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语码转换使用的态度研究

2010-01-16姚明发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语码母语态度

姚明发

(浙江外国语学院英文学院,浙江杭州 310012)

中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语码转换使用的态度研究

姚明发

(浙江外国语学院英文学院,浙江杭州 310012)

语码转换在中学英语课堂上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探讨中学英语课堂师生对教师语码转换使用的态度差异,有助于教师正确运用语码转换策略,挖掘语码转换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积极潜能,发挥语码转换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中学英语课堂;语码转换;态度;调查与研究

一、引言

语码转换被理解为能流利地交替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在双语社区中,它是一种当场没有任何准备和思考时间的情况下,从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能力。对单语说话者来说,这就意味着如何把第一语言或母语翻译到第二语言或外语,或如何把第二语言或外语翻译成第一语言或母语的问题。

英语课堂中语码转换的使用一直存在争议。一些英语教师和研究者关注如何在课堂上减少语码转换的使用,他们认为语码转换的使用表明课堂教学的失败。例如,W illis(1981:xiv)认为,“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未经教师的允许开始用自己的母语,这就表明课堂有问题”[1]。Cummins&Swain(1986:105)也认为,“只有在课堂上使用一种语码才能促进二语学习的进步”[2]。以上观点认为,语码转换的使用似乎远离交际法或用英语教授英语方法的宗旨。非本族语学习者认为在宝贵的课堂时间内,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呈现第二语言 (外语)。长期以来,课堂上使用第一语言(母语)或翻译被部分论者指责是在浪费时间。

然而,其他研究者和教学实践者却倡导谨慎而有限地使用学生的母语 (第一语言)。Schmitt&McCarthy(1997:2)就认为“学习者的母语是学习第二语言词汇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3]。Ross(2000)也认为语码转换在普通的语言课堂上是一个有用的语言学习工具[4]。语码转换在英语课堂的真正用途在于利用它来比较英语和学生母语的语法词汇、词序及其他语言点。发生差异的地方小到词汇的搭配错误,大到时态系统的差异,甚至更复杂的修辞领域。如果学生能意识到这些差异,干扰就可能会减少。他列举了一些实际例子来说明在进行写作、语法、词汇与习语的教学中如何使用语码转换。

Linder(2002)对课堂语码转换进行了重新审视。他认为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常常拒绝语码转换是因为他们总把非交际法的语法翻译法联系在一起[5]。他倡导有规则的语码转换可以作为自然语言的学习方法或促进语境化的语言使用、语篇与篇章层面的语言能力及文化转换技巧。根据他的观点,课堂上使用这些语码转换需要获得而且应该得到交际自然语义学习方法的支持。这些支持二语教学中使用语码转换的学者都认为,由于语码转换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有选择、原则性地使用语码转换。

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比较师生对中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语码转换使用的态度,探讨英语课堂中语码转换使用现象,正确理解教师语码转换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有助于教师及时在课堂上根据不同目的有效处理各自的话语,来提高话语的使用效率,提高教学的效果。探讨英语课堂语码转换使用的态度有助于人们真正理解语码转换在英语课堂上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基于上述相关研究和本研究的目的,我们对英语课堂中教师使用语码转换的态度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的对象包括 52名英语教师和 100名学生。被问卷的教师来自中国某省会城市中学,所有教师在问卷前都被研究者听过课或录过像,所有教师都能熟练使用英语,但全部使用英语授课的教师不在问卷之列。被问卷的学生是随机从所选教师的班级抽出两个班,共100名。到调查时所有学生至少已经进行了 4年以上的英语课程学习,整体水平基本一致,基本能保证样本的同质性。

Ferguson认为,语码转换使用的功能有三大类:课程内容教学、课堂教学管理和处理人际关系[6]。据此,问卷分三个部分共 15项问题。第一部分 5项问题包括对语码转换在课程教学内容上使用的态度。第二部分 5项问题包括对语码转换在教学课堂管理方面使用的态度。第三部分包括对语码转换用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态度。我们采用 Likert五级态度量表,即每项问题有 5个选项: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非常同意为 5分,非常不同意为 1分。教师和学生在他们所认为的选项上打钩即可。问卷的克隆巴赫系数为 0.852,具有较强的可信度。同时我们对课堂观察整理分析并转写了部分教师话语,这些话语都包含语码转换现象。最后对相关的教师做了访谈。访谈旨在了解教师背景及其教师实践、教学理念及对英语课堂上使用语码转换的简单态度等信息。我们对收回的问卷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其结果如下。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与学生对教师课堂语码转换使用的态度分布

