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住区环境设计探讨

2010-01-15林燕秋

四川建筑 2010年6期
关键词:住区密度环境

林燕秋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 400045)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住区环境设计探讨

林燕秋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 400045)

通过对现有居住环境中污染严重、水资源破坏、废弃物过量、生物多样性缺失等问题提出重视,试图探讨在居住环境设计过程中如何运用设计所能使用的方法达到适宜的居住与宜人的环境之间的和谐。

住区环境; 良性发展; 可持续发展

超高速度的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富裕起来的人们对居住质量的需求也使国家及开发商马不停蹄地推陈出新。根据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的分析,从 1998~2010年,我国住宅产业每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可达到 5%~10%。而住区用地基本占居了城市中 10%~20%的面积。城市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剧的局面下住区环境的好坏显然成了重要的影响因素。

无可置疑,在住区设计中我们有必要使住区环境更加尊重自然规律,寻求使环境的压力更小的开发模式。也有必要设计出与低能耗生活相适应的物质环境条件,让居民投身其中,为住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 住区中的环境问题

1.1 污染和气候变化

城市时常被认为是地球上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虽然气候的改变与个人没有多少直接的影响,然而它已经开始影响生物圈的平衡。这是人们过分依赖像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结果。矿物燃料是传统中最主要的用以建筑、供暖、烹饪、交通的能源。我们的设计是要促进高能效,鼓励对回收热能的利用以及减少交通的必要。

1.2 废弃物堆积

废弃物是一个大问题,处理大量的废弃物不仅会占用很大的空间,未经分离的有毒物质更是渗透到地表以下,污染环境。

我们知道,废弃物的生产总量正在上升,在进行居住环境设计时对回收的支持无疑相当重要。特别在住区设计中能提供废物的临时存储或混合堆肥的空间,尤其在当地家庭收集服务支持回收的时候。

1.3 水资源流失

曾经我们以为像我们这样降水丰沛的国家,有世界排位前列的长江、黄河还有众多湖泊支流,除了西北降水较少地区,国家大部分地区都不会有水资源的问题。但现在我们都知道事实比这想象的严重的多。北京地区长年缺水,年年开采地下水,地下水开采过量导致海水倒灌、地质沉降的消息已经不是新闻。

在设计期间合理对水的保存和管理,不仅保护了环境,对居住区来说也节约了一定的水费开支。这些方面应该包括适用的排水系统和地表水保存以及如何更长久保存水的问题。合理估计存水和回收利用水的量使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破坏减小到最少。

1.4 生物多样化的减少

现在城市居住环境的混凝土化,拒绝了与人共同生活的植物群和生物群,人们只能在家里养狗,在阳台上种植盆花。城市设计者有时也试图发展可以保持适宜的生物栖息地和生态系统,但是结果有时却让人颇为失望。

2 可持续发展环境设计的原则

一些人仍将会争辩说还没足够科学依据说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因此他们不需要把自己与环境退化特别是在城市发展中的退化联系在一起。针对这种态度,1992年《里约热内卢宣言》中,声明说道:为了保护环境,各国应根据它们的能力广泛采取预防性措施。凡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或不可挽回的损害的地方,不能把缺乏充分的科学肯定性作为推迟采取防止环境退化的费用低廉的措施的理由。

这样的原则提醒我们,由于很多环境恶化的情况是不可逆转的,因此,要避免仅仅为了某种一次性利益或细微局部的改善而导致更大范围的环境破坏。这样的思路要求设计者将关注环境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来对待。即使某些设计方式在短期的造价较高,但为了远期的环境质量,也是必须采纳的。

3 在良性环境中的生活形式的特性

人们总是自发地追求优越的环境生活,这种追求不是因为环境被设计成这样。研究指出下面是人们所认为的舒适的居住环境,包括:

(1)尽量步行和骑自行车或者寻求使用公共交通作为在当地的主要交通方式,或者他们会公用小车;

(2)希望生活在一个小孩子们能闲逛、游玩和自由交往的环境,而非处在交通或公路边线;

(3)想要自己种植食物或者购买当地生产的食物;

(4)寻求回收或肥料化他们家庭的废物;

(5)寻求保存、收集和重新利用水;

(6)寻求创造他们自己的能源或可再生能源;

(7)努力通过独立的自然保温和降温的房子,减少能源所需到最小值;

