变量,分别代表该时期发生的战争和影响防务开支的重要事件。
根据中国国防建设的实际情况,我们假设:
假设一:中国自建国以来,国外威胁是影响中国防务支出的最主要因素,这些威胁包括来自美国、苏联,以及日本、印度及中国台湾地区。
假设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及国际环境的改善,经济因素在中国防务支出影响因素中所占的比重有所增长。
假设三: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特别是“冷战”结束之后,一些重要事件(如战争、军队组织制度变化、一些突发事件等)的影响程度在增加,而外部威胁的影响相应降低,中国台湾地区的影响因素在增加。
计量分析以1979年为界,分两个时期,利用中国官方与SIPRI的两组数据对影响中国防务支出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以期找出其中的决定因素。在第一个时期(1953-1979年)中,虚拟变量D1代表该时期发生的战争,其中1953、1962、1969、1979年分别取1,其余年份取0;虚拟变量D2代表影响防务开支的重大事件,该时期最主要的事件是“三线”建设,1964-1979年取1,其余年份取0。
表1 1953-1979年数据回归结果
从表1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按照中国官方公布的防务支出数据,只有 GDP的增长对防务支出的增长的影响是正显著的。而按照SIPRI的数据回归结果来看,外部威胁(以防务支出为代表)对中国防务支出的增长作用比较明显,美国、日本、印度和台湾地区的防务支出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而且,“三线”建设(D2)对中国防务支出的影响作用也是显著的。即根据SIPRI公布的防务开支数据,中国1953-1979年防务支出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源自外部威胁,这与我们之前的假设基本一致。
在第二个时期(1980-2007年),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由于该时期苏联解体,其对中国的安全威胁大大下降,而且缺省其个别年份的防务开支数据。因此,该时期的回归模型不包括苏联。另外,由于该时期未发生战争,因此只取虚拟变量D2代表该时期影响防务开支的重大事件。如前所述,1998年中国的军队组织以及国防工业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所以虚拟变量D2在1998-2007年取1,1980-1997年取0。DCH INAE项代表了该时期虚拟变量与防务开支交互作用对防务开支增长的影响作用。
表2 1980-2007年数据回归结果
从表2中的结果来看,按照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来分析,该时期经济总量对防务支出的影响是正的而且统计显著,这与假设二与假设三是相一致的;但是印度与台湾却是负的且统计显著,这与假设三是不相一致的。而按照SIPRI的数据结果来看,在该时期外部威胁对中国防务支出的影响在下降,只有日本防务支出的增长对中国国防支出增长的影响是正显著的,其余几个国家在统计上是不显著的,这与假设二相一致,但与假设三有所出入。对模型1与模型2而言,尽管该时期重要事件对防务开支的影响均为负显著,但其与防务开支的交互作用却是正显著的。因此,重要事件对中国防务开支增长的影响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这一点也与其他学者之前的研究基本一致。
四、结论性评述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是在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经济之间进行权衡,中国的经济发展与防务支出经历了一个曲折起伏的发展阶段,在1979年之前中国防务支出的波动比较明显,而1979年之后其波动相对较小。
2.从计量分析结果来看,1953-1979年,影响中国防务开支的主要因素是来自外部威胁。特别是来自美国、日本、印度与台湾地区的威胁对中国防务开支的影响比较明显。这既与当时两大阵营对立的国际环境有关,也是一个新生政权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需要。
3.自改革开放之后,外部威胁因素对中国防务开支增长的影响程度相对下降,而经济发展对防务开支增长的影响程度在增长。这一方面是由于和平与发展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题,特别冷战结束之后,在全球化趋势下,世界各国之间加强了联系。另一方面,自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防务开支增长提供了一个物质技术基础。
4.从两个时期的回归结果可知,一些重要的事件,如“三线”建设、军队组织体制变革等对中国防务开支增长的影响也是比较显著的,而战争因素对防务开支增长的影响不显著。
5.从总体上来看,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防务支出的增长主要源自外部威胁以及自身经济的增长,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因此,“中国威胁论”是毫无根据的。
[1]Chen Bing-Fu,Zhao Liming.The Determinantsof China’s Defense Expenditure Before and After Transiton [J].Conflict Management and Peace Sciene,23:227-244,2006.
[2]Even S.Medeiros.Analyzing China’s Defense Industries and the Imp lications for Chinese M ilitary Modernization[R].The RAND Report 2004.
[3]Even S.Medeiros,Roger Cliff,Keith Crane,James C.M ulvenon.A New Direction fo r China’s Defense Industry[R].The RAND Project Air Fo rce 2005.
[4]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M ilitary of Power of the Peop 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9[EB].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http://www.defenselink.mil/pubs/pdfs/China M iltary Power Report 2009.
[5]SIPRIdata on military expenditure[EB].http://www.sip ri.org/contents/milap/milex/mex_databasel.htm l.
[6]World M ilitary Expenditure[R].SIPRI Yearbook 1971,1979,1980,1986,Oxfo 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7]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新中国辉煌55年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8]陈波.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中国的经验研究(1985-2000)[A].中国国防经济学:2004[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9]陈炳福.西方国家对中国国防支出的测算:差异与问题[A].中国国防经济学:2004[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10]陈德第,李轴,库桂生.国防经济大辞典[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
[11]邓小平.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
[12]胡鞍钢,刘涛雄.中国国防建设大滞后于经济建设——从国防资本存量占全国总量比重看国防能力变化(1952-2001)[A].中国国防经济学:2004[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13]卢周来,欧阳亮.军费开支决定的新古典模型及对中国大陆的经验研究[A].中国国防经济学:2005[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14]江泽民.对世界局势必须保持全面和清醒的认识[A].论国防和军队建设[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3.
[15]沈志华.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