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经类大学本科生科研活动的调研分析

2010-01-19鄂立彬王国红

航海教育研究 2010年2期
关键词:科研活动财经类科研工作

,鄂立彬,王国红

(东北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本科生科研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由于学科特点的不同,人们往往认为财经类大学很难组织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研究。这种观点使得财经类大学教师和学生对本科生科研活动重视不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培养。近几年我国一些财经类大学开始注重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引入一年级讨论课、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但多数举措都还处于实验阶段。课题组认为,在当今世界,只有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大学生,才能适应社会要求,才能使大学真正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财经类大学也不例外。而要培养创新人才,在本科阶段参与科研活动尤为重要。

一、财经类大学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形式,对象为某财经大学大一和大四的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572份,回收572份,回收率100%;其中记名151份,占26%,不记名421份,占74%;按年级统计,大一占28%,大四占35%,研一占34%,研二占3%,其中对研究生进行调查主要是为了进行对比分析;按性别统计,男生占39%,女生61%,这个比例比较符合财经类院校的特点;按专业统计,经济类占53%,管理类占44%,其他类占3%。

问卷共23题,问答题1个,选择题22个,内容主要涉及在校本科生的科研信息、管理和评估等方面,问卷调查反映出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三方面。

(一)学生对本科阶段科研活动的参与率较低

调查结果表明,参加过课外科研活动的学生占25%,没有参加过课外科研活动的学生占75%,说明大部分学生没有参加过科研活动。按年级来分析,大一和大四被调查学生没有参加过科研活动的比例低于研究生10多个百分点,大四参加过科研活动的比例反而低于大一,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大学期间没有提高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见表1)

表1按年级统计科研活动参与率对比表单位:人、%

年级是否参加过大一大四研究生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参加过342136186732未参加过127791638214568

按性别来统计,总的参与比例都低于30%,但相对来说,男生的参与比例高于女生。(见表2)

表2按性别统计科研活动参与率对比表单位:人、%

在回答不愿或没有参加科研活动的原因是什么时,有57%的学生选择了缺乏教师的指导,是所有原因中比例最高的;其次分别是没有科研经费来源、可供选择的课题太少、能力有限、学习任务繁重、没有多余时间,分别有30%左右的比例;有20%左右的学生选择没有科研兴趣,而选择科研不算学分和对自己没有太大帮助的比例均低于10%,说明大部分学生对科研感兴趣或认为对自己有用,没有参加科研活动的主要原因不是主观上不愿意,而是客观上教师和学校提供的指导和支持力度不够。

在不愿意参与科研活动原因的对比分析中,大一学生更多地认为缺乏教师的指导,说明科研指导应从入学开始。大四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明显低于大一学生和研究生,这可能与找工作压力有关,说明科研活动应该更多地与社会实践和将来就业相联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见表3)

表3 按年级统计不愿参与科研活动的原因对比表 单位:%

(二)学生主观上渴望参与科研活动

选择没有科研兴趣的学生只占20%左右,参加科研创新活动的目的是满足个人学习兴趣、为将来进一步深造做准备和在找工作中获得优势的比例都在60%左右。大一和大四学生出于满足个人兴趣和为将来进一步深造作准备的比例高于研究生,而研究生为在找工作中获得优势的比例高于本科生,说明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越来越从更实际的方面出发来考虑问题,参与科研活动的功利性越来越强,拿出高水平创新性科研成果的可能性也就越低。这也说明越早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就越能培养真正的研究态度。(见表4)

表4按年级统计参与科研活动的目的对比表单位:%

满足个人学习兴趣为将来进一步深造作准备在找工作中获得优势大一616855大四646554研究生566068

在被问到学校做好学生科研工作能取得什么成绩时,四个备选答案的被选择比例都在70%左右,分别是科研成果可运用于实践、服务社会,调动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增强学校软实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学生对目前本科生科研工作不太满意

