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是如何抢到百丽的
2010-01-15苏政言
■苏政言
宿州是如何抢到百丽的
■苏政言
百丽集团是世界品牌实验室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上中国第一鞋类企业,更是除“耐克”之外全球排名第二的鞋业巨头。百丽鞋业(宿州)一期用地即可形成500余亩、投资5.5亿元、容纳员工2万人就业的庞大规模。
如此大的品牌项目,落户宿州,让到此调研的安徽省省长王三运感叹,“百丽现象”值得研究。
百丽缘何落户宿州?宿州市为招来这只“金凤凰”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对此,宿州市委政研室、宿州市开发区进行了深入调研。
百丽与宿州:效益最大化
百丽之所以能选择宿州,宿州籍老乡、广州鼎兴皮革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兴干等介绍是重要的环节。
人脉资源是招商引资的基础,是一笔潜在的无形财富。据了解,在珠三角的宿州籍人士中,以企业家、白领为多,层次较高,实力较强,多数人经过多年努力,在各自的领域有所作为,而且他们家乡观念很强,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宿州在珠三角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时,这批素质较高的宿州籍乡友成为他们招商的宝贵资源。
人脉为宿州抢到百丽迈出了第一步。而此后更重要的是两者需求与供给的契合。
百丽从珠三角转移到宿州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主要是追逐低成本的市场利益和“用工难”的驱动。
在珠三角地区,像制鞋这样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近几年其产品价格竞争优势逐步丧失,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比较利益越来越低;外加能源原材料价格、水电成本、住房厂房租金、人力成本、社会管理费用上升等进一步抬高了企业成本,在市场利益驱动下,珠三角像百丽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外迁移。据测算,宿州综合成本只是沿海发达地区的60%,比省内沿江地区也有较大优势。
同时,根据对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意向调查显示,60%的愿意选择就近就地就业,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背井离乡带来的精神上的痛苦,而且本地就业没有地域文化差异,易于融入,能够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制鞋业女工为多,她们在婚前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而农村大多数女孩子20岁左右就要结婚生子,拖家带口外出打工很不方便;同时,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劳动力输出地的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对三农的优惠,加上“空巢老人”与子女教育的社会问题,使得20-45岁女工外出打工减少,加剧了用工难的困境。而这一年龄段的工人却是企业最需要的熟练工人,其中不乏企业紧缺的中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这方面由于历史的机缘,深圳是宿州籍打工者的主要目的地,大量的返乡宿州籍员工自然也就成为百丽鞋业最青睐的目标人群。
相对于百丽的追求,宿州的后发优势明显凸现。
宿州有劳动力资源340万,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超过130万,且价格较为低廉,具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和皖江城市相比,无民工荒之担忧。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劳务输出,培养了百万具备良好素质的兼业型农民,有大量工人存在,企业可以迅速扩张。
而且宿州全市各类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有19所,常年能培训一支具有一定产业素质、专业技能的劳动大军,完全可以满足鞋革企业用工需求。
在劳动力成本方面,本地工人工资低于沿海发达地区30%—40%。土地方面,宿州市土地资源储备丰富,现有六个省级开发区,能够满足投资客商项目用地的需要。而且宿州工业用水、用电供应充足,用工有土地和新农合等社会保障,标准与东部相比相对宽松。这些条件使宿州产业综合成本远远低于沿海发达地区,极具承接产业转移的综合优势。
不仅如此,宿州在原材料资源等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优势。黄淮海地区平原广阔,自古以来就有饲养黄牛的习惯,而宿州市恰是黄淮海核心地带,百丽所需皮革原料60%来自宿州籍老乡的鼎兴皮革制品有限公司。“当下,百丽等企业向原材料产地转移是一个重大的趋势。”一位宿州官员在分析东部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时称。
由此可见,随着软硬件环境的改善,百丽的追求与宿州的优势,有了结合的机会。
