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命题实践与研究

2010-01-18郭旭东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命题思想品德中考

郭旭东

摘要:思想品德学科中考,是正在实施的一种评价方法。本文从适应课程改革、与高考接轨、发挥教学导向作用和题目的创新度三个方面阐释了对徐州市中考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中考;思想品德;命题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6-0096—02

新课程学业考试强调以“课标”为基准、以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对“知识与技能”进行考查,这就是所谓的知识立题:适度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通过选材、设问等方式渗透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即实现学生情感升华。徐州市中考的思想品德学科命题,在本市的“中考命题基本要求”“中考思想品德命题要求”以及江苏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思想品德试卷评估分析总报告的基础上,结合三年来的课改情况和全省中考命题趋势,在稳中求变的原则下做了适当调整。

一、贯彻课程改革精神

(一)关注社会热点,突出时代性与地方性

密切联系国家和本地区的重大热点和焦点问题,创设情景、灵活设题是政治学科中考和高考共同的特点,也是新课改的需要。试题抓住党的十七大召开、北京奥运会两个重大的事件,考查学生对时政的掌握情况;联系了“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限塑令”“新增法定节假日”“《物权法》的颁布实施”“十一届全国人大”“改革开放30周年”“抗震救灾”等重大热点、焦点问题,同时又结合徐州市正在开展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徐州市中小学开展的双制”活动、“朱雪芹成为全国人大农民工代表”“徐州市过去五年取得的巨大成就”等地方资源,创设情境,结合初中学生自身实际,遵循“大问题,小切口,活而不难”的原则,灵活设问,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贯彻德育回归生活的理念

德育回归生活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命题时重视教育立意。通过考试,力求对考生进行一次再教育。从宏观上看,全卷贯彻了党的十七大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精神,如第1、3题时政的考查;第5小题的徐州市“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教育学生要提高文明素质。做全面发展的人;第6题“换届选举”、第7小题的“限塑令”问题,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第8题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第11题的“学校保护”、第14题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等等,使学生在分析材料的过程中,感悟到掌握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努力学习;第38小题,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关爱生命奉献爱心等,都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微观上,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做负责任的人,对自己负责、对家庭、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基本上题都不同程度地渗透了教育立意的思想。

(三)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

联系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是新课程追求的理念。命题时,材料和设问基本上都是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出发,如第3-6小题,第29届奥运会的召开;第7小题,“限塑令”引导绿色消费;第10-12小题,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竞争与合作、孝敬父母;第35小题的消费与责任;第37小题的“我们身边的成就”;第38小题通过抗震救灾对学生珍爱生命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等,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或学生自身的问题,从学校、家庭、社会不同的角度,联系学生逐步扩展的社会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二、与高考接轨,注重发挥中考试题的导向作用

(一)注重基础,突出能力考查

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根据徐州市“两考”合一的特点和义务教育的性质,命题时,注重基础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考查,考试命题说明中的74个考点中,本卷涉及了38个考点,所涉及的考点多为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基础题约占全卷的60%。

在试题命制的理念上,始终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为手段,把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程度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一同作为考查的重点,这与新课程理念是相一致的。口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能力立意;联系热点、链接地方资源;贴近学生实际,发挥德育功能;注重情境创设,设问灵活新颖。这既是中考命题的要求,也是高考命题的要求。

(二)发挥试题的导向作用

从题型上看,近几年的中考都做了相应的调整,今年取消了辨析题,增加评析题的设问,与高考题型基本一致。从目前教学实际看,不少教师对教材上的活动设计不够重视、不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析,而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还是传统的就知识点进行教学。中考的主观性试题第35-38小题,杜绝了单一的直问式的设问,综合性较强,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材料,审读设问,将教材中的知识与材料紧密结合,旨在引导教师要创造性地用好教材、注重对主干知识的综合,这既有利于与高考接轨,也有利于引导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试题的创新之处

(一)题型加以改进

取消了辨析题,改为评析题(设问),增加了3个选择题(总体难度加大),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增强区分度,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进一步与高考接轨。

(二)链接地方资源

如以徐州市正在开展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徐州市中小学开展的双制”活动、“朱雪芹成为全国人大农民工代表”、“徐州市过去五年取得的巨大成就”等,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综合性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高考试题往往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常识的角度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性是初中新课标的重要要求,打破了学科体系,对心理、道德、法律、国情进行了整合。为了与高考和新课改接轨,中考的19道题中有10道题是从道德、法律和国情方面进行综合考查的。

(四)设问更加新颖

设问上做到大背景,小切口,新颖灵活。基本回避了平时模拟训练的常规性设问,如第35小题“请从三个不同角度说出其应承担的责任”;第36小题“从知识改变命运的角度告诉农民工们学习知识的重要性”;37小题“同学们认为王爷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说服了他。你认为同学们是怎样告诉王爷爷的?”;38小题是一个全新的情境创设,“你认为同学们除了捐款捐物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献出自己的爱心?”不回避教师复习的热点和重点,但设问上更加新颖。通过真实、感人的材料、灵活新颖的设问,促使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心话,拉近了考生与试题的距离,同时也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五)答案的设计更加开放

如第35题第2问:“请从三个不同角度说出其应承担的责任”;第36题的第2问:“从知识改变命运的角度告诉农民工们学习知识的重要性”;第38题的第1问:“这些做法主要体现了什么理念”、第4问:“你认为同学们除了捐款捐物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献出自己的爱心”等,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有较大的思维空间,不同的回答,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试卷阅读量比往年稍有增加,但答案内容并没有增加,学生思考的空间进一步加大,也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六)注重以活动引领教学

作为德育有机组成部分的“思想品德”课,其生存发展最终要靠自身的魅力。材料分析题和实践探究题都是以活动的方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有利于对今后的教学起到引领作用。

第38小题是当年试题的亮点。以全国上下进行抗震救灾的热点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探究能力。通过“冉起的生命尊严、绽放的生命之花、救援的有力武器、汇集爱的海洋”四个环节对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方面进行了整合,且设问与教材和热点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沈坤甫,例说初中新课程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业考试的德育功能[J],中国德育,2006,(8):76-77

[2]李振民,新课程理念下的中考思想品德试卷考试形式探讨[J],考试周刊,2007,(38):5-7

[3]高德胜,不是什么都能考的一对“思想品德”课考试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7,(1):4-8

责任编辑:星曈

猜你喜欢

命题思想品德中考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中考“三数”大扫描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