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一起案例引发的几点思考

2010-01-01孙丽娜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11期
关键词:履行职责领导人员立案

孙丽娜

(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哈尔滨高级技工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2008年,某市检察机关办理了一起公安干警涉该罪名的渎职案件。最终审判机关却以玩忽职守罪作出判决。后检察机关对此向审判机关提出了抗诉。下面,就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予以探析。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是司法工作人员。《刑法》第九十四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也就是指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监狱机关的工作人员,不包括目前在以上机关中工作的少数工人或聘用人员,尽管他们有时也行使看守、押解、监管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的权力,但属于非司法工作人员,不能作为本罪犯罪主体。

本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包括疏忽大意过失和过于自信过失,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应当预见自己的不履行职责或错误履行职责的行为,可能导致在押人员脱逃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一种心理态度。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脱逃,造成严重后果或特别严重后果。只有同时具备上述要件的,才符合本罪的客观方面的规定。缺少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要件,则本罪不能成立。这里应弄清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何谓“严重不负责任”。

所谓责任,即份内应做的事、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正确认定和处理玩忽职守罪的若干意见(试行)》中针时司法工作方面规定为“属于自身职责应管的事”,责任的范围不仅随着身份职务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还受时间、空间及其他外界条件的限制而变比、“不负责任”,从字面上讲,就是在工作上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或者说是没有做到份内应做的事。在司法工作实践中.主要有以下表现:一类是不履行职责,是不作为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擅离职守、脱岗离位,或在岗不尽责,如该管不管,该为不为,听之任之。另一类是不正确履行职责,是作为的行为,表现为拖延履行职责或错误履行职责.如草率马虎,敷衍塞责,阳奉阴违,弄虚作假等。“不负责任”表现的共性是违反了工作纪律和有关规定制度。“严重”是指在客观上,不履行职责的不作为以及情节严重的不正确履行职责作为的行为。是否达到严重程度,是区分一般失职行为与构成本罪的界限。只有“严重不负责任”才可能构成犯罪行为,而未达到“严重”程度的,只能属于一般错误行为.不能构成犯罪行为。

在认定“严重不负责任”时,应充分考虑以下特殊情况。一是规定的责任超越了责任人的实际正常承受能力时,不应认为是责任人不履行职责,因为这里存在着明显的不公平、二是“分工不清,职责不明,就以其实际工作范围和群众公认的职责作为认定责任的依据”(引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正确认定和处理玩忽职守罪的若干意见(试行)》)。三是有关规定存在失误而导致具体实施人无法履行职责时,不应认定是失职行为。例如有些监狱至今仍有外宿犯。这实际上是违反监管原则的,也是令责任干警很难确保外宿犯不脱逃的。四是传统一贯、普遍公认的做法如果是违反有关规定的,也不应认定具体实施人是“严重不负责任”。因为这里存在责任分摊的问题。五是有关部门未能提供责任人履行职责时法定的保障.并与所发生的脱逃案件有间接因果关系时,一般也不应认定具体实施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行为严重不负责任、例如警力配备未达到法定人数,警界设施未达到法定标准,干警长时间超负荷运转而得不到法定的补偿、等等。还有其他一些特殊情况难以—一尽述。在纷繁复杂的实际情况下,应该将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履行职责的具体行为予以具体分析,做到实事求是,不枉不纵。

第二个问题是。何谓“严重后果”和“特别严重后果”。

因本罪是《刑法》新增设的罪名,关于何谓“造成严重后果”和“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目前尚无明确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正确认定和处理玩忽职守罪的若干意见(试行)》里的关于“玩忽职守罪造成重大损失的立案标准”中.并没有相适应的内容。所以,我们可以参照司法部颁发的《狱内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来制定标准。凡达到狱内重大案件立案标准的脱逃案均应视为“造成严重后果”、即:3人以上集体脱逃的.死缓犯、无期徒刑犯-……外籍犯重要案犯潜逃的,盗窃、抢夺、抢劫警服、警械、爆炸物品、机动车辆等直接用于脱逃的,毁坏生产设备或警戒设施直接损失千元以上并以此为脱逃手段或条件的,以劫持人质、杀人致死或重伤、故意伤害他人造成死亡、致伤3人以上等暴力手段越狱的。凡达到狱内特别重大案件立案标准的脱逃案均应视为“造成特别严重后果”。即;6人以集体脱逃的,2名以上重要案犯集体脱逃的(以上两条是依据狱内重大案件立案标准中有关条款的两倍计算的),盗窃、抢夺、抢劫枪支直接用于脱逃的,以致死2人以上或重伤3人以上,投毒、放火、爆炸致死数人等暴力手段越狱的,破坏生产设备或监管设施直接损失万元以上并以此作为脱逃手段或条件的、以及其他需要列为特别重大案件的脱逃案。

以上关于“严重后果”和“特别严重后果”的标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单一型的脱逃罪的轻重为标准,即以脱逃人数或脱逃人员的类别是否重要案犯为依据,来确定是否为“严重后果”或“特别严重后果”。另一类是以并罚的数罪情况共同作为标准,即除以脱逃罪轻重为标准以外,还要把直接成为脱逃手段或条件的其他罪行,作为脱逃罪情节恶劣或特别恶劣、后果严重或特别严重的衡量依据。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认定本罪客观方面因果关系。

综合前文分析,本罪的“严重不负兼任”的危害行为是本罪的犯罪原因,而“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脱逃的,造成严重后果”或“造成特别严重后果”是犯罪的结果。本罪的犯罪原因与犯罪结果之间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所谓对立,就是相对独立,是指各有各的衡量标准,自成一体,不肯定存在相互间的决定关系。有严重不负责任的前因,不一定有严重或特别严重的后果;而有严重或特别严重后果的,不一定是由于有严重不负责任的前因。那种认为造成了严重后果或特别严重后果的,必定有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的说法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这种说法混淆了一般的因果关系和特定的因果关系。一般因果关系的特点是,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结果也必定为一定的原因所引起,但是一定的原因不一定必然引起特定的后果,特定的结果也不一定必然由特定的原因所引起、本罪的原因与结果都被界定有“严重”程度上,而不是“一定”的范围,所以形成了特定的因果关系。所谓统一,就是指这两者之间应该是直接的因果关系。只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行为人的行为才能对危害结果发生决定性作用。这样才能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而不能追究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同时要区分具体实施人员的直接责任与领导人员的直接责任。如果是具体实施人员受命于领导人员实施的行为,或者在实施中提出过纠正意见,未被领导人员采纳而造成重大损失的,由领导人负直接责任。如果是具体实施人员提出了违反有关法规规定的主张、做法,由于领导人员的轻信,同意实施,或者具体实施人员明知受命于领导所实施的行为违反有关法规规定,但不向领导人反映,仍继续实施而造成重大损失的,则具体实施人员和领导人员都负直接责任。

[1]张勇,尹周南.本案构成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J].人民法院报,2001-04-30.

猜你喜欢

履行职责领导人员立案
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制度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电力公司优秀年轻领导人员“三层四维”能力素质模型构建与应用
领导人员队伍理想年龄结构应用研究
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规定发布
从高粱双反立案调查说起
广西大学生村官履行职责的现状及对策
新时期下企业党委书记如何履行职责
“先调查,后立案”为何不可?
论立案登记制度中对恶意诉讼行为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