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做”模式在计算机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2009-12-31顾小红
顾小红
在素质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中职计算机教师如何在新一轮的职业教育中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任务与挑战。计算机教师只有致力于学生发展,不断地优化教学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意义
1.社会发展要求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创新能力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领域迎接新世纪挑战中面临的刻不容缓的课题。职业学校主要是培养有文化的劳动者。因此,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推进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关键。
2.教育改革要求
重视和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最紧迫的任务。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复合型教育,而创造能力是个体综合素质中最具生命力的素质,是推动个体适应环境发挥潜力、走向成功的内在动力。所以,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
3.学校发展要求
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下的职业教育,只有依靠和服务于经济建设,扩大毕业生的就业门路,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才能求得新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各行各业对员工职业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就业者的流动性和工作的频繁更换已成为社会工作的特征。市场经济下的职业教育,只有依靠和服务于经济建设,扩大毕业生的就业门路,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才能求得新的发展;只有通过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实验实训等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使职业教育获得新一轮的发展。
二、“学与做”教学模式提出的依据
1.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特点
人们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通过读书、听课、习字、做习题、考试等等方法学习而来的。但是,调查表明,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有10%是通过“阅读”得来的,有15%是“听”来的,有80%是亲身经历获得来的。
2.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
中专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数据逻辑分析能力都较弱,对理论课的学习不感兴趣,课堂上的理论讲授效果不理想。所以,要把知识点和中专学生不需要系统学习但需要部分掌握的内容融入到项目教学的过程之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完成项目的实践过程,创造实践过程。这种学习模式,学生乐此不疲。
3.创新源于实践,“做”出实践能力
毛泽东在实践论的最后一段写到:“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发现新知,创新源于实践。因此,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最佳阵地。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有效方法。
三、“学与做”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
1.学中做
学中做,就是边学边实践,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与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动手做一做,比单纯的“纸上谈兵”要来得更具体、更全面、更直观,学生学习更有效。为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才能与实践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参与的过程。至于学生怎么做,做得好不好,倒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做”的本身,“做”的过程。教师要肯定他们的创造潜能,想方设法把他们身上蕴藏的创造才能、实践能力挖掘出来。学生通过学中做,能真切地体味到学习知识技能的快乐,能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2.做中学
做中学,就是给学生布置任务(或项目),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归纳新知。这种方法,既可以巩固、考查学生应用旧知识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探索、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不是手把手地教,而是引路人或教学环境的创造者。例如,在网页制作中,笔者先要求学生观察网页的特色,然后让学生通过百度、教师提供的视频材料等素材,自己来解决网页中的难点。这种方法,既可以考查学生应用旧知识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及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做中创
做中创,就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而且任务没有统一的答案,没有具体的框框,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条件、方式和意愿去做。老师给学生的引导主要是精神层面的,如不迷信任何人乃至权威,努力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等。
让学生在喜学、乐学中获得新知,更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实践能力、挖掘创新潜能是“学与做”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上的真正内涵。经过长期的学与做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必将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武进职业教学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