1.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语码转换的态度

教师在讲授课程内容时,为了解释更清楚,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他们会使用语码转换来达到教学目的。一系列研究表明语码转换在讨论课文及理解意义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Lin1996[7],Martin1999[8],Pennington1995[9])。在学生的语言水平还很有限的情况下,语码转换的目的显然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语篇的意义。表 1是教师与学生对与内容相关的语码转换使用的态度情况 (表中 T代表教师,S代表学生,Q1代表问题及题号)。

对于问题 1:是否课堂语码转换可以用在所有话题上,教师与学生的态度调查结果出乎我们的预料,有 51.9%的教师持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的态度。只有 26.9%的教师持肯定意见,还有 21.2%的教师不确定。而学生对问题 1的态度更趋于肯定。有 48%的学生赞同或非常赞同,25%的学生反对,还有 27%的学生表示不确定。在访谈中,有些教师说“我们使用语码转换是为了解释一些特定话题的某些要点,并不是所有话题自始至终使用语码转换”。根据我们对上课教师课堂话语的转写,我们发现教师转换语码是根据所讨论的话题来进行的。在进行语法及新生词讲解时更倾向语码转换来使用学生的母语。而学生由于水平有限大多希望教师各个话题的讲解过程中均能用汉语来稍加解释。

表1 教师与学生对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语码转换使用的态度分布

问题2:教师使用语码转换可以更好地解释课文里的语法点和词汇,问卷结果显示近四分之三(73.1%)的教师同意或非常同意所陈述的观点。只有 15.4%持不同意的意见,还有11.5%的教师表示不确定。这一结果与我们的假设一致,即当教授语法要点和新词汇时,教师常常会选择学生的母语来解释。学生问卷的结果表现出相当高的认同感,有高达 93%的学生赞同或非常赞同教师转换语码来解释语法现象和词汇含义,比教师高近 20%。这说明,此问题与问题 1一样,学生希望教师通过语码转换来解释他们认为最为头痛的语法与词汇问题。

在其余三个问题上,即教师使用语码转换能否更好地解释课文里的文化现象、更好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澄清课文里的内容,教师的赞同率分别是 76.9%、76.9%、67.3%,而学生的赞同比例分别是 86%、81%、88%,均大大超过教师的认同比例。

因此可以认为,学生更希望教师转换语码来解释文化话题、语法词汇项目或与课文相关的内容,以帮助学生来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学生也赞同教师通过语码转换来更好地引导他们并澄清所教课文的内容。

2.与课堂管理相关的语码转换的态度

根据前人的研究,语码转换也可以充当课堂管理话语的主要资源。特别是语码的对比经常使语境化课堂过程发生转变,如从课文内容的讲解转到惩戒学生,招呼迟到的学生,关注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及其他课堂管理上。语码转换还可以区分课程内容的话语和管理学生学习的话语,如协商任务指导,导引学生回答问题,惩戒学生,指定特定的学生等话语。下面是教师与学生对 5个关于语码转换用于课堂管理问题的态度。

问题 6的陈述是:教师语码转换是为了更好地澄清任务指令。从表 2可以看出,师生的态度趋于一致,分别有 71.1%的教师和 69%的学生倾向同意或非常同意,而分别有 13.5%的教师和 8%的学生持反对态度,有 15.4%的教师和 23%的学生表示不确定。从总的情况来说,我们可以认为语码转换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澄清课堂任务指令。大部分的教师和学生都期望教师能更清晰地表达教师要求学生所做的事情。

表2 教师与学生对与课堂管理相关的语码转换使用的态度分布

第 7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 (55.8%)的教师倾向用语码转换的策略来惩戒学生,而与此相比,只有 31%的学生对此表示赞同或非常赞同,而有近一半 (45%)的学生表示不赞同或非常不赞同。有 32.6%的教师表示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认为不一定得转换语码来责备学生,他们可以用各种手势或肢体语言来传达。由此表明,一些教师非常清醒地意识到转换语码并不是最好的惩戒学生的方法。然而实际课堂观察,我们发现即使语言非常流利的教师也会转换语码来责备学生,或在听写时警告那些作弊的学生。

问到问题 8:教师转换语码是否能更好地保持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时,结果显示有 53.9%的教师同意或非常同意这个观点,学生表示赞同的只有 41%,在这一问题上,教师的赞同意见比例相对较高。表明教师更可能使用语码转换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10]。这一结果表明用语码转换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并不是课堂教学最好的方法。但仍然有一部分教师在访谈中表示,他们会在学生开小差的时候用学生的母语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第 9个问题是关于教师转换语码能否更好地让学生保持安静。调查结果显示有 50%的教师持肯定态度,而有 26.9%的教师持否定意见,有 23.1%的教师表示不确定。学生表示赞同的只有 25%,更多的学生 (达 43%)表示不同意,32%的学生表示不确定。用语码转换来要求学生保持安静并不为许多教师所认同。尽管如此,仍然有一半的教师在访谈中表示,他们经常转换到母语来要求学生保持课堂安静。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一位教师在听写完后,转换语码来要求学生保持安静。因为当时的纪律比较混乱吵闹,且有部分学生偷看并抄袭边上同学的现象。

