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公平意识的调查与研究
2010-01-15邓银城卜晓艳
邓银城,卜晓艳
(孝感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湖北孝感 432000)
中部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公平意识的调查与研究
邓银城,卜晓艳
(孝感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湖北孝感 432000)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中部六省的600名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公平意识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进行教育资源的分配和教育公平感等四个维度。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学历、不同教龄、不同学段和不同区域的教师在教育公平意识上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当前中部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公平意识状况,并有其内在的原因。
教师;教育公平意识;教育资源;教育公平
教师是教育公平程度的主要体现者和教育公平的重要感受者,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某些不公平现象的引发者和教育公平理想的践行者。[1]教师的教育公平意识支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对教育公平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解我国中部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公平意识,本项目组编制了教师教育公平意识的调查问卷,从我国中部六省抽取了600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湖北200名、湖南100名、山西120名、安徽50名、河南50名、江西80名。本文将对这次调查的内容、方法和结果以及项目组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进行系统的阐述。
一、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本项目组编制的调查问卷从四个方面来调查教师的教育公平意识:第一,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即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期望、欣赏以及与学生的交往,包括“您只对成绩好的学生抱有很大的期望”、“您从不歧视那些外貌难看和有生理缺陷的学生”、“那些品行差的学生虽然经常会给您带来一些麻烦,但您还是关心他们的成长”、“您十分关心那些有良好家庭背景的学生”等8个问题。我国南京市一些教师进行的“教师关注效应”实验,其结果显示在受教师关注的“目标学生”中绝大多数人的成绩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所以,教师能否全面地关注自己的学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第二,教师对自己支配的教育资源的分配情况,这个调查维度的内容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提问、个别辅导、学习资料的发放和课堂座位的安排,包括“您是根据学生的成绩或学生与自己的关系来安排学生在教室中的座位”、“您在课堂上比较愿意向成绩好的学生提问,因为他们能很好地回答您所提出的问题”、“您能为那些学习能力不强和学业成绩差的学生提供一些有用的补习资料”、“您是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等8个问题。第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即教师对学生作业、试卷、品行的评价以及对学生的奖励,包括“您在批改学生的作业和试卷时会给一些特殊的学生加上一些‘感情’分”、“您是根据学生的品德和成绩来评优选干和进行奖励”、“您在批改学生的作业和试卷时能做到客观、公正、公平”、“您在对学生进行奖励和评优选干时经常考虑学生的家庭背景以及学生与自己的关系”等4个问题。第四,教师本人的教育公平感,即教师对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在教育资源配置和教师待遇上是否存在差距的看法,包括“您认为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学和中部地区中小学在教育资源、教师待遇上存在着较大差距”、“您觉得城市中小学与农村中小学在教育设备、师资水平和教师待遇上存在较大差距”等4个问题。问题的答案有“很不符合、较不符合、难以确定、比较符合、非常符合”五个选项,在统计时分别按1、2、3、4、5或 5、4、3、2、1 计分。为获得更为确切和真实的信息,问卷采取匿名回答的方式。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本项目组将本次问卷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的所有数据都运用SPSS13.0进行了统计分析,采用了 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时采用LSD多重比较,不齐性时采用 Kruskal-Wallis Test,使用 Mann-Whitney Test进行比较。本次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变量有教师的性别、学历、教龄、职称和教师所在的省份、区域和任教的学段,本项目组重点分析了不同性别、学历、教龄、学段和区域的教师在教育公平意识上的差异。
表1 不同性别教师的教育公平意识调查结果分析
在教师的关注度方面,不同性别教师差异边缘显著,t(550)=1.941,P<0.1,女教师比男教师更公平。在资源分配方面,不同性别教师之间差异非常显著,t(547)=3.655,P<0.001,女教师比男教师能够更加公平地分配自己掌握的教育资源。在评价学生方面,不同性别教师差异边缘显著,t(569)=1.927,P<0.1,女教师比男教师能够更加公平地评价学生。在教育公平感方面,不同性别教师之间差异显著,t(567)=2.376,P<0.05,男教师比女教师更加认为目前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严重。
表2 不同学历教师的教育公平意识调查结果分析
在关注度方面,不同学历教师之间差异不显著,F(2,537)=0.039,P>0.05。在资源分配方面,不同学历教师之间差异显著,=6.108,P<0.05;进一步检验发现大专与大专以下学历的教师差异不显著,大专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差异边缘显著,Z=1.669,P<0.1,大专以下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差异显著,Z=2.290,P<0.05,这说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能够更加公平公正地分配教育资源。在评价学生方面,不同学历教师差异显著,F(2,556)=3.842,P<0.05;LSD多重比较发现大专与大专以下学历教师差异显著(P=0.028),大专以下与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差异显著(P=0.006),大专与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差异不显著,可见大专以下学历的教师比其他教师在评价学生方面更不公平。在教育公平感方面,不同学历教师之间差异显著,F(2,554)=5.799,P<0.01;LSD多重比较发现大专与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差异显著(P=0.001),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具有更强的教育公平感。
