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国家教育安全战略的政策解读与思考
2010-01-16何伟强
何伟强
(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浙江杭州 310012)
关于美国国家教育安全战略的政策解读与思考
何伟强
(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浙江杭州 310012)
国家教育安全对于整个国家安全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美国自二战以来一直十分重视国家教育安全的战略规划。《回应变革世界之挑战:为 21世纪而加强教育》是一份反映新世纪美国国家教育战略规划的重要报告。它提出了创新性教育改革、改善数学和科学知识、加速学校进步、促进自由和理解等教育战略目标。我国有必要从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审视并规划教育发展,逐步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
教育安全;国家教育安全战略;国际竞争力
国家教育安全,作为国家“非传统安全 (Non-traditional Security)”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某一特定国家行为体在对本国和别国教育竞争力进行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所判定的其教育领域“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②。它“不仅对国家整个安全体系的构成与维护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现实作用,而且更具有潜在长久的消长国家安全的未来能量”[1]。然而,据现有的相关研究文献显示,目前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研究中,诸如“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很多,而作为“国家安全之基础”[2]的“教育安全”问题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本文拟以“教育安全”作为研究视角,对美国国家教育安全战略构架问题进行政策性解读,以期从中挖掘些许有价值的思考与启示。
一、二战后美国国家教育安全战略的简要回顾
美国向来是一个十分重视大战略 (grand strategy)的国家,具体到教育安全领域也不例外。在冷战期间,“教育安全”一直是美国众多国家安全问题中的一个敏感话题。当 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后,其引发的最直接结果就是由艾森豪威尔总统亲自批准颁布了代表其国家安全意识的《1958年国防教育法》(NationalDefense Education Act of 1958),其中指出“国会由此发现并重申,国家的安全要求其青年男女的智力资源和技术技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3]4。到了 1983年,针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美国联邦教育部通过了《国家处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A Nation at Risk:The I mperative for Educational Refor m)的教育问题报告,警示美国国民应认识到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性,同时还应认识到教育已经越来越与国际竞争和国家安全问题息息相关。这一报告成为了 20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的美国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步入 21世纪,摆在新组建的布什政府面前的是极其严峻的国际形势。尤其是“9.11”事件震撼了美国乃至整个世界,它迫使布什政府做出了非同寻常的政策变动。2002年 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份国家教育战略文件——《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更属罕见的是,一份原定实施五年的《美国教育部 2001-2005年战略规划》,在刚刚发布并推行一年之际,居然被同一届政府的又一份战略规划《美国教育部 2002-2007年战略规划》所取代。诚如美国前任教育部长罗德·佩奇 (Rod Paige)所言:“‘9.11’使得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重要……现在我们认同,它对我们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增强我们民主制度本身的重要性。”[4]
2006年,美国联邦教育部发布了《回应变革世界之挑战:为 21世纪而加强教育》(Ans wering the Challenge of a ChangingWorld:Strengthening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一份反映近几年美国国家教育战略规划的重要报告。倘若细加分析,不难发现,其同样把教育问题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来加以对待。下文将着重基于对这份《报告》的政策解读,来透视其中蕴含的美国国家教育安全战略构架。
二、新世纪美国国家教育安全战略构架的政策解读
在《报告》的扉页中,乔治·W·布什总统明确提出:“我们需要鼓励孩子们学习更多的数学和科学,并确保这些课程极为严格以与其他国家相竞争……如果我们确信美国的孩子们在生活中获得成功,那他们就会确信美国在世界上是成功的。”[3]1时任美国教育部长玛格丽特·斯佩林斯 (Margaret Spellings)更是直接指出:“高中改革不只是一个‘教育的问题’,它还是一个经济的问题,一个公民的问题,一个社会的问题和国家安全的问题。因此它是每一个人的问题。”[3]1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两位美国领导人在战略观念上都把教育视作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关系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手段。
《报告》的主体内容包括:创新教育、数学和科学知识、加速学校进步、促进自由和理解四个方面的挑战和回应。要对整份《报告》进行政策上的解读,我们需要借助一定的理论分析框架。一般地说,“从大战略规划的角度看,大战略研究包括战略形势判断、战略目标选择和战略手段确定等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5]。由此,我们在解读《报告》时将以战略形势判断、战略目标选择和战略手段确定三个主要维度作为基本分析框架。这里的“战略形势判断”是指对国内教育竞争力与国外教育竞争力进行综合比较的基础上,对自身教育所面临的挑战进行战略定位和评估。“战略目标选择”是在战略形势判断基础上,确定并从中选择相对清晰、可行的国家教育安全战略目标。“战略手段确定”则是明确指向国家教育安全战略目标实现的各种战略路径。下面结合《报告》四个部分的主体内容,分别从上述三个维度入手展开具体分析(如表 1所示)。
这份《报告》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小布什政府在判断其国家教育战略形势上的危机意识,小布什政府对其在当今全球竞争中的地位和国家安全表示担忧,他们在战略观念上将教育安全和创新教育看作是“重中之重事项 (top priorities)”。为此,他们未雨绸缪地提出了一系列教育变革战略目标构想,如:创新性教育改革、改善在数学和科学方面的学习和教学能力、加速学校进步、促进自由和理解等。同时并明确了相应的战略路径,如:《布什总统的 2006年教育议程》(其中包含了《美国竞争力计划》《高中改革计划》《国家安全语言计划》等政策文件)。可以说,这一《报告》是美国政府在全球化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为了提升其全球竞争力和确保国家安全,对未来美国学生、美国人才应具备什么样能力所作的价值预设以及助推战略的总体部署。
表1 基于《报告》对美国国家教育安全战略构架的政策解读
三、思考与启示
思考:美国缘何要把其教育问题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
通过上述讨论,我们看到,自二战以来,美国前后几任总统似乎都想争当“教育总统”,他们似乎都有一种共识:教育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和确保国家安全的基础,因此要把教育置于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那么,美国政府为什么要把其教育问题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呢?究其原因,主要有:
其一,从教育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来看。教育除了具备个体发展功能之外,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发展功能。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与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息息相关。就“国家安全”所涉及到的“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等问题而言,其归根结底是“人的安全”问题,而要真正解决“人的安全”问题,最为关键的得依靠教育。
