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俄满洲里 -后贝加尔斯克口岸地区蚤类调查
2010-01-12孙肖红张晓龙乔国强张朝富田文智刘华勇吴立新胡孔新杜沼之
孙肖红 张晓龙 张 胜 邓 华 乔国强 张朝富 田文智刘华勇 吴立新 胡孔新 杜沼之 王 静
(1.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123;2.满洲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1 前言
蚤类是一类重要的节肢动物,能传播鼠疫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等传染病[1],蚤类的调查和病原研究是传染病防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满洲里口岸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地处中蒙俄三国交界,是通过俄罗斯连接欧洲的枢纽,地理位置重要。为了明确中俄满洲里 -后贝加尔斯克口岸地区鼠蚤种类和分布情况,2009年 8月,中俄联合监测小组在中俄满洲里 -后贝加尔斯克口岸地区开展了鼠及蚤类调查[2],现将蚤类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2 调查方法
2009年 8月 9~23日,在内蒙古满洲里口岸地区 [117°26’29"~117°78’90"(E),49°39’22"~49°60’28"(N)]及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镇 [117°34’131"~117°52’599"(E),49°67 ’545" ~49°71 ’889"(N)],采用夹日法、夹夜法于野外草地捕鼠[3],下午布放鼠夹,次日上午收回,鉴定、记录。将捕获的活鼠用氯仿麻醉,在白瓷盘内用梳子刷鼠毛,用捡蚤镊将鼠体蚤捡入试管内送检、鉴定。
计算鼠类的染蚤率和总蚤指数:
染蚤率 =(带蚤鼠数 /捕鼠数)×100%;
总蚤指数 =检蚤数 /捕鼠数[4]。
3 结果
3.1 中俄满洲里 -后贝加尔斯克口岸地区蚤类构成
在满洲里口岸共捕鼠 53只,其中 31只鼠类上检蚤 5种 285匹,包括二齿新蚤、多刺细蚤、光亮额蚤、角尖眼蚤和方形黄蚤类。在后贝加尔斯克地区共捕鼠 158只,其中 52只鼠类上检蚤 8种 160匹,包括二齿新蚤、近代新蚤、多刺细蚤、光亮额蚤、原双蚤田野亚种、黄鼠角叶蚤和粗毛角叶蚤。具体结果见表 1。
表 1 中俄 (满洲里 -后贝加尔斯克)口岸蚤类构成
(续表)
表 1显示,满洲里口岸的 5种蚤类中,方形黄鼠蚤构成比最高,达 64.91%(185/285),其次是光亮额蚤,占 18.25%(52/285),其余 3种蚤类构成比均低于 10%。后贝加尔斯克口岸的 8种蚤类中,构成比较高的 3种依次是多刺细蚤 34.38%(55/160)、短跗鬃眼蚤 29.38%(47/160)、二齿新蚤 21.88%(35/160)。
3.2 中俄满洲里 -后贝加尔斯克口岸地区蚤类宿主差异
中俄满洲里 -后贝加尔斯克口岸地区蚤类宿主调查结果见表 2。
表 2 中俄满洲里 -后贝加尔斯克口岸蚤类宿主比较
表 2显示,光亮额蚤的宿主最广,中俄双方共有6种宿主。其中中方有长爪沙鼠、达乌尔黄鼠、狭颅田鼠、黑线毛足鼠、五趾跳鼠 5种,俄方除狭颅田鼠和黑线毛足鼠外,还有黑线仓鼠。中方蚤类除光亮额蚤有 5种宿主外,二齿新蚤、多刺细蚤的宿主有 4种;俄方宿主动物种类最多的是多刺细蚤、短跗鬃眼蚤,均为 4种。中方的角尖眼蚤和俄方的原双蚤田野亚种、黄鼠角叶蚤、粗毛角叶蚤的宿主单一。
3.3 中俄满洲里 -后贝加尔斯克口岸地区鼠体染蚤率对比
中俄满洲里 -后贝加尔斯克口岸地区鼠体染蚤率对比见图 1。
图 1 中俄满洲里 -后贝加尔斯克口岸地区鼠体染蚤率
图 1显示,中方鼠体染蚤率较高,黑线仓鼠、五趾跳鼠和狭颅田鼠的染蚤率均为 100%,黑线毛足鼠和达乌尔黄鼠的染蚤率也高于 85%;俄方的鼠体染蚤率除五趾跳鼠外,其余均低于中方。
3.4 中俄满洲里 -后贝加尔斯克口岸地区鼠类蚤指数对比
中俄满洲里 -后贝加尔斯克口岸地区鼠类蚤指数结果见表 3。
