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性和隐性通货膨胀相互关联的研究

2010-01-07龚曙明

统计与决策 2010年2期
关键词:占有率显性测度

龚曙明

(湖南商学院,长沙 410205)

2009年1月以来,我国CPI持续走低(显示通缩)、货币供应持续扩大(预示通胀),两者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背离的情形,不少人感到困惑。笔者认为CPI是与显性通货膨胀相联系的,货币供应是与隐性通货膨胀相联系的,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本文主要就显性、隐性和综合通货膨胀之间的相互关联,以及显性和隐性通货膨胀形成的机理和类型作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1 通货膨胀率测度的指数体系

根据剑桥货币方程式M=KQP作动态化处理,可推出货币供应量形成的指数体系为

由此可见,货币供应量指数等于交易总量指数指数、价格总指数和货币占有率指数三者的乘积,亦等于交易量总指数与综合通货膨胀指数的乘积,或等于交易总额指数与货币占有率指数的乘积。如果价格总水平和货币占有率保持不变,则货币供应量与交易总量是完全匹配的,不存在通货膨胀;如果价格总水平和货币占有率都发生变动,则货币供应量应与交易总量、价格总水平和货币占有率三者相匹配,如果不匹配则会产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其中价格总水平(价格总指数)减1为显性通货膨胀率,货币占有率指数减1为隐性通货膨胀率,价格总指数与货币占有率指数的乘积再减1为综合通货膨胀率。由货币供应量指数体系可推出通货膨胀率测度的指数体系为:

利用以上指数体系测度通货膨胀有以下3种口径:

(1)经济总量口径。即采用GDP总额计算货币M2的占有率K,所测度的隐性通货膨胀率可与GDP缩减价格指数提高率(显性通货膨胀率)相联系。目前,我国只有分年度的GDP和缩减价格指数,而没有月度数据,因此,这种计算口径只能用于年度通货膨胀的测度。

(2)最终消费额口径。即采用最终消费额计算货币M2的占有率K,所测度的隐性通货膨胀率可与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上涨率(显性通胀率)相匹配。目前,我国有分月度的消费价格指数和年度最终消费额数据,而没有分月度的最终消费额统计,因此,这种计算口径也只能用于年度通货膨胀的测度。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口径。即采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算货币M2的占有率K,所测度的隐性通货膨胀率可与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RPI)的上涨率(显性通胀率)相匹配。目前,我国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都具有的年度和月度数据,因此,这种计算口径既可用于月度通货膨胀的测度,也可用于年度通货膨胀的测度。

表1是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口径计算的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的显性、隐性和综合通货膨胀率。从表中可以看出,三种通货膨胀率的变动过程和特点如下:

(1)消费品零售价格上涨率(显性通胀率)从2007年1月起由小到大逐步攀升,2008年4月达到最高点,随后逐步回落,2009年1月开始呈逐步下降的态势 (消费价格指数亦具有这种变动过程和态势)。此期间显性通胀经历了爬行的、温和的和较严重的显性通货膨胀三个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8月显性通胀已不存在。这种变动过程和态势是我国商品供求矛盾变动的直接反映。

(2)货币M2的占有率的变动率(隐性通胀率)经历了逐步下降到急剧上升的变动过程,2007年1月至10月,货币占有率的变动率为正值,隐性通胀是轻微的;2007年11月至2008年12月,货币占有率的变动率为负值,隐性通胀不存在;货币供给偏紧。2009年1月至8月,货币供给呈急增的态势,货币M2的占有率大大提高,隐性通胀比较严重。这种变动过程和态势是我国货币供求变动和货币政策变动的直接反映。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为了抑制显性通货膨胀,货币当局采取了从紧的货币政策,致使货币占有率持续下降(货币供给不足),隐性通货膨胀率持续下降;2008年10月世界金融危机暴发之后,我国出口受阻,导致国内工业品总供给严重大于国内总需求;为了扩大内需,货币当局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货币供应不断扩大,货币占有率持续提高,较为严重的隐性通胀开始显现,并且出现了货币供应急剧增加和商品零售价格或CPI持续走低的严重的不协调的现象。

表1 我国2007年1月-2009年3月按零售总额口径计算的通货膨胀率(与上年同月相比%)

(3)在显性和隐性通货膨胀的双重作用下,综合通货膨胀率的变动过程经历了4个阶段。一是2007年1月至10月是显性和隐性通胀并在、以显性通胀为主的综合通货膨胀。二是2007年11月至2008年7月是显性通胀较严重、隐性通货紧缩的综合性通货膨胀。三是2008年8月至2008年11月是显性通胀较严重、隐性通货紧缩的综合性通货膨胀,综合性通货率为负值。四是2008年12月至2009年8月是隐性通胀较严重、显性通货紧缩的综合性通货膨胀,持续走低的显性通胀率与持续走高的隐性通胀率相低后,综合性通货率为正值。