(8)想要看到更多的绿色植物在家附近或者在家里,但也接受并容忍一个虽然缺少修剪但更生物多样化的景观。

在我们国内现在的小区环境中可能包含上述要求的一个到两个,但是一个规划设计中,只有当居民们有机会成功获得这些大多数东西时才可能对居住环境产生明显的贡献。

如何更加深入全面达到这些效果,笔者认为下面是设计者们所需要考虑的。

4 设计可持续发展的住区环境

4.1 有密度意识的设计

国内蓬勃发展的地产业,高密度的居住发展无疑与那些有大量居住要求联系在一起。我们的设计通常使用容积率、密度、每公顷居住量等来衡量地区负荷。

关于较高建筑密度发展的讨论通常会让人产生高层建筑的想象,促使人们感到过度拥挤或是在区域环境中失去了开放空间。然而,净密度的实现、规划形式的结果和可利用开敞空间的数量,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关联,当然除非考虑的密度非常高。

对不同密度和其能在一定环境内的增长的渴望,已经引导人们对较高密度住房形式和如何使它们可以在规划中实现的再次关注。

一个点式街区提供了大量的开敞空间,但是没有私人的门户空间,也没有个体居住者直接控制的开敞区域。大面积的用地被地面停车占用,公共用地范围没有明确的划分。

相同的密度也可以由一个低层公寓形式达到。住房组织成街道,每栋房子有一个从小花园进入的入口,车辆停在街上。

容纳了中等高度单元住宅和其他商业或公共功能在一条商业街前,这种形式可以用作限定积极的街道和公共空间。汽车可以停在街上、地下或在街区后面。如果汽车停在地下,居民可以进入半私人花园,而且底层住户也可以有一些私人空间。

考虑更高密度可以被接受于更大范围的城市设计和景观发展中是有价值的。更高净密度牵涉一些问题,例如:在住区中有私人的入口空间或居家附近的停车库。但除了这之外,就根本没有理由说为什么更高密度设计不能在一个常规尺度住宅内提供优秀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达到低密度试图回避的问题,比如对在共有庭院中为孩子们游戏时能提供更多的关注。

在一个设计中是可能通过改变密度和开发比率以产生不同形式的住区特色。这意味着容积率有可能提高,同时包括人们可以在同一个街区能够住在不同形式的房子里。

研究一些发展较久的城市可以看出发展的密度倾向,在市中心沿主要街道、商业和公共传输商店在步行距离内都比较高。作为对比,靠近边界,密度逐渐底下去。在中心区较高密度住宅在传统上与机动车使用前要求居住与当地商店、服务设施距离较短有关。同时低密度住宅受城市环境中的汽车影响,事实上在没有出行问题后,人们最后会希望居住在更低密度区域。可以看出一些老的城市中心和高密度区至今仍然很受欢迎,因为它们与众不同的城市特色和便利性。横断面寻找重现各种形式当然还有发展密度。通过一个积极途径使用不同的住房种类和街道机理,以致一个增长的密度被创建出来,而且居民不需要放弃他们的舒适性要求。

4.2 设计有层次和多样化的绿色环境

城市应该有效地包含一个允许自然和自然发展渗透其中的绿色空间层次,同时为居民提供到达各种绿色、舒适空间的途径。在《英国自然》一书(English Nature2003年15期)中提出:(1)城市范围内的人能去到一个大约 60 hm2大的绿色空间或国家公园;(2)在离家1 km远的人将会到一个20 hm2大的公园;(3)一个去最近住区公园这种绿色空间的人不会住在离这个地方 300m远。

图1 单一的种植

有意识地规划此类空间,将帮助住区设计形成一个全面的结构。从家到开敞空间应该要提供安全的步行和自行车路线,以使小孩特别是老年人能获得安全的路径。另外,我们应该也期望有对绿色空间的视线控制,这点可以通过保证环境周围的开发达到较高的密度,而且从居室可以清楚的看到开敞空间来实现。

在传统上很多城区开敞空间和绿色区域都被过度修剪以表示有做养护,但是简单的草坪和外来物种不会对生物多样性有显着的贡献(图 1)。观赏植物的公园林地和修剪的景观最初是为了它们的美观而设计的,几乎提供不了什么多样化的栖息地。相反,如果鼓励生物多样性,就有必要支持或种植大量的不同的本土植物,同时为生物完整生长周期提供必要的环境也是值得推崇的(图2)。

树木是一个市区环境必须的组成部分,虽然树木用在规划中在 19世纪头10年才开始出现在奥斯曼的巴黎规划中,以及在伦敦的西部尽端城市广场规划。在中国林荫道也只是在近 30年间成为城市美化运动中的普通元素。

从表面上看环境中的树给市区环境中带来了吸附有害气体、调整微气候、保持水土、为野生生物提供气息地等益处。但是,树木不仅产生环境方面的好处。同时良好的种植区社区房价明显都比较高,因为树木使市区风景更加柔和,增强了当地的特色并且让自然的发展更靠近了居民。

