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快乐记忆英语单词
2010-01-04张庆大
张庆大
摘要:记不住单词不但是中学生感到最头疼的事而且也是英语老师最关心的问题。本文从学生所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在旧的词汇教学法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层面,论述如何灵活地进行英语词汇教学,如何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英语单词,带着创新思维学习英语单词,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最终达到提高英语成绩,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 词汇教学 活用兴趣信心
英语词汇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单词是文章的基本组成部分,要表情达意离开单词那是一句空话。然而,"英语词汇教学有两大主要任务:一要使学生学到一定数量的单词和习语,二要使学生掌握学习词汇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词汇的能力"。(1,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1999)《新课程标准》也作出明确要求初中学生"学会使用1500-20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2,教育部《新课程标准》2002)这一标准的实施对于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产生了巨大的挑战,如何能达到《新课程标准》对词汇的要求是笔者们每位英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那么究竟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现象的出现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许多年前就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主要存在二方面原因:一是家庭方面,二是老师方面。下面笔者谈一谈如何活用英语词汇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第一观察法
除去有规律的构词法,笔者认为单词是字母构成的,字母排列是由一定的内在的联系的,因此笔者认为对一些难记的词可以采用这一方法,比如在教授banana这个单词时,你会发现这个词的结构很特别即ba-na-na,而对于这三个音节读起来和记起来方便多了,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又如eleven这个单词,通过观察笔者们可以发现他的结构式el-ev-en,如果你再仔细观察twelve这个难记的词,你会觉得它也可以这样记忆,先书写lvelve,然后在前一个部分lve中加上一画,即在l加-变成t在v旁加v变成w,即lvelve-twelve。同样经常在考题中出现的success这个词也可以分成su-cc-e-ss来加强记忆,同时笔者想如果这样的方法教给学生,肯定会引起更多创意,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字母关系法
很多同学只知道像carry这样的单词其第三人称单数形式为carries却不知道在古英语中没有y这个字母,而这个字母是由i诞生出来的,这两个字母在单词中发音也很接近,都发/i/和/ai/音,如果学生知道这些字母的背景知识就不难理解tie的现在分词为tying,die的现在分词为dying……从而也得知shelf复数形式是shelves,而最容易忘记的twelves是由twelve变为twelf再加上th转化而来的,如果笔者们都能像这样细心地观察每一个难以记忆的单词,那么许多单词将迎刃而解,所以在一定基础上对文化背景的理解,将能加深学生对单词的记忆并能让理解延伸,笔者认为在理解的基础上将记忆单词将比死记硬背高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第三谚语法
笔者们身边有很多谚语,这些词语为笔者们熟悉是学生们非常喜欢词语。如果把他们用于单词教学中将会起到很大的效果,比如讲到indeed这个单词时,也很难记住,但笔者们马上会想到有这样一句谚语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同样讲到practise和perfect这两个单词时笔者们也同样会想起practis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这样一句谚语,同时也能记住prctical"心灵手巧"这样一个单词。再比如patient这个单词有"病人"和"耐心"两个意思,那么笔者们可以联系到look after the patients needs patient people这样的俗语,就达到一箭双雕的作用。联想使人深刻,使人记忆持久,而谚语更让人一想不忘。
第四集思广益法
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总是新颖的,每次教完单词后笔者总要搞一个Brain Storms默写单词,然后笔者将进行一个更大的头脑风暴。让学生们讨论和讲出他们如何记忆这些单词的方法,说的同学即有自豪感,又给其他同学以启发,同时激发了学生好胜心和好奇心,这样一来百花齐放的局面出现了,单词的记忆成他们的乐趣,成了他们钻研的方向。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产生了兴趣,时间一长对英语就产生了信心,信心一旦产生英语成绩也随之提高。
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笔者一个支点,笔者能把地球撬起"。诚然,笔者在这里所阐述的就是如何寻找支点的问题,以期撬起英语词汇这个"地球"。那么再多的支点期待更多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去挖掘。让笔者们共同努力把单词记忆这件枯燥的事情变成学生们的乐事。
参考文献:
1.杭宝桐 1999 《中学英语教学法》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2002 《新课程标准》P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青口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