2 通货膨胀形成的机理和类型

通货膨胀率测度的指数体系描述了显性、隐性和综合通货膨胀率之间的静态关系,利用此式,可用于分析一定时期的显性和隐性通货膨胀形成的机理和类型。有下列几种情形:

(1)若货币占有率相对稳定,价格总水平持续提高,则存在显性通货膨胀。

(2)若货币占有率持续下降,价格总水平持续提高,则存在显性通货膨胀。

(3)若价格总水平相对稳定,货币占有率持续提高,则存在隐性通货膨胀。

(4)若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货币占有率持续提高,则存在隐性通货膨胀。

(5)若价格总水平和货币占有率都相对稳定,则显性和隐性通货膨胀都不存在。

(6)若价格总水平和货币占有率都持续提高,则显性和隐性通货膨胀并存。

(7)若价格总水平和货币占有率都持续下降,则存在明显的通货紧缩。

综合通货膨胀是显性通货膨胀和隐性通货膨胀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时期,由于国内供求状态不同、货币政策的运用不同,会使综合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显性通货膨胀和隐性通货膨胀对综合通货膨胀作用的主次关系亦有所不同。因此,显性、隐性和综合通货膨胀率的测度应结合进行,以便能有效地识别和解释通货膨胀形成的机理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并判别其主次关系,从而为通货膨胀的治理和宏观调控提供依据。这种判断亦可分期采用回归分析法进行辅助性的分析。

根据表1的数据,若以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综合通货膨胀率(RKI′)为因变量,显性通货膨胀率(RPI′)和隐性通货膨胀率(MKI′)为自变量,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的回归模型为

此模型的各项统计检验都是合格的,模型表明,在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期间,我国综合通货膨胀率的形成是显性通货膨胀率和隐性通货膨胀率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隐性通货膨胀率参数的T值最大,说明此期间隐性通货膨胀是主要的,显性通货膨胀的影响是次要的。严格地说,此期间不存在显性通货膨胀,而存在明显的隐性通货膨胀。

3 显性和隐性通货膨胀的动态关系

显性通货膨胀与隐性通货膨胀之间是商品供求与货币供求的关系,一般地说,显性通货膨胀的形成主要受商品供求不均衡或供求结构失衡的影响,而隐性通货膨胀对显性通货膨胀的形成具有推波助浪的作用。隐性通货膨胀的形成主要受货币供求不均衡的影响,而显性通货膨胀对隐性通货膨胀的形成亦具有一定的影响。显性与隐性通货膨胀既具有各自的运行规律,又具有一定的动态的相互关系。他们之间的动态关系可用滞后分布回归模型来描述。

(1)隐性通货膨胀对显性通货膨胀的动态影响

显性通货膨胀是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因而具有一定的自传导效应,同时,隐性通货膨胀对显性通货膨胀的形成亦具有一定的领先的推动作用。一般来说,当显性通货膨胀发生时,如果货币供给过多则会加剧显性通货膨胀的程度,如果对货币供给加以控制,则可减轻隐性通货膨胀的程度。这可从以下实证分析中得到证明。

根据表1的数据,若以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显性通货膨胀率(RPI′)为因变量,以隐性通货膨胀率(MKI′)为自变量,并作t,t-1…,t-10月的滞后分布处理,同时引入t-1月的显性通货膨胀率(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为自变量,逐步回归估计的回归模型为:

此模型的各项统计检验都是合格的,模型表明,在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期间,我国显性通货膨胀率与上月的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t-8和t-10月的隐性通货膨胀率具有很高的相关性,显性通货膨胀率的形成除了受自传导效应影响外,还受隐性通货膨胀率的动态冲击,并且隐性通货膨胀率变动领先于显性通货膨胀率的变动。这意味着显性通货膨胀的治理,不仅应控制价格总水平的上涨,而且应控制货币供应。模型中隐性通货膨胀率的参数为正值,这意味着显性通货膨胀发生后,采用从紧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可降低显性通货膨胀的程度,采用从宽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可加重显性通货膨胀的程度,但货币政策对显性通货膨胀的影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传导效应。隐性通货膨胀率对显性通货膨胀率的动态影响不仅反映在月度数据上,而且也可根据年度数据进行分析。

