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各国都难测准
2010-01-22
本报记者 夏 颖
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天气预报刚刚说天气要转暖,突然就来了个大降温。明明听广播说明天下大雨,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却艳阳高照。老百姓常常埋怨“上了气象专家的当”。天气预报为什么常常不准呢?
在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74%的受访者认为英国国家气象局的天气预报是不可信的。该报17日报道说,英国从去年圣诞节以来,连降多场大雪并且至今还处在严寒天气中。可是英国国家气象局去年11月却预言英国将迎来一个更加温暖湿润的冬季。英国广播公司甚至准备取消国家气象局的服务合作商资格。天气预报不准在俄罗斯似乎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俄罗斯新闻》曾报道,列宁的故乡乌里扬诺夫斯克市的居民,一气之下曾用一纸诉状将当地气象部门告上法庭,要求他们为自己预报不准的行为负责。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印度老百姓经常笑言:“如果气象部门说今天是个大晴天,那你在出门时最好要准备一把伞。”据说天气预报屡屡失误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印度近年来的天气多有反常;另一方面,印度气象部门使用的观测设备也已跟不上时代要求。
天气预报准不准,与气象技术、百姓自身感受以及预报人员的经验水平都有关系。目前中国针对未来两至三天的晴雨天气预报准确率可以达到70%至80%。但是以国际上的通用标准衡量,中国对降水、台风、暴雨的预报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
目前的天气预报是通过哪些技术得出的呢?记者从“北京市气象局”网站上了解到,首先是制作天气图,这是填有各地同一时间气象要素的特制地图。气象科技人员根据天气分析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揭示主要的天气系统、天气现象的分布特征和相互的关系。此外,还要结合卫星云图资料、雷达回波资料等了解天气系统的演变;之后是用计算机进行数值天气预报。
国家气象中心拥有全国最先进的巨型计算机,通过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的方程组,未来天气很快会被计算出来。最后,是气象专家进行天气会商,得出最终结论并提供给媒体,向公众发布天气预报。
既然有这么多先进设备、这么复杂的审核程序保证,为什么天气预报有时还会不准呢?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天气预报历史并不长,人类对于很多天气现象发生、演变的内在机理和规律并未完全掌握。尤其是预报某一个具体地区或城市的天气,往往是最难的。因为天气预报所依据的数据主要是宏观的,而具体到某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小范围天气,涉及的数据就会非常复杂。有时一栋楼、一棵树的存在都会改变风的方向、大气的流动。而目前我国天气预报的精细程度还不够,也是因为天气观测不可能做到身临其境,具体研究某个小区域的天气,而只能从较远的外围入手。天气预报有一个准确率的问题,在未来如何做到定时、定点、定量的预报,是各国预报工作必须攻克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