有近90%的学生对科研工作管理制度的了解程度一般或不了解,有85%的学生对学校投入在学生科研的经费感到一般或不满意。学生认为现有人才培养体系最需要改进的方面是教学管理模式和科研创新激励机制,比例都在70%左右;其次是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考核方式,比例都在45%左右。按年级对比分析,呈现出不满意比例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见表5)

表5 按年级统计的满意度对比表 单位:%

另外,女生感到一般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而感到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低于男生,这可能是女生表达方式比较委婉所致,或者是对事物不满的耐受力强于男生所致,或者是其他原因。不过整体来说,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满意和非常满意比例都相当低,均低于20%。(见表6)

表6 按性别统计的满意度对比表 单位:%

有80%左右的学生认为目前制约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机会太少,其次分别选择学校现有对学生评价和考核的标准单一和学生课程太多,业余时间太少。高达56%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大学生科研活动了解程度一般,33%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了解;55%的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学生科研信息情况感到一般,30%感到不满意。按专业分析,法律类学生认为课程太多、业余时间太少的比例明显高于经济类和管理类学生。(见表7)

表7 按专业统计制约科研能力培养因素对比分析 单位∶%

二、基于logit模型的实证分析

以所有被访学生是否参加过科研活动为因变量,以学生的性别、年级、对学校的科研工作是否满意为解释变量。用Y表示是否参与过科研活动,参与过为1,没有参与过为0;用D1表示性别,男生为1,女生为0;用S1表示学生对于学校相关部门所提供的学生科研信息情况是否感到满意,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为1,选择一般、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为0;用F1表示年级,研究生为1,本科生为0。选用logit模型,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得到的回归方程为:

也可以写成

括号里给出的是Z统计量的值,说明每个系数都显著不为0。LR统计量为15.67,对应的概率为0.001327,说明整体是有效的。

从回归结果发现,三个系数的值都大于0,说明对学校提供科研信息满意的学生更愿意参与科研活动,男生比女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热情更高,研究生比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比率更大一些。

另外对102名大四学生进行了记名调查,并与其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进行回归,回归结果为LR统计量为0.186,对应的概率为0.666,学习成绩的系数所对应的Z统计量为-0.43,对应的概率为0.6668,说明学生是否参与科研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不显著。

三、加强财经类大学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对策

从上文分析中,一方面看到财经类大学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看到财经类大学本科生科研活动参与积极性很差。再加上财经类大学较之综合性大学在经费、硬件等方面的劣势,如何搞好本科生科研工作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财经类大学学科与自然科学学科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课题组认为财经类大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从六个方面入手强化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一)加大案例教学法的比重

20世纪20年代,哈佛商学院创立了著名的“案例教学法”,被推广到很多大学,也被引进到本科教育各学科教学之中。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案例本质上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学的案例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财经类大学在这方面可以说相对于其他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论是宏观经济,还是微观企业的实际经营案例,都为本科生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仿真背景资料,经济现象和经营实践更具有共性,而且这些案例获得的成本相对较低,所以与其他学科相比,案例教学更适合于财经类大学。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参与科研活动积极性

为了提高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强烈建议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和专业的指导教师队伍,选择比例在70%以上;其次学生建议把课题成果列入保研优先考虑因素之一和奖学金奖励标准之一,开设研讨班,并算学分,比例在30%左右。按年级对比分析发现,在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方面,整体呈现选择比例随年级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说明学生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学校应该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在低年级营造很好的科研氛围。(见表8)

表8 按年级分析提高积极性建议对比表 单位:%

在科研宣传渠道选择方面,78%的学生推荐校园网等网络平台,其次是宣传海报和专题报告;也可以在课程中更多地提供前沿课题,增加师生间的沟通,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还可以邀请专家举办学术报告,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学术信息。

导师引导方向,学生自主学习。导师提供全面广泛的可选题目,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参加科研小组的活动。伴随着新生入学教育,就开始给学生树立科研观念,提供宽松的科研环境,帮助学生设立预期目标,由指导老师评估可行性,权衡完成情况。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治功能

7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各学院学生会设立科研部,80%以上的学生认为学生会科研部的成员应熟悉学生课外科研工作,善于与指导老师和项目研究者沟通,具备统筹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

