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古典诗歌教学应把学生朗读作为载体

2010-01-04

素质教育 2010年12期
关键词:情思古典意象

王 力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以为这句话用在语文教学中是一句永远也颠扑不破的真理。在新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教材,古典诗歌所占的比重正在逐年加大。古典诗歌虽然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是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闪耀着情感、智慧的光辉。但现实教学中,许多学生对古典诗歌不很感兴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朗读作为教学的载体,以致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在学生面前变得索然寡味。事实上,恰当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朗读指导的办法,可使课堂变得趣味横生。

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在推行朗读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读诗的前提是要读懂诗歌。除了一般意义的朗读外,还包括看、想、大脑呈现诗人所描绘的画面同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出心灵的共鸣、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洗礼,使诗歌教学取得圆满成功。

朗读的形式和所要完成的任务要相映成趣中循序渐进:

一、以反复诵读来求索诗作主题。

理解一首诗,首先要从主题开始。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基础,学生自我反复诵读是手段。只有在反复朗读中才能让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后,以声音来还原作者在诗作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学生也只有在朗读中才能体味诗的语言、意境,在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的过程中,被诗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鸣。

初读古诗时,教师示范下学生的尝试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充分体会诗作的节奏和音律,直至能自如地做到抑扬顿挫,读出诗歌的情感基调。如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朗读时语速要平缓、语调要略微低沉,要读出思乡的情感;曹操的《观沧海》、《早发白帝城》,要读出其豪迈喜悦的感情基调;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要以喜悦的自由的语气指导;陆游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要读出出诗人的悲痛与伤感之情。这样,学生就会在主题基调下通过反复的朗读,逐步向融入诗歌,为进一步的欣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对关键词句的反复品味来体味诗歌的创意美

在让学生充分体味诗歌创意美方面,我们既不能通过"字字解释、句句翻译"方法实现目标,又不可能让学生在放羊式的随意理解中达到目的。此时,牢牢抓住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反复品读就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可取之路。如在进行《沁园春雪》教学时,教师要扣住上阕中的"千里"、"万里"、"欲与"、"晴日"、"分外"几个词,让学生在反复抑扬顿挫的吟诵中,读出一代伟人的豪爽之气、磅礴之气、恢弘志气;下阕中,要牢牢抓住"惜"、"只识"、"数"、"还"几个词,在低沉、激昂交织的语调变化,通过循环往复地吟诵,还原出伟人那种在深邃的思考中所产生出的激越澎湃之情,把毛泽东那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开天辟地之气表达出来。

三、以对音感强的句子的反复诵读、品味来感受诗歌的声音美

古典诗歌中,很多语句饱含着一种言犹未尽、溢于言辞之外的音乐之美。作为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去调动自己的思维、情感,通过自己的声音充分感受、揣摩、体味这种美,产生如闻其声的感受。使学生通过这种有节奏的、声情并茂的朗读,亲身去经历这种审美体验,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如:日暮/ 苍 山/ 远, 天 寒/ 白屋 /贫。柴 门/闻 /犬 吠,风 雪/ 夜/ 归 人。当学生读出韵味的时候,真像是一首动听的歌。感受到了音乐美,仿佛自己置身于日暮苍山脚下一样,有身临其境之感。再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当学生读出个中滋味的时候,就会对唐朝末年那种兵荒年月产生出一种深恶痛绝之情;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历史规律生发出更为深刻的感受。

四、以对意感强的句子的反复诵读、品味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意象是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掌握了意象,鉴赏诗歌也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师就要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切实地进行诗歌鉴赏。

1、要让读把诗人借大自然的景物所托的情思具体化。如古诗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的自然意象。很多诗中所咏叹的事、所刻画的人、所描绘的景、所铺陈的生活和史实,都是用来寄托情思的,教师就要让学生通过对应的句子把种种情境、情思得体的读出来。一遍达不到效果就再来一遍,一个人用声音领会不出来就多人反复探究,如"途中早行之客"、"溪边晚钓之翁"。直至将类似的抽象情思具象化,使学生深深地沉醉其中。

2、要用声音来表达对意象的理解。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其意象分别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相对应的特点是大,直,长,圆。"大漠"写出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的气势。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声音把景物的单调、劲拔、坚毅、给人以感伤的心理感受表达出来,传达出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使人在感受塞外奇丽壮阔的自然风光中融合诗人的孤寂情绪。使主观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行云流水般的相互融合,用声音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如读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就要把一系列单个的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意象连贯起来,动情地读成一幅生动的画面,读出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

3,结合作者的心境读出诗歌的意象。如宋代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联系当时作者刚从"乌台诗案"中解脱出来,被贬到黄州的经历,我们可以知道"幽人"是在写自己,"孤鸿"也是作者自己,人而似鸿,鸿而似人,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声音的抑扬顿挫把诗人托鸿以表达孤高自赏也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宁愿归宿于荒冷、寂寞的沙洲的内心苦楚用声音传达出来。

欣赏古典诗歌时,如果教师能对学生的引导感悟通过学生的深情朗读、体会、情思的延伸体现出来,是一件教学的幸事、学生学习的幸事,他不但会使课堂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对学生体验诵读美、感悟意境美、在学习中逐渐的聪慧起来、学以致用将起到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中学

猜你喜欢

情思古典意象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十月情思
当归寄情思
丝路情思
怎样读古典诗词?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拗九粥情思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