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全球化下亚洲面对的挑战

2010-01-07金立群

中国发展观察 2010年1期
关键词:罗奇宏观经济全球化

■ 金立群

作者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监事长。本文是作者为罗奇新著《未来的亚洲》所写的序,有删节,标题为编者加。

作为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以及历任多年的首席经济学家,罗奇先生对亚洲的集中审视之中,充分反映了他的全球目光。本书的主题是“未来的亚洲”,焦点是“新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这些对亚洲主要国家的经济分析和评论,实际是对这些国家提出的问题:如何应对新一轮的全球化挑战。而亚洲国家对这些挑战的成功应对,又是对区域外国家的严峻考验。

有意思的是,罗奇先生对亚洲表现出的极大兴趣,并随着中国在亚洲区域经济中分量的加重,罗奇先生的目光更多地转向中国,以及与中国有关的问题。本书包含70多篇经济评论,是他在2006—2009年这四年间撰写的。这些文章归纳为五章,其中有两章集中谈中国和美中问题,可见其重心所在。作者以金融危机作为开篇章节,着眼于金融危机对中国以及亚洲的影响。除了两章集中谈中国以外,本书其他章节还讨论了全球化问题以及其他泛亚地区经济发展遇到的挑战。作者的大视野是全球化,而落脚点是两大问题:其一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和他所认为应当执行的宏观政策;其二是中国和美国的双边关系,特别是贸易摩擦。在作者看来,日本、印度、韩国等国家的经济走势都是值得关注,但很显然,研究未来的亚洲,不能不抓住中国和美中关系这两个大题目,否则就很难预测亚洲经济的大体走势。

罗奇先生指出,全球化在信息技术驱动下强化了跨国资金流动和劳动力市场的联系,从而使通胀、利率、工资、利润、就业、货币、经济增长率等许多因素,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超越了一国宏观政策的控制范围。全球化固然是一大挑战,但是把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的失误归咎于全球化,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也无济于事。罗奇先生不止一次指出,美国的过度消费、贸易保护主义和消费透支,影响了正常的资本流动和贸易往来,从而引起全球宏观经济的动荡。由此可见,美国宏观经济失衡乃是问题的根本所在,而有些美国人嫁祸于中国实在是毫无道理,这种心态是极不健康的。

读罗奇先生的这些评论文章,很多中国人会为他直言批评美国宏观政策的勇气而表示钦佩,也会为他反对归罪于中国而感动。罗奇先生以一位经济学家的深邃目光,看到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特别是在推动地区和世界经济发展中所起的积极导向作用。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被普遍看好之前,在有些经济学家预言中国将步危机国家后尘之时,他肯定了中国的发展趋势。作为一位经济学家,判断的立足点永远只能是实事求是的客观分析,而不能是个人的感情色彩。正是凭着这种客观的态度和犀利的目光,他能看透“金砖四国”中每一块“砖”的不同之处,而不是等量观察。依他来看,各有各的挑战。他大部分的文章都是对中国政策的肯定和赞许,例如汇率政策等,绝不会毫无道理地参加美国某些政客和民粹派谴责中国的合唱团。当然他对中国某些政策也持有不同看法,这是非常自然的,我们应该认真听取和思索。

本书开篇文章《对全球经济的展望》写于2007年秋,距雷曼兄弟倒闭触发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约一年光景。事实上,金融危机已经在地平线上积聚了厚厚的一片黑云。从罗奇先生反复强调的美国宏观经济问题清单中,我们可以看到危机的端倪。这是一场迟早要来的暴风雨。

近年来,罗奇先生频繁访问印度,对其经济和社会作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他认为中、印两国正在悄悄地互相吸取对方的经验,以补己之不足。他向发达国家敲响了警钟:印度之于服务业,犹如中国之于制造业,若两国成功地取长补短,亚洲新兴两强联合起来,发达国家的出路在何处?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包括金融保护主义的情绪,令人担忧。如何应对这种局面,也是亚洲崛起的大国所必须正视的。未来的亚洲所面临的挑战,也必然是在新的条件下来自发达国家对亚洲挑战的应对。

猜你喜欢

罗奇宏观经济全球化
即时经济:一场实时革命将颠覆宏观经济实践 精读
全球宏观经济短期内的两条主线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从G20视角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宏观经济形势与文化消费市场
乔治·罗奇伯格《第一弦乐四重奏》中的序列技法研究
全球化陷阱
女厨师的彩绘世界
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