图2 多样化种植

4.3 宜人的良性交通

对比更传统的住区,一个考虑到可持续环境生活的设计将会花更多的关注与环境更少冲突的交通形式上。这样一个住区设计要直接由步行道、自行车道和公共交通与附近的中心联系,并且为步行和自行车创造可能短的距离。虽然使用公共交通的愿望表现出被习惯、到达车的方式,还有例如如何使用和在一个目的地的停靠费等管理方式的影响,但是较高密度的设计使它能够经济地维持一个公共交通系统。

在新住区设计中,为居民仔细规划到达公共交通的道路是非常重要的。路径应该要显眼,可以从住区中的房子中看到,距离要以步行的方式衡量而不是直线距离。因为距离可能在不允许进入的街区中显著增加。公共交通也应该很好融入设计中、明显标识、从住区房中能看到;而且有适宜的环境,可能在当地商店、服务或其他设施所处的地方。不幸的是这些没有被考虑到,人们可能发现自己在一个阴冷或不安全的区域等车,远离其他生活迹象。

主要的公共交通线路应该在马路中规划有一个指定的空间,以免被其他交通影响。在通过设计的路上进入道路,公交站应该在路侧停车带,这样能让其他车辆自由通行。不过在一些路径,公共汽车的出现对交通稳定做出贡献,因为它会在停下接放乘客时减慢交通速度。

4.4 旧建筑和土地的再利用

在任何住区发展的区域设计中,人们都期望思考重新利用以前的老建筑或土地的机会和可行性。环保角度来讲,重新利用老旧的建筑是被鼓励的,比起那些从头修来的建筑它相当于需要了较少的原生资料和能量。有些时候这类建筑是环境中有价值的一部分,而且有历史代表性,它们经常有不平常的居住空间形式,而这些空间可能比那些新建筑中的更丰富。这些建筑也可以很好的与现存的服务相联系,它们的再利用可以随后对保持有帮助。

另一个环境的原因是回收用地可以保护未开发的土地免于开发。不考虑这点,回收的用地也可能需要改造,特别如果这块地之前曾被用作工业生产。这种回收将需要特别的忠告,而且会出人意料影响设计的花费,除非已经要求污染者付钱。

4.5 水道和适宜的城区管道

先前已经经过讨论,我们应该要投入更多的关注到保存和管理住区的水资源中。从建筑设计上来讲,这是可行的。可行的改善水资源利用的方式有:保留自然的河道;发展一个适宜的城市管道系统;使用绿色屋面;最小化硬质铺装;流入一个可渗透的区域。

4.6 节能的住区形式

国外现在有很多建筑方法帮助提供更节能的住房,从而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家庭和景观可以设计为使用结合回收材料的结构,同时使用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消耗较少能量的材料。

在传统建筑中也有很多我们值得学习的关于节能的经验。就建筑灰空间的处理通常也是遮阳的需求,民居中的天井不仅有他的功能作用,通时也是抵御炎热气候的良好方法。

对群体建筑来讲,在环境中的良好布局可以抵御外来的大风,这在我国北方地区将是非常有价值的考虑。

4.7 提供可供住区居民回收他们的废弃物的设备

因为各地处理废弃物的方法不尽相同,因此方案与当地的收集设计匹配是很重要的。然而在一个规划中,设计的支持回收的指示不能太复杂,比如说在一些设计中,有可能从人们家里出发的步行距离内就有垃圾收集点,在其他地方,门口收集也可行,人们也期望能提供给他们在家或附近能分开和临时存储垃圾的更多空间。

5 小结:适宜的环境与设计的关系

虽然在一个设计中,为了能在适宜的环境中生活,我们有可能创造出相应的物质环境,但是这不意味着居民就能以期望的方式生活。因此,重要的是不要在你的设计过程中成为环境宿命论或者假想你的设计可以形成适宜的环境生活。例如,一个普通的假设,如果你提供了当地的商店,比起其他更远的店铺人们就会更喜欢光顾它们。好的道路和自行车道可能不会阻止人们开车,就像回收设施的提供也不能意味着居民能够看到回收他们废弃物的价值。设计只能创造一种状态,使在其中的环境生活能够更舒适,虽然通过其它的形式也可能增进其他更舒适环境生活方式的机会。无论如何,高品质生活仍然是居民的选择。

[1] Mike Biddulph.residential layout[M].2007

[2] Colin Rowe.Fred koetter college city[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 简.雅各布.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译林出版社,2006

[4] 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 张彤.整体地区建筑[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6] 夏云,夏葵,施燕.生态与可持续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7] 【英】大卫·劳埃德· 琼斯.建筑与环境——生态气候学建筑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TU-023

A

2010-09-15

林燕秋(1984~),女,建筑历史与理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住区密度环境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混合功能住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初探
“玩转”密度
密度应用知多少
环境
基于最小开发单元模型的住区紧凑度测算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