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
2009-12-31毛艳菊
毛艳菊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职业教育中,语文课堂传统教学中的弊端依然存在,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手段呆板。那么,如何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呢?
一、尊重学生人格,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心理学家认为:人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才能思路开阔、弘扬个性。要摒弃中职学生是差生的观念,把他们看作是发展中的个体,让学生重塑自信心。
首先,在教学中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其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思维方式和自身发展方向,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理解,倡导和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教学环境,为每个学生创造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在与教师、与同伴的平等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其次,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社会化程度等方面的特征及其差异性,重视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动机、信念等人格因素的价值。
再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彻底改变以往单纯以分数为评价标准的观念。
二、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1.创设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笔者认为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2.讲究授课艺术,培养学习兴趣
主体教育思想认为,教育最忌讳强行灌输和包办代替,教育最需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如果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往往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讨论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组织引导下,刻意营造宽松民主的环境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在动态中探索求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的一种学习过程。讨论的过程可以使教师发现学生知识掌握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既节省了时间,又因为传授的是学生想知道的问题,学生乐于接受,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启发式”教学方法,指在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教师有目的地安排教学内容,启发学生质疑、解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学习过程。其优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求知,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显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课堂教学中,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根据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的变化,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一法为主,多法兼用”,多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结合专业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职业学校有着双重的教学任务,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许多教师在学生入学时及日常交谈中经常对学生进行文化课学习重要意义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根据学校性质和专业特点,注意了解专业课的内容和特点,并发掘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彼此联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施延缓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感
延缓评价的理念来自于美国创造力教学专家帕内斯提出的"延期评判",其主要精神是"有意地隔离对观念产品的批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交流的话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给以鼓励的语言,然后适时采用适当的方式更好地评价学生。实施延缓评价,让学生充分展开学习的过程,诚心诚意地给每个学生获取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
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给予充分的激励,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自豪感和愉悦感。我们要更多地把评价活动当作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树立参与学习、超越自我的信心,最有效、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使学生良好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
总之,只要我们能正视学生的实际,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捷径,重视培养、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就能构建出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