问题 10是关于教师语码转换是否更好地指示或叫学生完成课堂任务。问卷结果表明,有67.3%的教师持赞同意见,而只有 13.5%的教师持否定意见,另有 19.2%的教师表示不确定。这一结果与 Arthur(1996)[11]的结果一致,他认为课堂语码转换可以用来指定某个学生来完成某些课堂任务。学生的问卷结果显示,66%的学生表示同意或非常同意,与教师的意见大致相当,只有 12%的学生不赞同或非常不赞同,另有 22%的学生表示不确定。

上述 5个问题的问卷结果显示,教师与学生持赞同的比例并不很高,持否定意见的师生占有相当的比例。从调查后的访谈和课堂观察来看,由于高二的学生自觉性高,教师不必花太多精力来管理课堂纪律。

3.与人际关系相关的语码转换的态度

与人际关系相关的语码转换的问卷内容与上面一些问题有一定重叠,但是这里强调用于表达人际关系的语码转换。课堂不仅是一个正规学习的场所,而且是一个独特的社会和情感环境。在这里教师与学生不断地协调关系和转换角色 (机构角色和社会角色)①。英语课堂话语研究表明 (Adendorff 1993 ;Canagarajah1996 ;Lin 1996 ),课堂中使用英语表明一种更有距离、正式 (或机构)性的师生关系;当地的母语,如汉语、泰米尔语等则表明更私人性的关系。有时候在课堂上,为了与学生建立一定的关系,创设更人性化情境和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活动,在课堂语境合适的情况下,教师会转换到使用学生的母语。在我们所调查的师生中,他们对使用语码转换来表示一定的人际关系方面又有怎样的态度?表 3是教师与学生对与人际关系相关的语码转换使用的态度分布。

表3 教师与学生对与人际关系相关的语码转换使用的态度分布

问题 11是关于教师使用语码转换能否更好地鼓励学生。表 3的结果显示有 50%的教师持肯定的意见,而有 26.9%的教师持否定的意见,还有 23.1%的教师表示不确定。这个结果与课堂现实比较一致,大多数教师在合适的时候会采取某种方式鼓励学生,而语码转换是其中一种方式。学生的赞同比例只有 40%。师生不赞同的比例大致相当,分别为 26.9%和 26%。学生和教师对这个问题反应的结果表明,教师较少使用鼓励的手段,语码转换使用的概率就更少,而大多数学生也认为课堂上没有得到教师的鼓励。因此教师应从人际关系的角度,考虑给学生更多的鼓励,不管是用外语还是用母语,这样可以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消除学生的畏惧感。从我们的课堂观察和转写的语料中来看,大部分教师未做到这点。

问题 12与上一个问题类似,教师使用语码转换来更好地表扬学生。问卷结果表明有大约48.1%的教师表示赞同,而学生的赞同比例只有 32%,教师的比例高于学生的比例。其余被调查的师生要么不赞同 (分别为 28.8%、39%)要么表示不确定 (23.1%、29%)。从转写的材料来看,教师话语中对学生的积极反馈话语较少。在大多数课堂中,教师在课堂上较少使用称赞词语,称赞的话语单位不足 5%。这也说明在课堂上师生的地位差异明显。

问题 13: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语码转换能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问卷结果显示有 69.3%的教师赞同这个观点,只有 9.6%的教师不赞同这个观点,还有 21.2%的教师表示不确定。71%的学生赞同这个说法,9%的学生表示相反意见,还有 20%的学生没有明确态度。师生问卷的结果基本相同。受访的教师认为在课堂上有时候会用学生的母语讲幽默笑话来活跃课堂气氛。而学生期望教师能用各种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包括转换语码来讲笑话。而事实上,从我们的课堂观察和收集到的语料来看,教师话语中很少幽默和笑话的例子,每节课还不到 1%的话语量。

问题 14是关于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语码转换是为了更好地对学生的回应进行评论反馈。调查结果显示,只有 46.2%的教师持肯定态度,不到总数的一半。而超过一半的学生 (53%)对问题的陈述表示赞同。许多教师对这个说法不是很认同,不赞同的教师达 30.7%,还有23.1%的教师对这个说法表示不确定。这个结果与我们的期望有点背离。