中西部地区的交通、通讯和能源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制度环境、投资环境、市场环境大大改观,外加低廉的土地、劳动力成本和丰富的资源,对珠三角等地劳动密集型企业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为了扩充产能、扩大市场占有率而到中西部地区投资设厂,成为像百丽这样的东南沿海制鞋业在发展到更高阶段上的战略选择。宿州处于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陆梯次转移第一阶梯,又是安徽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这种面向海洋、背靠内陆的优势区位,成为百丽鞋业为同时占领出口和内销市场,而进退有据的最佳目的地。
政府:毅力加真诚
百丽能落户宿州,还得益于宿州“抢”的精神。
项目是拼出来的,是抢出来的。宿州上届市领导从深圳乡友处得知百丽有意向内地投资的意向后,即以抢抓机遇的强烈意识,迅速行动,特地邀请他们到宿州投资。在此后的时间里,两届市领导一直保持着与百丽的密切联系,矢志不移、紧盯不放,不断创造机会和条件,经常邀请其高级管理人员来宿州参观考察。
百丽原本计划在安徽池州或河南等地投资,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决定另行选址。机遇稍纵即逝,一向高度关注百丽的宿州市领导,敏锐地把握这一时机,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与百丽热线联系、及时沟通。利用节假日和有关会议、活动机会赴深圳,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分别带领有关人员多次奔波于宿州、深圳之间,加强与百丽高层领导接触,认真推介宿州,与该公司真诚洽谈合作意愿,百丽(集团)鞋业的高管层也多次来到宿州考察。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宿州市两届政府的艰辛努力下,百丽终于落户宿州。
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后,宿州市委、市政府实行跟班负责制,委派分管市领导专门负责,市经济开发区具体协调解决百丽提出和遇到的各种问题。
首先,及时帮助解决项目初期服务工作。刚开始,百丽只来了几个工作人员,宿州开发区及时抽调人员,从临时办公场所到设计规划,到环评审批等,开发区责任明确,指派专人带队负责,认真做好服务保障,帮助解决后顾之忧。
其次,务实高效地做好开工前准备工作。为确保征地工作顺利进行,2009年7月宿州市开发区成立专门机构,由一名副主任挂帅,从规划建设局、社会事业局和公安分局等抽调专门人员,深入两个村9个村民组做宣传发动工作。
2009年 8月,包括道路在内的1000多亩地全部征集完毕。
不仅如此,宿州还完善了基础设施。为使百丽早日竣工投产,不影响百丽2010年6月9日的投产庆典,开发区加快修建外环二路、宿蒙沟桥和拂晓南路,在庆典前全部完工。
此外,宿州还对百丽遇到的问题诚心相待,排忧解难。一个典型例子是帮助百丽招工。宿州市电台、电视台和拂晓报免费为百丽进行招工宣传,劳动力市场免费为其提供摊位;开发区组织专门人员为企业招工,联系技术学校和一职高为百丽先期进行3个月的员工培训,现已招聘3000名工人上岗。
启示:百丽现象
在一次调研中,王三运将百丽落户宿州称为“百丽现象”,并认为对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那么,从“百丽现象”中能看到什么?
首先,主要领导重视是承接产业转移成功的关键。在招大商、引巨资的过程中,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力亲为,不仅有利于大项目的引进落地,而且有利于重商敬商浓厚氛围的形成。
同时,事业是干出来的,干是最有说服力的行动。宿州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集中精力上项目”的思路,充分发挥外在优势、显在优势和潜在优势,几年如一日地改善发展环境,连续实施了“大项目攻坚年”、“招商引资突破年”和“招商引资百日竞赛”等活动,把项目建设作为干部的第一责任、第一能力、第一政绩。
宿州每年组织两次全市招商引资观摩活动,市主要领导带领市直主要部门和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逐县区实地观摩新开工项目、竣工投产项目,着力锻造一支招商引资的高素质团队;市级领导分包亿元以上大项目,从项目洽谈到竣工投产全程负责。同时,成立投资项目服务中心,以政府支持、市场运作、个性服务为运行模式,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百丽等一批大项目落户宿州,正是这种立足于会干事、干实事、干成事的各级干部长年坚持不懈、集中攻坚的结果。
“百丽现象”中蕴藏更重要的规律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软环境”竞争,表面上看,百丽之所以投巨资于宿州,是宿州市干部用心、用诚、用细节、用高效优质服务、用优良作风来招商引资的结果,其实背后更本质的是以打造现代服务型政府为主要内容的“软环境革命”。
近年来,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的改善与政府的规范运作和服务意识的强化,认真开展“四民”、“四企”活动,打造“四型”机关,学习先进地区成熟的公共管理经验,改善行政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强化政府规范运作和服务意识,切实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人才环境、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产业配套环境,在全社会营造了亲商、安商、富商、互利共赢的氛围,“软环境”转化成了生产力,提升了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