表3 不同教龄教师的教育公平意识调查结果分析
在对学生的关注上,不同教龄的教师差异不显著,F(2,548)=1.993,P>0.5。在教育资源的分配方面,不同教龄的教师之间差异非常显著,F(2,545)=8.230,P<0.001;LSD多重比较发现21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与10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差异非常显著(P<0.001),21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与10~20年教龄的教师差异也非常显著(P<0.001),这种统计结果显示老教师在资源分配方面更加公平。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不同教龄的教师差异显著,F(2,567)=5.074,P<0.01;LSD多重比较发现10年以下教龄的教师与10~20年教龄的教师差异显著(P=0.005),10~20年教龄的教师与21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差异显著(P=0.012),这说明10~20年教龄的教师在评价学生方面更加不公平。在教育公平感方面,不同教龄的教师差异不显著,F(2,565)=0.380,P> 0.5。
表4 不同学段教师的教育公平意识调查结果分析
在关注度方面,不同学段的教师差异显著,F(2,534)=4.683,P<0.05;LSD多重比较发现小学教师与初中教师差异显著(P=0.003),小学教师比初中教师更加公平。在资源分配方面,不同学段的教师之间差异非常显著= 23.126,P<0.001;进一步检验发现小学教师与初中教师差异非常显著,Z=4.697,P<0.001,初中教师与高中教师差异边缘显著,Z=1.695,P<0.1;小学教师与高中教师差异边缘显著,Z=1.840,P<0.1;可见小学教师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很公平,而初中教师对资源的分配最不公平。在评价学生方面,不同学段的教师差异显著;F(2,553)=6.229,P<0.01;LSD多重比较发现小学教师与初中教师的差异显著(P=0.001),小学教师比初中教师更加公平。在教育公平感方面,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师差异不显著,F(2,551)=0.853,P> 0.5。
表5 不同区域教师的教育公平意识调查结果分析
在教师的关注这个调查维度,不同区域的教师差异边缘显著,F(2,535)=2.572,P<0.1;LSD多重比较发现农村教师与城区教师差异显著(P=0.027),统计结果表明农村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比城区教师公平,而城区教师则习惯对成绩好、相貌好、品行好或者家庭背景好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在资源分配方面,不同区域的教师之间差异显著,=11.141,P<0.01;进一步检验发现农村教师与城镇教师差异显著,Z=3.108,P<0.01;城镇教师与城区教师之间的差异也显著,Z=2.294,P<0.05;这说明城镇教师在资源分配上比农村教师和城区教师更加不公平,即城镇教师在课堂提问、个别辅导、学习资料发放和座位安排方面更不公平。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面,不同区域的教师差异边缘显著;F(2,552)=2.497,P<0.1;LSD多重比较发现农村教师与城镇教师差异显著(P=0.026),统计结果显示城镇教师比农村教师在评优、选干和评分方面更加不公平。在教育公平感方面,不同区域的教师之间差异显著,F(2,550)=3.157,P<0.05;LSD多重比较发现农村教师和城镇教师差异显著(P=0.015),农村教师比城镇教师更认为目前的教育很不公平。值得注意的是,各组的平均分都在4分以上,说明大多数教师认为目前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十分严重。
三、综合讨论
在实现教育公平的过程中,人们关注的更多的是教育经费、教育设备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当然,这是实现教育公平不可缺少的必要措施。但是,任何优质的教育资源,都必须通过教师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才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真正的作用。教育公平的最终目的是要落实在全体学生发展的公平上,而广大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和组织者,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所以,教师在促进教育公平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教育公平意识,直接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从总体上看,本次调查结果一方面显示了我国中小学教师具有较好的教育公平意识,能够比较公平地关注和评价学生,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也基本上能够做到比较公平和公正。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注意到,本次调查虽然采用的是匿名调查的方式,但调查采用的问卷是一种自陈量表,价值取向十分明显,所以很难避免调查对象潜意识中的自我维护,也可能有些调查对象在回答调查问卷时缺乏相应的诚信。所以,对调查对象的这种较好的教育公平意识,还只能保持一种谨慎的乐观态度。
从总体上看,调查对象普遍认为目前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在教育资源的配置、教师的待遇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也就是说,调查对象对目前我国教育的不公平现象有着强烈的感受。如果一名教育者,自身觉得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这必然会影响其实现教育公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如何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师在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上的差距,是当前促进教育公平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从调查对象的不同群体上看,本次问卷调查发现了以下几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其一,女教师在对学生的关注和评价上比男教师更为公平,特别是在学生中进行教育资源的分配时,女教师要比男教师公平得多;而男教师比女教师具有更为强烈的教育公平感。我们认为,由于男教师一般比女教师承担着更多的家庭经济负担,对教师的工资待遇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男教师比女教师对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在教师待遇上所存在的差距有着更为强烈的感受。有人作过实证研究,由于男女两性是不同的社会角色,男教师比女教师具有更强的成就动机。[3]所以,一些男教师力图通过提高自己的教育效率来实现自己的成就动机,但在关注教育效率的同时没有处理好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所以,男教师在对学生的关注、评价和资源分配等三个调查维度上的得分都高于女教师,也即是说男教师的教育公平意识低于女教师。