问题 15是关于课堂上教师转换语码是为了更好地与学生协调,减少与学生的距离感。有65.4%的教师对此表示赞同,有 19.2%的教师表示反对,还有 15.4%的教师没有明确态度。而学生的比例分别为 66%,13%和 21%。教师与学生赞同的比例较一致。总体上看,语码转换的使用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手段,是与学生更好协调的资源。

(二)教师和学生对教师语码转换使用的态度差异性检验分析

上面我们分别就教师和学生对教师课堂语码转换使用的态度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做了适当的比较。比较结果表明教师和学生对语码转换使用的态度存在一定量的差异 (百分比)。尽管如此,我们想了解这种差异是否存在显著性。为了比较每个问题教师和学生两个样本回答的平均值,我们使用独立样本 T-检验来显示其方差是否具有显著性。结果显示,在回答问题 1、2、3、5、7、9、12上 ,两个样本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其 p值均小于 0.05,分别为0.000、0.002、0.009、0.010、0.001、0.001和 0.023,也就是说 ,教师和学生在回答问题 1、2、3、5、7、9、12的态度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见表 4)。这些显著的差异可以从教师和学生回答得到反映。

表4 教师与学生态度的独立样本 T-检验

1.语码转换用于课程内容方面

课堂语码转换用于课程内容的讲解方面,教师与学生的态度比例相差较大。教师与学生对 5个问题陈述中有 4个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如在回答问题 1上,教师与学生持截然相反的态度。有 48%的学生赞同,而有 51.9%的教师表示反对。在问题2上,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存在一致性,但赞同的比例相差较大,有 93%的学生赞同这个问题的观点,而教师的赞同比例只有 73.1%,少近 20个百分点。这个显著差异表明,学生更期望教师在课文讲解,特别是讲语法及词汇的时候使用语码转换。在我们所转写的语料中,用于语法词汇讲解的语码转换单位占 65.3%。问题 3和 5表现的情况相同,学生赞同的比例 (88%和 86%)明显高于教师赞同的比例(76.9%和 67.3%),也就是说学生更期望教师用母语来教授文化话题或语法词汇项目。这几个问题的态度差异表明,学生都期望教师在课程内容的讲解上使用语码转换,这样方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也有意识地使用语码转换,但语码转换使用的广度和频率上显然比学生要求的要低。在初、中级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程度,适时适量使用语码转换策略,达到教学的最大效果。

2.语码转换用于课堂管理方面

在第二个部分的语码转换用于课堂教学管理方面,师生在两个问题方面表现的态度显著不同。在问题 7上,教师和学生的态度走向两个极端,45%的学生不赞同,只有 31%的学生赞同,而 55.8%的教师赞同,32.6%的教师表示反对。教师不赞同的原因可能是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话语带有责罚的意思,或者说没有必要转换话语来明确,直接用英语即可。学生不赞同的原因可能是学生不希望得到批评或责罚,更不希望教师转换到汉语来明确惩戒的话语。而且由于高二的学生自觉性高,教师不必花太多精力来管理课堂纪律。问题 9的情况与问题7的情况差不多,有 25%的学生赞同,43%的学生不赞同,而教师中有 50%表示赞同,不赞同的有 26.6%。似乎学生不喜欢教师使用语码转换来维持纪律。师生不赞同的原因大体相似。在其他三个问题上,教师与学生的态度意见较为一致。一方面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希望教师转换到汉语更清楚明确任务指令或澄清教学要求;另一方面,教师也根据课程内容调整课堂管理策略,大多使用语码转换来帮助学生来理解教师的任务指示。

3.语码转换用于人际关系方面

教师与学生对第三部分的问题的态度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大部分态度差异性并不显著。只有问题 12的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和学生走向两个极端。在人际关系方面,教师通过话语的转换可以表达一定的人际关系还没有得到师生的认同,其原因在于英语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是想当然的,无须通过话语的转换来表达。这也说明课堂上的师生关系由其社会地位差异决定。

课堂话语中教师的语码转换除了表达一定的概念意义,还表达了不同的人际意义[14]。教师语码转换体现了不同的人际关系。教师语码转换不仅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提供知识信息,还可以表达一定情感和态度。在转写的语料当中,教师有明显地转换到第一语言的倾向,这在我们观察到的非本族 (汉语)英语教师中很常见。显然教师使用语码转换能更好地表达他们即时的感情和态度。教师语码转换既是一种意义协商的手段又是人际关系调节的手段。因此,教师语码转换策略可以顺应课堂语境不同人际关系,还可以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结 语