73%的学生认为以学生干部作为主要科研管理者的做法不可行,原因主要是学生干部缺乏专业知识,不能发挥充分的导向作用;其次是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可能存在不公平问题,学生干部学业和工作负担重,投入科研工作的时间不充足。

有的学生建议让有一定经验的学生自行带领团队,拟定科研题目,避免书本的僵硬知识体系。科研项目不能局限于由学生会负责,而应在民主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科研能力选择适当的科研团队。希望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科研方面的讨论,让科研能力强的学生多向其他学生介绍经验,把科研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考核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做好教师的指导与验收工作

学校通过学时或津贴等方式鼓励指导老师投入更多时间指导学生课题项目,并在制度上给予激励和保障。大学对于指导本科生科研活动的教师,在津贴、职称评定上给予倾斜。在晋升职称时,把指导本科生科研工作当做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学校应该通过增加课时系数等方式鼓励教师开设讨论课,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学校还应该鼓励教师指导低年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合理安排低年级学生科研活动与课程学习的关系,对他们的成长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学校还可以设立这方面的杰出成就奖,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应给予教师更大的自主权,鼓励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团队研究项目、研究结果汇报、个案研究、讨论、野外旅行、实践锻炼、小组汇报等。

(五)科研成果转换为学分

目前财经类大学教师课题经费相对较低,教师没有能力为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支付报酬。而给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学分则是非常可行的办法,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大量课程学习的压力。

1910年麻省理工学院创立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UROP),为本科生提供参加科研工作的机会,设立UROP办公室来组织管理全校范围本科生科研活动,学生通过参与UROP可以得到学分。本科生可以选择指导下的小组研究、指导下的独立研究、四年级论文等研究性课程,获得20分左右的学分,占总学分的15%左右。

课题研究必须成立课题小组,实行专人负责制和成员协作制。组织优秀的教授对学生的科研成果进行科学评估,力求最有现实意义的成果得到推广和应用。提供充足的经费,对优秀成果给予丰厚的奖励,对成果予以关注,提供一些学分转换的机会。超过30%的学生建议对没有价值或成效的课题学校不予认可或取消课题结项,由学校组织专家小组进行成果验收,对成果给予推介和个人奖励。

利用暑期开展调研活动,将科研成果作为最终评价学生的一个标准;多与社会企事业单位联手,使科研内容更具时效性;组织兴趣小组等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再通过组织校级科研创新比赛活动推广到全校;加强校际间交流,互相激励。

(六)搞好本科生科研活动的组织管理

大学应该建立校级领导机构来组织管理经费,制定全校性的政策及各个学院的管理政策。教务处和科研处负责协调,如收集与发布科研信息,提供各种研究机会,组织项目申报、审核以及验收工作,组织各种研究方法方面的讲座。学校还应该在校园网上开辟专栏,及时发布各种信息,使其成为本科生科研活动的信息中心。

应鼓励本科生发表科研成果,开展学术交流。每年投入一定经费资助校办杂志发表本科生的优秀科研成果,对学生发表文章、参加学术会议提供经费支持;积极组织学生之间的学术讲座和论文报告会、科研研讨会等,为参加科研活动的本科生提供校内交流机会,使本科生通过不同形式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

四、结 语

随着我国向“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不断迈进,教学和科研良性互动的重要性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财经类大学更应该加强科研与教学的互动,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要适当增加科研在本科教育中的比重,确保本科生能够充分利用大学的硬件和软件;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鼓励教师承担指导本科生科研工作的任务,促进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有机结合,以实现财经类大学本科教育的科学发展。

[1]沈伟国.充分利用大学环境构建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J].化工高等教育,2006(6):1-3.

[2]刘文彦.大学的科研工作应对本科教育做出积极贡献[J].中国高教研究,2001(8):22-23.

[3]潘金林,龚 放.教学方法改革: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新动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8(10):87-91.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财经类科研工作
“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 辐射带动我校科研工作
运城学院召开2022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体系建设研究
国际商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力与模式分析*
财经类MBA院校案例研发队伍建设研究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