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技术建筑生态美学倾向的思考
2010-01-15王丽君
胡 勇,王丽君
(1.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 610031; 2.中铁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四川成都 610031)
对高技术建筑生态美学倾向的思考
胡 勇1,王丽君2
(1.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 610031; 2.中铁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四川成都 610031)
从近代开始,科技革命和工业交通革命改变了人的物质生活方式,人类的精神生活也随之改变。20世纪 60年代的高技建筑反应了当时人们崇尚科技的愿望,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带来的不仅是生活上的便利和精神上的享受,同时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在早期的高技派建筑对人类细腻情感的漠视,以及在节能、环保和与城市环境相协调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的情况下,高技建筑面临一个新的严峻问题。文中简单阐述高技建筑发展过程中的精神和对环境问题做出的回应。
高技建筑; 环境问题; 生态倾向
20世纪 30年代已经有所谓的高科技建筑,但成为一个完整的设计潮流,则是在 70年代以来的事情。现代建筑之后出现三种建筑思潮,分别是高技派,解构主义和新现代主义建筑。而高技术建筑可谓独树一帜,继承和发展了现代主义,积极的对现实做出了回应。
1 前期高技派的美学意义
20世纪 70~80年代以前,高技术建筑的理论与表征是以机械美学与结构美学为基础的。这种机械美学漠视环境,对外界视而不见,醉心于表现自我,因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乐于接受。就其根本,笔者认为是因为从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未来主义继承了其主要的理论精神—歌颂现代技术和速度之美。这种继承虽然忽略了建筑给人类的情感。但是却回应了时代精神。(这有积极的意义,而并非象后现代主义一样,逃避现实而走折中的道路。)
1976年,经过4年的建设,里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设计的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落成(见图1)。这
个建筑采用充分暴露工业结构的方法,把工业建筑、构造作为基本的设计词汇。整个建筑的主体结构全部运用钢铁材料衔接而成,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嵌在钢筋丛林中。蓬皮杜艺术中心在落成初期,许多法国人接受不了,一直持反对态度,甚至挖苦、讽刺。艺术中心给人最直接的印象是它的外形像一个石油提炼厂或者像一座核电站,有的人则指出这座艺术中心给人以“一种吓人的体验”,不过也有人赞美它是“表现法兰西的伟大纪念物”。故此又有人指责它过分歌颂了技术,而违背了建筑的使命,说它缺乏人情味,没有艺术性。实际上,它就是现代建筑中“高技派”的典型代表。
图1 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
另外一个高技派的代表是伦敦的洛依德保险公司大厦(图2)。这个建筑也是由里查德·罗杰斯设计。这是一个由一排重复的钢管与玻璃组成的单元体所构成的建筑,它违反了当时的传统美学法则,并以全新的重复和变化外露的构件来体现高技派的设计思想。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高技派建筑极力的鼓吹技术美学,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表现自我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美学倾向已经逐渐为人们接受,认为表现技术也是一种美。
图2 洛依德保险公司大厦
2 20世纪 80年代以后的高技派美学倾向
进入 20世纪80年代以后,高技派建筑出现新的面貌。是因为能源危机,环境破坏和生态观念成了重要的议题,同时由于文化的全球化趋势引发了对地域文化和历史意识的重视。面临这些问题,建筑师在思考如何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高技建筑不再醉心于自我表现,而更加注重人情味,在环境问题方面,更加注重生态和环保。从以下例子可以看出,这种转变是明智的,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图 3 赛维利亚博览会英国馆内景
图 4 赛维利亚博览会英国馆外景
格雷姆肖在 1992年设计的西班牙赛维利亚博览会英国馆中(图 3,图4),充分体现其生态节能和新技术的创作观点。这个建筑是高技术应用很好的例子。设计者应用技术建造了一个适合当地环境的建筑。赛维利亚是欧洲最热的城市,夏季温度较高,而且昼夜温差特别大。格雷姆肖在整个设计中,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气候控制和环境保护。他在建筑的主立面东立面上设计了一个巨大的瀑布墙,水流可以从喷嘴中喷出,顺墙流到墙下的水池中,形成了一道围绕建筑的“护城河”。这种设计不仅可以保护建筑内部不受阳光温度的影响,还可以改变周围的局部气温。他还在建筑屋顶和立面上设计了风帆型遮阳板,这种高分子织物上安装了太阳能电池,采集的太阳能产生的电能可以用来驱动瀑布墙的水流。格雷姆肖在本次设计中努力地将创新点转向了用生态节能和技术来控制环境,这使他的建筑在 110个国家的展馆中,备受关注。
许多高技派建筑师尝试着以各种方法将“绿色”技术运用到建筑设计之中。如日光反射材料、光控遮阳构件及各种新奇的控制阳光辐射和热量进入外墙等的应用,不仅起到有效节能功效,还增添了建筑外观的魅力,给人以强烈的“科技感”。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能体现这种思想——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图5,图6)。
图5 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
图6 控光设备
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是一栋绝对现代的建筑,它的建造使用了最前卫的技术和营造技巧、混凝土结构和釉料立面铝材装饰援盖着结构局部并且像一张皮一样伸展开。同时,该建筑物突出了传统阿拉伯建筑的原型成份:内部特征,用框架和滤光器的手法处理灯光以及对栅格的覆盖。南立面就是这种双重结合的最佳实例。它用类似照相机的光圈的易变控光装置的当代形式,象画一系列在阿拉伯文化中常用的几何图形一样对其重新解释。这种控光设备可以根据光的强度自动控制阳光进入室内的强度。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还值得注目的是连接扩张和收缩的空间运动一个多柱式建筑空间使人联想到大清真寺一种使用反射、折射和逆光效果的敏锐感觉,赋予该场所以奇迹。
高技术建筑的这种美学倾向很好的处理了功能、技术和形式三个建筑基本要素。可以说,和前期的高技术建筑相比,这是一种极大的进步,也更为人们所接受。
3 结束语
从高技术建筑的发展历程来看,从工业革命到吹捧技术的未来主义,到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再到生态高技术建筑倾向,高技派建筑在不断的改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扩大自身的内涵,也更富有人情味,成为真正的当代建筑。
[1] 万书元.当代西方建筑美学[M].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 佟博.佳作回眸—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J].世界建筑导报, 2006(7)
[3] 陈苏柳.历史与未来的搭接—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的再解读[J].华中建筑,2004,22(3)
[4] 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 李华东.高技术生态建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TU-86
A
2010-01-21
胡勇(1983~),男,硕士研究生;王丽君(1982~),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