(2)显性通货膨胀率对隐性通货膨胀率的动态决定

隐性通货膨胀是与货币供应过多相关联的,而价格总水平的高低对货币供应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动态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在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期间,我国隐性通货膨胀率没有明显的自传导效应影响,隐性通货膨胀率的形成主要受当月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和t-2月的显性通货膨胀率的影响,逐步回归估计的回归模型为:

此模型的各项统计检验都是合格的,模型表明,在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期间,当月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当月隐性通货膨胀率的形成具有正效应,t-2月的显性通货膨胀率(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对隐性通货膨胀率的形成具有负效应,这意味着在货币供应量不变或降低时,显性通货膨胀将使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不会产生隐性通货膨胀。当显性通货膨胀率不变或下降时,如果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超过了流通中必要的或正常的货币需要量就会引起隐性通货膨胀。这也是我国2008年12月至2009年8月持续走低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或消费价格指数与持续走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的严重不同调的内在原因。因此,隐性通货膨胀率是货币供应增长率和显性通货膨胀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3)显性和隐性通货膨胀率对综合通货膨胀率的动态决定

从静态上看,当期的综合通货膨胀率主要取决于当期的显性通货膨胀率和隐性通货膨胀率,但从动态上看,显性和隐性通货膨胀对综合通货膨胀的形成亦具有一定的动态决定效应。根据表-1的数据,若以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的综合通货膨胀率为因变量,以显性和隐性通货膨胀率分别为自变量,并作t,t-1…,t-12的滞后分布处理,采用逐步回归输出的回归模型为

此模型的各项统计检验都是合格的,模型表明,在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期间,t月的隐性和显性通货膨胀率对t月的综合通货膨胀率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正决定效应,同时,t-4月的隐性通货膨胀率和t-12月的显性通货膨胀率对t月的综合通货膨胀率的形成具有显著的负决定效应。因此,综合通货膨胀率的形成取决于货币供应增长率和价格上涨率两个变量的动态影响,因而,亦可用这两个变量来解释综合通货膨胀率的形成。

4 小结

(1)显性通货膨胀、隐性通货膨胀和综合通货膨胀的性质和形成的机理是不同的,对三种通货膨胀率同时进行测度,能有效地识别和解释通货膨胀类型是显性的,还是隐性,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从而能为通货膨胀的治理和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2)显性通货膨胀率的形成除了受自传导效应影响外,还受隐性通货膨胀率的动态冲击。因此,显性通货膨胀的治理,应通过改善商品供求总量失衡或结构失衡的问题,以控制价格总水平的上涨,而且应适度控制货币供应。

(3)隐性通货膨胀没有明显的自传导效应影响,隐性通货膨胀的形成主要受当年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影响,显性通货膨胀对隐性通货膨胀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动态影响。隐性通货膨胀的治理应重点控制货币供应。

(4)从静态上看,当期的综合通货膨胀率主要取决于当期的显性通货膨胀率和隐性通货膨胀率的共同影响,但从动态上看,显性和隐性通货膨胀对综合通货膨胀的形成亦具有一定的动态决定效应。

(5)在不同的期间,综合通货膨胀中的显性通货膨胀与隐性通货膨胀的主次关系是不同的。当前,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工业品出口受到冲击,导致国内工业品总供给严重大于国内总需求,厂商降价促销,致使CPI和RPI持续下降,不存在显性通货膨胀;但为了扩大内需,宽松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供应不断扩大,较为严重的隐性通胀开始显现。

(6)目前,我国工业品总供给严重大于国内总需求,产能严重过剩;国内需求是有限的,扩大货币供应并不能解决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因此,克服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不能盲目扩大货币供应,而应采取扩大有效内需、积极的财政政策、压缩和消化产能、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和扩大出口等综合治理对策。

[1]贺江兵.CPI显示通缩、货币供应预示通胀 央行调控再陷两难[N].华夏时报.2009-4-18.

[2]龚曙明.显性与隐性通货膨胀的测度与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16).

[3]贺江兵.央行调控再陷两难 专家建议减税保增长.债券市场[N].新闻中心.2009-4-19.

[4]唐蓓茗.CPI和PPI双降是否意味通缩[DB/OL].www.jfdaily.com?2009-04-07.

[5]赤峰金融网[DB/OL].经济运行初现曙光 调控仍需政策协调.2009-04-20.

猜你喜欢

占有率显性测度
三个数字集生成的自相似测度的乘积谱
R1上莫朗测度关于几何平均误差的最优Vornoi分划
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
Cookie-Cutter集上的Gibbs测度
数据参考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微软领跑PC操作系统市场 Win10占有率突破25%
滁州市中小学田径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9月服装销售疲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