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CH4浓度变化周期分析
2010-01-07福建省武夷山大气背景值监测站苏彬彬
福建省武夷山大气背景值监测站 苏彬彬
CO2、CH4浓度变化周期分析
福建省武夷山大气背景值监测站 苏彬彬
利用傅立叶波谱分析方法对武夷山大气背景值监测站摩天岭点位CO2、CH4一周连续小时均值数据进行谐波分析。结果表明:该背景点CO2和CH4都存在一定的变化周期,CO2主要是以12小时为周期的局地变化为主,以3.5天为周期的区域大尺度环流影响变化为其次;CH4以24小时为周期的局地变化为主。二者均以自然过程的影响变化为主,并体现区域大尺度环流影响,证明了该点位作为华东区域背景点的可能性。
傅立叶波谱分析 变化周期 大气背景值 监测
武夷山大气背景值监测站将点位设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摩天岭,该点位海拔948米,周边自然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95.3%,其地理位置及周边大气环境代表了华东区域的大气背景状况。二氧化碳和甲烷是造成温室效应的重要温室气体。为了评价该背景点CO2、CH4受大尺度环流和局地影响的变化状况,现采用傅立叶分解波谱,取2009年5月的一周连续小时均值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二者的变化周期及受影响状况,证明其作为大气背景值监测点的优越性。
1 分析方法简介
对某一监测要素的时间系列,它由一系列监测数据组成。对这一时间系列使用傅立叶函数进行谐波分析,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正弦波。通常这些正弦波有各种周期波动,它们是相互正交的,即各不相关。最长的周期等于系列的长度,这个正弦波称为基波,对应的周期称为基本周期。其余各正弦波称为谐波,它们的周期分别是基本周期的1/2,1/3,1/4,…,最短的周期为时间间隔长度的2倍。衡量某个谐波的重要性,可以用相对贡献来衡量。通过统计各周期谐波的贡献率以确定影响大小,并通过波谱分解掌握各周期波谱所具有的波动能量,以直观的显现影响大小。
2 数据综合分析方法
取CO2和CH42009年5月的一周连续小时均值数据进行傅立叶波谱分析。二者合成波复原率在95%~105%间的比例分别为97%和98%,分析结果准确、有效,见表1。
表1 固定参数一览表
2.1 二氧化碳傅立叶波谱分析
对二氧化碳小时均值进行谐波分析,各波贡献率的统计结果见表2。由各波的贡献率大小发现:波数为2和14的谐波贡献较大;即以12小时为周期的变化为主,以3.5天为周期的变化为其次;其它周期变化的贡献都较小。上述结果显示,该点位二氧化碳的变化主要是以12小时为周期的局地日变化为主,以星期为周期的大尺度影响为其次,反映了白天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以及晚上动、植物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并略微受长距离污染源影响变化的规律。各谐波贡献率见图1,峰值越高,贡献越大;波谱分解示意图见图2,波的振幅越大,影响越大,见表2。
表2 各波贡献率统计表
图1 CO2各谐波贡献率示意图
图2 CO2傅立叶波谱分解示意图
2.2 甲烷傅立叶波谱分析
对甲烷连续一周小时均值数据进行谐波分析,各波贡献率的统计结果见表3。由各波的贡献率大小发现:波数为7的谐波贡献最大,即周期为24小时的变化占主要部分,其它周期变化的贡献都较小。上述结果显示,该点位甲烷的变化主要是以24小时为周期的局地日变化为主,反映了白天植物和落叶随着温度和日照的增强,甲烷生成量增加而浓度升高,以及晚上随着温度降低、日照消失,甲烷浓度下降的规律。各谐波贡献率见图3,峰值越高,贡献越大;波谱分解示意图见图4,振幅越大,影响越大。见表3。
表3 各波贡献率统计表
图3 CH4各谐波贡献率示意图
图4 CH4傅立叶波谱分解示意图
3 结论
3.1武夷山大气背景值监测站摩天岭点位CO2的变化主要是以12小时为周期的局地变化为主,以3.5天为周期的区域大尺度环流影响变化为其次。反映了白天植物光合作用消耗CO2浓度降低,以及晚上动植物呼吸作用CO2浓度升高,并略微受长距离污染源影响变化的规律。
3.2CH4的变化主要是24小时为周期的局地变化为主。反映了白天落叶随着温度和日照的增强,甲烷生成量增加而浓度升高,以及晚上随着温度降低、日照消失,甲烷浓度下降的规律。
3.3摩天岭点位自然生态良好,点位周边森林覆盖率高,且无污染源,二氧化碳及甲烷均以自然过程的局地影响变化为主,并体现区域大尺度环流影响,证明了其作为华东区域大气背景值监测点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