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和谐教育
2010-01-04刘思耀
刘思耀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作为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课堂教学同样也需要实施和谐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要求,同时还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和谐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使全体学生得到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对此,结合我个人多年教学经验浅谈如下。
一、和谐教育需要和谐美
谈及和谐教育,我们就要从细节抓起,从交流中,合作中,探索中挖掘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和谐美。
1.在交流中创设和谐美
语文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思维模式、思维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如在教学《宋定伯捉鬼》时要学生们谈谈对宋定伯的看法,一个学生说:"我觉得宋定伯很狡猾,阴险。"其理由是:鬼并没有伤害宋定伯,反倒是宋定伯先套出鬼的忌讳,然后把鬼变成了羊,最后还去卖钱。而我们教参上的是:他大胆,沉着,随机应变,很有智慧,令人喜爱。当时我与同学用掌声给与他高度的赞扬。如果没有平时的平等,没有平时的宽松,这时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会大胆说出来吗?也只有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和探求,才会有所发展,才会有创造。
2.在合作学习中共享和谐美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方式,本意是要促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往往被简单地阐释为"小组学习"、"讨论学习"甚至是"大锅饭"式的学习,只流于一种表层形式,剥夺了"合作学习"内蕴中的价值和灵性。这应该引起我们的焦虑和深思。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当然,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看起来非常热闹,实际学生交流得怎样?这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的合作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的调整教学环节。在学习中合作和共享,是学习心理的一种需要,如能得到满足,将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愉悦、甜美。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思想交流的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即使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
3.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展现和谐美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是教法改革的必由之路。语文新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知识容量大,人文因素丰富,为和谐教育提供了优良的先决条件。我们应运用多种形式,师生通力合作探究教材,研读单元提示,整体把握本单元教学目的要求及任务。实施各课教学,先由学生自主初学文章,自由讨论理解文章,教师汇集学生的疑难,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当学生心愤愤而又口悱悱之时,抓住时机予以点拨。
同时,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和谐教育需要和谐环境
我们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来设计,要符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注意张弛有度,节奏鲜明;教育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特别要注意问题设计的梯度性及语文教学的独特性。语文课堂教学应从多方面、多层面进行设计,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更加和谐。
老师要不断钻研教材,多动脑筋创造新颖、有趣、有实效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教学,多采用比赛法、游戏法以及多种运动项目的组合练习,教态要亲切和蔼、口令要清晰响亮,语言要生动形象,还稍带一点幽默和诙谐。通过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觉到"事物"是处于在发展、运动、变化和相互联系之中的。要千方百计挖掘运动内在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锻炼的积极性。
三、和谐教育需要和谐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当作附加任务,应该重熏陶,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放到日常教学中去。"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我们要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有快乐的心情,有丰富的情感体验。
在每节语文课,我们都要尽量把情绪调到最佳状态,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体会出的情感,用语言、眼神、表情、动作等传递给学生,力求与他们的情感共鸣。要创设学生颇感兴趣的学习情意场,让学生在这个情意场中入境、生情、悟道。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与自己相似的情感,如在讲《背影》这篇文章的时候让学生思考一下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感情。这些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不用伤筋费神,在上课的时候教师也只要稍做引导。然后再学习课文,在父亲送别作者时,所感受到的父亲对自己深沉的爱,也就移植到学生的身体里了。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熟悉的生活,还可以借助实物、图片、计算机教学课件等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去学习。
四、和谐教育需要和谐引导
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的一个很重要方面是化解课堂上的各种不协调的因素,理顺各种不协调的关系,从不和谐到和谐,从较少的和谐到较多的和谐,从低级的和谐到高级的和谐,最终形成和谐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分析产生事件的原因,积极主动与学生民主协商解决的办法。对不和谐的课堂要进行有技巧的调节,把解决问题与学习知识结合起来,达到课堂教学的和谐。比如:有一次上《五彩池》时,一位学生脱口而出:"老师,五彩池可以游泳吗?"这时我采取了正确引导的方法,回答说:"是啊,这么美的五彩池如果真的可以游泳就好了,那我也很想去游泳。能不能游泳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水池的位置、大小、深浅、水温、安全等,大家再读读课文,然后讨论一下。"课堂里热闹非凡。尽管最终讨论出"不能游泳"的结论,但大家都全力地去课文中寻找答案了。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和谐课堂,才能使全体学生得到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