上面我们集中讨论了 52名教师和 100名学生对课堂上教师语码转换的态度,目的在于发现他们对教师什么时候,为什么转换语码,以及语码转换的目的的态度和意见。从教师的态度来看,教师大多对课堂语码转换持较积极的态度。但仍有一些教师对语码转换的态度模棱两可。这些教师一般在课堂中经常使用语码转换策略,访谈时却不愿或羞于承认语码转换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这种矛盾性可能由于一方面有的学校要求他们在课堂上使用英语;另一方面迫于考试及升学率的压力,教师需要转换语码来满足学生的教育及交际需求。这一结果与其他研究者的调查一致 (Adendorff 1993[12],Simon 2001[15])。

学生对课堂语码转换基本也持正面肯定的态度,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存在着师生态度的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体现了使用语码转换在何时、何处更具有效性的问题。如在与课程内容相关的 1、2、3、5问题上师生呈现显著差异,学生赞同比例比教师高出许多,这说明学生比教师更加明确地赞成和希望在课程内容相关的教学上使用语码转换。而在与课堂管理、人际关系相关的 7、9、12问题上师生也呈现显著差异,但学生赞同比例比教师明显偏低,这显示出学生对于教师使用语码转换来管理课堂、惩戒和表扬学生的有效性持有怀疑。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语码转换并不总是有效的,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适时使用,才能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总之,教师与学生对中学英语课堂教师使用语码转换的态度大多持正面态度,这表明我们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不能否定语码转换的作用,禁止或回避语码转换只会影响教学的效果。教师谨慎而恰当地使用语码转换将能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外语。教师可以在交际教学法的框架下促进语码转换的使用。

注释:

①机构角色指课堂上正规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社会角色指课堂外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朋友等。

[1]W illis J.Teaching English through English[M].Harlow:Longman,1981:i-xiv.

[2]Cummins J,SwainM.Bilingualism in Education[M].Harlow:Longman,1986:101-105.

[3]SchmittN,McCarthyM,eds.Vocabulary:Description,Acquisition and Pedagog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1-5.

[4]RossN J.Interference and intervention:Using translation in the EFL classroom[J].Modern English Teacher,2000(3):61-66.

[5]LinderD.Translation[J].English Teaching Professional,2002(23):39-41.

[6]Ferguson G.Classroom code-switching in postcolonial contexts:Functions,attitudes and polices[J].A I LA Review,2003(16):38-51.

[7]Lin A.Bilingualism or linguistic segregation?Symbolic domination,resistance and code-switching in Hong Kong schools[J].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1996(8):49-84.

[8]Martin P.Bilingual unpacking ofmonolingual texts in two primary classrooms in Brunei Darussalam[J].Language and Education,1999(1):38-58.

[9]PenningtonM.Pattern and variation in use of two languages in the Hong Kong secondary English class[J].RELC Journal,1995:80-105.

[10]MerrittM;Cleghorn A,AbagiO,et al.Socializingmultilingualism:Determinants of code-switching in Kenyan primary classrooms[J].Journal ofMultilingual andMulticulturalDevelopment,1992(1/2):103-121.

[11]Arthur J.Code-s witching and collusion:Classroom interaction in Bots wana primary schools[J].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1996(8):17-33.

[12]Adendorff R.Code-switching amongst Zulu-speaking teachers and theirpupils:Its functions and i m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J].Language and Education,1993(3):141-161.

[13]Canagarajah S.Functions of code-switching in ESL Classrooms:SocializingBilingualism in Jaffna[J].Journal ofMultilingual andMulticulturalDevelopment,1996(1-2):173-195.

[14]黄奕池,姚明发.课堂语码转换的人际功能[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12):146-149.

[15]Simon D.Towards a new understanding of code-s witch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C]//Jacobson D.Code-s witchingworldwide II.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2001:219-224.

A Study of Attitudes to wards Teachers’Code-switching in EFL Classroom in Middle Schools

YAO Mingfa
(School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Culture,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University,Hangzhou 310012,China)

Code-s witching is very common in EFL classrooms in middle schools.Exploring the different attitud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wards the teachers’use of code-s witching is helpful for teachers to use code-switching properly,probe the active potentials of code-s witch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make full use of code-s witching in EFL classroom.

EFL classroom in middle schools;codes witching;attitudes;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G633.4

A

1671-6574(2010)05-0034-09

2010-05-12

课题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 2010年度研究课题(SCG134)

姚明发 (1966-),男,江西吉安人,浙江外国语学院英文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语码母语态度
母语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语码转换探究——以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为例
论中英微小说语码混用现象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母语
态度决定一切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