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不是金融危机胜利者
2010-01-22
章玉贵
国家统计局21日公布了去年全年的经济数据,2009年GDP增8.7%,实现了“保八”的目标。不久前,瑞信董事总经理陶冬曾表示,本次金融海啸会有胜利者,而这个胜利者很可能就是中国。显然,照此推理,危机前主导国际经济的金融危机最大责任人美国则成了当然的输家。
事实果真如此么?在这个财富喧嚣、情绪浮躁的时代,越来越多原本应严谨的顶尖分析师为了提高话语关注度,往往未经实证分析与研究就抛出惊人观点。或许,这也是金融海啸的副产品之一。不过,就此臆测中国是金融海啸胜利者,让美国沦入“败者组”显然不够有说服力,美国是战略博弈高手,中国还需有周全准备。
看看危机发生以来受冲击最严重、反应最被动的国家名单,美国均不在其列。虽不能说美国有意引爆危机,但世界经济确实因此经历了一场“达尔文主义”式的洗劫:中小经济体奄奄一息,俄罗斯苦不堪言,肌体一向健康的英法德等国备受煎熬,长期稳居全球经济强国次席的日本或将步入另一个“失落十年”,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开始在全世界肆虐,仰赖出口的经济体将受到致命冲击。而美国不仅没有收缩在世界各地的战线,反而不时释放一些“坏”经济政策搞得别国神经紧张。由于掌握着世界经济的“七寸”——国际货币本位币,美国自己格外气定神闲。可以说,由次贷危机演变的经济与金融风暴尽管让美国付出了金融信誉受损的代价,却重创了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
同样,中国尽管可以依靠较为雄厚的财力来抵御危机的影响,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逻辑框架下,与美欧和日本经济日益联动的中国既不是绝缘体,也非天外来客。某种意义上说,美国是在为其寅吃卯粮的经济增长模式还债,中国则是把过去省吃俭用结余下来的存粮拿出来抗击危机。过去,中国通过廉价出口工业品获得外贸顺差,但又不得不将血汗换来的外储回流,支持着美国的繁荣与发展;如今,外需疲弱,以出口为导向的不少中国企业裁员或歇业,失业率剧增是本次危机对中国的最大冲击之一。同时,中国尽管看起来“不差钱”,但中国手上的美元既不能如愿并购发达国家的优质企业,也不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扫货,更无法从美国购买国内急需的高新科技,中国在危机面前拥有的回旋余地仍然有限。
因此,中国尽管在国际金融与货币体系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距离胜利者还很远,而要美国放弃在IMF和世界银行中的部分投票权肯定是非常痛苦的,他们或许会因此提出给予其适当补偿。这一点,中国需有充分准备。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的幽灵短期内不大可能散去。如今不仅美国带头对中国发难,发展中国家也在跟进;未来一段时期,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发生更大规模贸易摩擦的可能性一点也不能排除。至于被美欧视为最后竞争优势的金融业,似乎正在恢复元气,一旦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再度成为全球金融符号和力量主宰中心,中国要想博得金融主导权,难度无疑要大得多。▲(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