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修改艺术

2010-01-20江苏省南通市平潮高级中学朱永芳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0年3期
关键词:打印稿卜算子咏梅

✿江苏省南通市平潮高级中学 朱永芳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修改艺术

✿江苏省南通市平潮高级中学 朱永芳

清代诗人、学者袁枚认为:“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遣兴》)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杰出的诗人自然深谙“好诗不厌百回改”的好处,他曾说:“诗要改,不但要请人改,而且主要靠自己改。放了一个时候,看了,想了,再改,就有可能改得好一些,这就是所谓‘推敲’的好处。”(《毛泽东与梅白谈诗》,见1987年3月26日《文摘周报》)他的《卜算子·咏梅》(见北师大版、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就是这“改诗理论”最好的实践与证明之一。我们不妨从诗人留下来的手稿、打印稿这些珍贵的“教材”入手,来探究这首名作的打造历程,学习他那精湛、细腻的修改技艺,感悟他的严谨、审慎的创作精神。

把作者未定稿与正式发表稿相对照,我们发现前后有5处作了改动,打印稿上还有“暂不发表”的字样。这说明词作在公开发表前是经过了反复推敲、润色的过程。下面试着一一评述。

上阙“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句,打印稿原为“已是悬岩万丈冰,独有花枝俏”。“悬岩”一词前人早已用过。如清代郑板桥的《念奴娇·石头城》开篇就有“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之句。“悬岩”与“悬崖”的意思的确并无实质性的区别,我们认为,作者改“悬岩”为“悬崖”,是为了词语的通俗化、大众化、口语化,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要求,体现了诗人心中有读者的精神。

那么改“万丈”为“百丈”的用意何在呢?无论是“百丈”还是“万丈”,都是用的夸张手法。为何还要改“万”为“百”呢?这颇值得我们思量。

从作者留下的两件手书上,我们可以看到此句原来均作“百丈冰”。打印稿上原有的“已是悬岩万丈冰”,也被诗人改作“百丈冰”。由此可见这一改动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说明了这是经过诗人深思熟虑的修订,是精彩的“炼字”范例。联系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当时我国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所遭受的挫折非常严重,所面临的处境相当艰难。诗人这样改,一方面是注意到了夸张不过分、不失度原则的缘故,另一方面这不也是诗人从心底里认为不要把困难挫折看得太重,把反面力量看得太大的折射吗?这样为独领风骚的梅花的“亮相”作了非常成功的铺垫,更好地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艺术形象,把诗人面对危难局势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和无比坚定的斗争精神表现得含蓄而又不晦涩,明确而又不浅露。此中有深意,若不细细品味,我们又怎能体会到个中三味呢?

把“独有花枝俏”改为“犹有花枝俏”,虽只是一字之差,意境却迥然不同。“独”字固然也能表现梅花战严寒、斗冰雪的英雄气概,但里面毕竟有孤单的意味,甚至还有孤独的色彩,难以摆脱孤高自傲的影子。改“独有”为“犹有”,让人非但没了原句里那种挥之不去的孤单、孤独之意,反而多了一层威武不能屈的傲岸之气,更能凸显梅花傲视冰天雪地酷寒、挺立百丈坚冰悬崖的勃勃英姿,强调了自得、自如、自在之态,给人以坚贞不屈、斗志昂扬之感。真可谓妙改一字,全句生辉。

下阙首句在打印稿上为“梅亦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作者审定时改为“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改“梅”为“俏”,从表情达意的方面来说,这样上下勾连,一扫原句“梅亦不争春”的直白之病,含而不露地写出了梅花虽俊秀俏丽却不与百花争春的高贵逸韵,体现了咏物词应有的含蓄美。从讲究辞采的角度来看,上阕以“俏”收尾,下阕以“俏”开头,这样语气连贯而下,自然顺畅,构成了修辞上的顶针格。读起来音律畅达,韵味十足。修改后的词句让“俏”字再现,既突出了梅花敢于和“悬崖百丈冰”对抗的英勇无畏,又强调了它不居功自傲、“只把春来报”的宽广胸怀。总之,改“梅”为“俏”具有点石成金之妙,这一改改去了原词的直白缺憾,改出了梅花的情趣神韵,改来了诗人的喜爱赞赏之情,使得“俏”字成为神光所聚、统摄全篇的词眼。这正如袁枚所说的那样——“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随园诗话》)