其二,从美国客观的历史和现实背景来看。前面已经提到,二战后至今,之所以每一任美国总统都十分重视教育对国家安全的战略意义,一般都与其特定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密切相关。从 20世纪 50年代鉴于前苏联卫星上天所引发制定的《国防教育法》,到 20世纪末面临新世纪的种种挑战以警示美国国民的《国家在危机中》,再到 21世纪初受到“9.11”恐怖袭击事件冲击所做出的异常政策变动,这些历史规律无疑为此做了最好的注脚。
其三,从其主观上的“美国至上”观念来看。美国是一个种族和文化差异明显的多元主义国家,其国家的治理主要依靠的不是血缘关系,而是国家认同 (或共同信念)。而这种国家认同就是“美国至上”。《报告》中所透露出来的无不是布什政府关于“美国至上”的观念宣扬以及其寻求在世界上的教育领导地位的努力实践。尤需一提的是,对于美国来说,“寻求甚至制造敌人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一种需要,也就是轻率甚至有意把某些或某类国家作为现实的或潜在的对手,并以此来判断对方的意图、基本战略,规划自己的战略目标和相对能力”[6]。在《报告》中,美国似乎有意识地把中国视为“假想敌”,来营造中国教育竞争力上升对其构成威胁这样一种舆论,通篇报告中“中国 (China)”一词的出现频率居然高达 5次。恐怕这也是美国重视国家教育安全战略的又一重要动因。
启示:我们需要从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审视并规划我国教育发展,逐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实际上,国家教育领域的安全问题较之于其他领域的安全问题,具有周期长和潜在性的特点。因而,往往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和相当大的范围内,教育有没有出安全问题不大容易引起我们的警视。但是,倘若我们跳出本国教育的视角,将我国的教育问题置于全球化背景之下,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潜在的国家教育危机。例如,中国加入WTO之后,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我们需要逐步在教育服务贸易开放上履行相应承诺。而随着教育服务业开放度的逐渐扩大,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不断涌入,加上其在价值观、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逐渐传播和渗透,许多中国公民渐渐表现出对本国教育产生低认同感甚至不认同,而对许多发达国家的教育则趋向于高认同感 (这一现象在高等教育领域尤为显著)。由此引发的是,许多中国优秀学生留学并移民海外,从而造成大量优秀人才的流失,成为我国的“人才安全”隐患。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潜在的“教育认同危机”,恐怕是目前我们国家潜在的最大教育安全隐患。
在当代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之下,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已清醒地认识到,谁掌握了 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 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教育—知识与科技—人才”优先发展已渐趋成为世界各国提升当代国际竞争力的核心链条[7]。就我们国家而言,在当前国际新形势下,我们有必要从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审视并规划我国教育发展。当然,谋划国家教育安全战略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关起门来搞教育,也不意味着我们要依附于发达国家来搞教育。相反,一方面我们需要从我国现实的教育情况出发,保持和加强自身的教育优势,同时针对自身的教育劣势,积极推进创新性的教育改革,逐渐强化我们的社会主义教育核心价值观,不断增进自身的教育认同度;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大胆地寻求更广泛意义上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积极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并借鉴全球成功教育经验,逐步提升我们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并确保我国的教育安全。
注释:
①“非传统安全”是相对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国防安全而言的,是指“一切免于由非军事武力所造成的生存性威胁的自由”。参见:余潇枫:《非传统安全概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 52页。
②王逸舟先生认为:“所谓安全,就是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参见:王逸舟:《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 36页。这里的“国家教育安全”定义借鉴了这一观点。
[1]李军.教育国际交流与国家教育安全[J].中国高等教育,2006(20):22.
[2]程方平.教育:国家安全的基础[J].教育科学,2006(3):1.
[3]Answering the Challenge of a ChangingWorld:Strengthening Education for the 21stCentury[EB/OL].(2006-02-02)[2009-10-11]http://www.ed.gov/about/inits/ed/competitiveness.1-24.
[4]冯大鸣.美国国家教育战略的新走向[J].外国教育研究,2004(1):28.
[5]门洪华.霸权之翼:美国国际制度战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25.
[6]张爽.“美国至上”:对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一种解读[D].上海:复旦大学,2003:13.
[7]何伟强.论当代国际竞争对教育优先发展的诉求[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3):35.
Educational Policy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n American National Education Security Strategies
HE Weiqiang
(Education School,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University,Hangzhou 310012,China)
National education security is vital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national security system.Since the 2ndWorldWar,U.S.attaches great i mportance to the strategic plan for the national education security.Answering the Challenge of a Changing World:Strengthening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is an i mportant reportwhich introduces the strategic plan on U.S.national education security.It ai mes to innovate education refor m,i mprove mathematics and the scientific knowledge,advance the school performance,and promote freedom and understanding.W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our national education security and reinforce ou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education security;strategy of national education security;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H315
A
1671-6574(2010)05-0043-04
2010-05-19
课题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Y201016849)
何伟强(1980-),男,浙江天台人,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讲师,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比较教育学专业 2008级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