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精确施氮试验研究

2010-01-22夏斯明王加军赵国成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0年1期
关键词:施氮氮素籽粒

夏斯明 王加军 赵国成 张 赛 成 玉 陆 箫

(1芦沟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 建湖 224700; 2建湖县农林局,江苏 建湖 224700)

建湖县常年种植水稻5万hm2左右,按照粮食生产“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发展要求,2009年开展了水稻精确施氮试验20个。本试验为摸清建湖县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主要农作物养分吸入量(需肥规律)和肥料利用率与基本系数,掌握建湖县水稻及其主要品种的最佳施用量,施肥品种、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为本地区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施方法,构建水稻施肥指标体系和施肥分区,配方设计提供依据,特别是为进一步研究水稻在一定目标产量和同一土壤类型条件下,每生产100kg水稻籽粒所吸收的氮素量和氮素当季利用率,科学掌握水稻精确施氮的标准,达到水稻增产、增效、降低成本的目的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2009年建湖县在水稻上共安排精确试验20个,试验分布在全县芦沟、冈西、草堰、庆丰、宝塔、蒋营、建阳、恒济8个镇。

1.2 供试品种

水稻淮稻5号、徐稻4号。肥料品种:氮肥为尿素(含≥46%),磷肥(含P≥14%),钾肥为进口氯化钾(k20≥60%)

1.3 试验设计

处理1:无氮区:不施用氮肥;处理2:精确施氮区,水稻目标产量650kg/667m2,一生施氮18.58kg/667m2,基蘖肥:穗肥=5.5∶4.5;处理3:习惯施肥(常规施肥)。无氮区和精确施氮区施用等量的磷、钾肥,基施P2O5为4.5kg/667m2,K2O为5kg/667m2。

1.4 供试土种

芦沟:勤泥土,冈西:蒜瓣土,草堰:夹砂土,庆丰:底灰勤泥土,宝塔:芦粟土,蒋营:覆盖勤泥土,建阳:浅位缠泥土,恒济:薄层烘泥土。试验前采取综合土样,试验结束后按小区采土样和植株样化验有关养分。

2 试验结果分析

2.1 无氮区、精确施氮区、习惯施肥区的产量差异

2.1.1无氮基础地力产量。据试验统计分析(表1)无氮区水稻产量平均为354.25kg/667m2,变幅283~428kg/667m2,极差145kg/667m2,无氮区产量按行政区域排序:恒济>蒋营>建阳>冈西>庆丰>芦沟>宝塔>草堰。无氮处理产量按土种排序,薄层烘泥土>覆盖勤泥土>浅位缠泥土>蒜瓣土>底灰勤泥土>勤泥土>芦粟土>夹砂土。

2.1.2精确施氮区产量:精确施氮处理水稻产量平均为621kg/667m2,变幅564~698kg/667m2,极差134kg/667m2。精确施氮区产量按行政区域排序,蒋营>建阳>恒济>庆丰>芦沟>冈西>宝塔>草堰,精确施氮处理产量按土种排序,覆盖勤泥土>浅位缠泥土>薄层烘泥土>底灰勤泥土>勤泥土>蒜瓣土>芦粟土>夹砂土。

2.1.3习惯施肥区产量:习惯施肥区产量平均为611.25kg/667m2,变幅557~674kg/667m2,极差117kg/667m2。习惯施氮区产量按行政区域排序,建阳>恒济>蒋营>宝塔>芦沟>庆丰>草堰>冈西,习惯施肥区产量按土种排序,浅位缠泥土>薄层烘泥土>覆盖勤泥土>芦粟土>勤泥土>底灰勤泥土>夹砂土>蒜瓣土。

2.1.4无氮基础地力:无氮区的产量占习惯施肥区产量百分比为57.96%,占精确施氮区产量为57.05%,由此说明,建湖县土壤基础供氮能力为57%左右。

表1 各镇不同处理水稻产量

表2 不同处理百公斤水稻籽粒吸氮量

2.2 不同处理形成百公斤水稻籽粒吸氮量

无氮区形成百公斤籽粒吸氮量平均为1.89kg,变幅在1.63~2.14kg,极差0.51kg;精确施氮区形成百公斤籽粒吸氮量平均为2.32kg,变幅2.23~2.45kg,极差0.22kg;习惯施肥区形成百公斤籽粒吸氮量平均为2.20kg,变幅在1.78~2.40kg,极差0.42kg。由此说明,施氮形成百公斤籽粒吸氮量较不施氮处理要高(表2)。

2.3 施氮量对精确施肥区和习惯施肥区产量的影响

精确施肥区施氮18.58kg/667m2,而习惯施肥区施氮22.87kg/667m2,精确施氮区比习惯施肥区节省氮4.29kg/667m2,精确施肥区平均产量为621kg/667m2,较习惯施肥区611.25kg/667m2产量基本持平,仅增产9.75kg/667m2。

精确施肥节本4.29×4.18=17.93元/667m2,增产增收9.75×1.8=17.55元/667m2,合计增收35.48元/667m2。

2.4 氮素利用率

从氮素利用率上看(表3),精确施氮区比习惯施肥区能提高氮素利用率,精确施氮区水稻的氮素利用率平均为40.98%,变幅28.06%~51.18%,极差23.12%,而习惯施肥区水稻的氮素利用率平均为34.25%,变幅在25.53%~46.72%,极差21.19%。精确施氮区比习惯施肥区能提高氮素利用率6.73%。

表3 不同处理水稻氮素利用率

3 试验小结

1)水稻无氮基础地力产量为354.25kg/667m2,占习惯施肥产量57.96%,形成百公斤籽粒吸氮量1.89kg,土壤基础供氮量6.18kg/667m2。

2)水稻精确施氮区产量为621kg/667m2,形成百公斤籽粒吸氮量为2.32kg,施氮量为18.58kg/667m2,氮素的当季利用率为40.98%。

3)水稻习惯施肥区产量为611.25kg/667m2,形成百公斤籽粒吸氮量为2.20kg,施氮量为22.87kg/667m2,氮素当季利用率为34.25%。

4)水稻精确施氮区较习惯施肥区节氮4.29kg/667m2,增产9.75kg/667m2,肥料利用率提高6.73%,增加经济效益35.48元/667m2。

5)依据各地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氮肥是获得高产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掌握某一地区水稻无氮区产量后,用斯坦福方程精确计算出当季水稻氮肥的投入量,并且科学调整氮肥养分比例,能减少氮肥用量,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避免生长上盲目和过量施氮。

猜你喜欢

施氮氮素籽粒
浅埋滴灌下不同滴灌量对玉米花后碳代谢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氮素对高温胁迫下玉米籽粒发育的调控效应
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山西省主推小麦品种籽粒形态性状分析
增强叶片氮素输出对水稻分蘖和碳代谢的影响
黄淮海杂交玉米新品种有效积温和籽粒含水量对籽粒机收的影响
玉米籽粒机械直收应注意的问题
施氮对不同耐氮性甘薯品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施氮量及氮肥运筹对超级粳稻生长发育和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