至于改“亦”为“也”,有人认为“也”与“亦”意思差不多,改与不改似乎无妨,其实不然。改文言色彩较浓的“亦”字为口语化的“也”字,不仅有让词句能够变得通俗平实、明白如话的缘故,也有从音韵方面来考虑的因素。“亦”与“也”虽同为仄声,但“也”字比“亦”字读起来声音要高亢、激昂得多,这样和后面的平声(争春)相配,抑扬有致,强调了梅花不矜功伐能的高风亮节,增添了词作的声律美。

在手稿和打印稿中词的末句均为“待到山花烂熳时,她在傍边笑”(“傍”系“旁”的笔误),诗人则直接在上面把这句改为“待到山花烂熳时,她在丛中笑”。“她在旁边笑”固然能表现出作为报春者的梅花在春天到来之时能“功成名退”“不争春”的谦逊美德。不过细细想来,既然是“在旁边笑”,似乎仍有孤芳自赏的意味、顾影自怜的影子。这和诗人所寄托的情思、所要表达的情愫并不完全相符,甚至还有相左之处。把“旁边笑”改为“丛中笑”,不仅解决了诗人的审美情感完美表达的问题,而且还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热烈优美的意境。至此一个不矜不伐、谦逊自处,融于百花丛中,和群芳一起欢笑的全新梅花形象呼之欲出了。“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郭沫若《卜算子·咏梅》)这脱俗不凡、高洁如玉在“丛中笑”的梅花,不正是革命家诗人无私坦荡、自信洒脱、昂扬乐观的伟大人格的形象写照吗?

顺便说一下,无论是作者手稿、打印稿,还是正式发表稿都是写作“待到山花烂熳时”,就是1963年12月结集的《毛主席诗词》时也还是如此。到1964年9月第3次印刷时,精益求精的作者对这首词的作了最终的一次修订——把“烂熳”改为“烂漫”。关于“烂漫”,《现代汉语词典》在解释这个词时用括号的形式把“烂熳、烂缦”当作“烂漫”的异形词来处理的;《辞海》是“亦作‘烂熳’”;《辞源》收有“烂熳”词条,解释是“见‘烂漫’”。这样看来,诗人改“熳”为“漫”,是从词语写法更符合规范要求,更利于一般读者理解的角度来考虑的,这个跨度达两年多的小小改动,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毛泽东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如果说毛泽东对词句的修改是字斟句酌、精益求精,那么他对词作正文前面的小序同样是一丝不苟,反复修改的。一手稿上的词序是这样写的:“咏梅,仿陆游,反其意而用之。”打印稿上则增补了词牌名:“卜算子,咏梅,仿陆游,反其意而用之。”这样较之手稿的交代要具体、清楚些。不过既便如此,小序的语句不够连贯,表意不够明确,读起来不够流畅,给人以诘屈聱牙之感的问题仍然存在。他在校改清样时大概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在正式发表时就改成了我们现在见到的句式较为整齐匀称的、非常精练的一句话:“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修改后的序文不仅言简意赅,而且音节和谐,与词的正文珠联璧合,成了我们正确解读这首词的金钥匙。

“新诗改罢自长吟。”(杜甫《解闷十二首》之七)毛泽东勤于推敲,在为我们留下风流千古名篇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如何打造精品的珍贵原始材料。愿我们大家都能从这些第一手资料中体味诗人字斟句酌的匠心,领悟他追求诗美的苦心。学以致用,不断提升自己锤炼语言的能力,提高“炼字”“炼句”的水平。

E-mail:lili79928@163.com

❖编辑/李莉

猜你喜欢

打印稿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长征(书法)
浅述“水洗(刻绘咏梅)”的创作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新作换佳作
点绛唇·咏梅月
屈炳水
本 刊 稿 约
《卜算子》的创作感言
卜算子·独具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