其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评价和教育资源分配时要比没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更公平,而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比没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对当前教育不公平现象有着更深更强烈的感受。我们认为,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接受过比较系统的高等教育,大多形成了较好的社会公平观念,所以,他们比学历较低的教师具有更强的教育公平意识。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由于学历较高,所以,他们对教育设备、工资待遇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他们对目前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所存在的教育资源配置、教师工资待遇上的差距有着十分强烈的体验。
其三,教龄在21年以上的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比其他教师更为公平,特别是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资源的分配时,即在向学生发放学习资料、给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机会、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安排学生在教室中的座位的过程中,教龄越长的教师越公平,而教龄越短的教师越不公平。我们认为,教龄较长的老教师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已经比较清楚地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教育资源的公平合理的分配对学生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他们能够用一种公平公正的态度来评价学生和分配自己所掌握的有限的教育资源。
其四,在不同学段的教师中,即在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师中,无论是对学生的关注和评价,还是在学生中进行教育资源的分配,小学教师都比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更公平,而初中教师与高中教师在对学生的关注和评价上并没有多大的差异,只是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高中教师比初中教师较为公平一点。为什么小学教师比中学老师具有更强的教育公平意识,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小学阶段不存在追求升学率的问题,而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都面临着升学率的压力。目前,在很多人心目中,升学率就是一所学校教育效率最集中的体现。因此,一些中学在追求升学率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教育公平。中学教师的教育公平意识不如小学教师的这种调查结果,从某种角度体现了本次问卷调查的可信度。
其五,在城乡教师之间,城镇教师和城区教师的教育公平意识不如农村教师,在对学生的关注和评价以及对教育资源的分配方面,农村教师都要比城镇教师和城区教师更加公平。我们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有着一定的社会背景,由于城镇和城区学生的家长比农村学生的家长更加关注子女的学业,在城镇和城区里,有不少学生的家长会主动地与教师进行联系,有的家长还会给教师送上一些礼物。一些城镇和城区的教师在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就难以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的学生。农村教师的教育公平意识优于城镇和城区的教师的调查结果,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本次调查研究具有较好的信度。农村教师比城镇和城区的教师具有更强烈的教育公平感,对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在教育资源上的差距有着更强的需求;这是因为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所以,农村教师比城镇和城区的教师对当前的教育不公平现象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
[1] 邓银城.论教师在教育公平中的多重角色[J].教育发展研究,2007(7).
[2] 李方安.班级规模与教育公平[J].江西教育科研,2002(11).
[3] 梁小玲.内蒙古中小学教师成就动机性别差异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8(4).
An Investigation of Consciousness of Fair Education of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in the Middle Area
Deng Yincheng,Bu Xiaoyan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X iaogan University,Xiaogan,Hubei 432000,China)
For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onsciousness of fair education,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applied to 600 teachers of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the six provinces in middle area.There w ere 4 dimensions in the questionnaire:attention to students,appraisals,assignment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the feeling of fair education.The investigation result reveal that there are divergences on the consciousness of fair education of the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sexes,degrees,working years,the education stages and areas of their schools.These divergences display in some extent the situation of fair education consciousness of the teachers in middle area,and they have their intrinsic causes.
teachers;consciousness of fair education;educational resources;fair education
G451.4
A
1671-2544(2010)02-0096-05
2010-01-0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08JA 880059)
邓银城(1953— ),男,湖北黄梅人,孝感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教授,教育学硕士。卜晓艳(1975— ),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孝感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讲师,心理学硕士。
(责任编辑:张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