表 3 中俄双方满洲里 -后贝加尔斯克口岸地区鼠类蚤指数
表 3显示,除长爪沙鼠、蒙古田鼠以外,在 5种双方共同染蚤鼠类 (黑线仓鼠、黑线毛足鼠、五趾跳鼠、狭颅田鼠、达乌尔黄鼠)中,4种鼠 (黑线毛足鼠、五趾跳鼠、狭颅田鼠、达乌尔黄鼠)染蚤率均是中方高于俄方,只有黑线仓鼠染蚤率是俄方较高。
4 讨论
有文献报道,1988年~2004年我国共发现鼠疫病人 839人,其中 86.65%病例是因为被蚤叮咬而感染[5],显示了蚤类在鼠疫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在内蒙古地区的 4种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6]中,有 3种与国外疫源地相连[7],而且内蒙古地区的蚤类占全国已知蚤类的 19.41%,是中国蚤类较多的省区之一[8]。
本次调查中,在中俄双方口岸地区捕获的蚤类分别是 5种 285匹和 8种 160匹。相比而言,中方满洲里口岸的蚤类种类少、数量多,尤其是方形黄蚤类的数量占绝对优势,构成比高达 64.91%。由于以往在内蒙古进行的鼠疫监测中,方形黄蚤类是染疫蚤,是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的主要媒介[9],因此本调查结果警示应加强满洲里口岸地区鼠类监测。
满洲里口岸的光亮额蚤、二齿新蚤、多刺细蚤的宿主较多。俄方的短跗鬃眼蚤和多刺细蚤的宿主多,但是 8种蚤类中有 3种 (原双蚤田野亚种、黄鼠角叶蚤、粗毛角叶蚤)宿主单一。中方蚤类的多宿主可能也是种类虽少但数量较多的原因之一。
本次调查中,满洲里口岸地区捕获数量最多的达乌尔黄鼠是二齿新蚤、多刺细蚤、光亮额蚤和方形黄蚤类 4种蚤的宿主,也是本次调查中带蚤种类最多的鼠种,其染蚤率为 87.50%,其总蚤指数为12.13。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达乌尔黄鼠在内蒙古鼠疫疫源地中重要地位。
[1] 唐家琪.自然疫源性疾病 [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198.
[2] 孙肖红,张晓龙,胡孔新,等.中俄满洲里 -后贝加尔斯克口岸地区鼠类及其携带病原的调查研究[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0,33(5):313~315.
[3] 任清明,刘国平,杨国平,等.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地区鼠类的调查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9,20(3):219~220.
[4] 张少华,呼满霞,张建,等.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口岸啮齿动物调查[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3,26(6):348~350.
[5] 刘成赋,石杲.中国达乌尔黄鼠鼠疫媒介控制的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7,18(4):320~321.
[6] 刘纪有,张万荣.内蒙古鼠疫[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
[7] 郝广福.中蒙口岸鼠疫疫情监测与突发疫情处理[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6,29(4):205~208.
[8] 刘艳华,石杲,刘俊.内蒙古蚤目分类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9):32~33.
[9] 刘天驰,张春华,杨长安.布氏田鼠及原双蚤、近代新蚤、光亮额蚤的分布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1,16(2):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