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欧洲“无车日”的兴衰探讨中国“无车日”发展之道

2009-12-31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20期
关键词:城市交通公共交通环境保护

宋 阳

摘要:“无车日”活动旨在鼓励所有市民放弃依靠汽车出行的生活方式,倡导保护日益遭受破坏的大气环境。然而在该活动在中国逐渐兴起的同时,作为其鼻祖的欧洲地区却出现“无车日”活动的回潮现象。文章通过对这一现象形成原因的分析,探讨了“无车日”在中国发展之道。

关键词:无车日;环境保护;公共交通;城市交通

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0-0081-02

一、欧洲“无车日”的兴起和蓬勃发展

诞生于19世纪最后10年的汽车,曾经是速度和效率的象征。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私家车开始在世界各地迅速普及。到上世纪末,许多大城市都已经面临着由于汽车造成的空气和噪声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拥堵、污染等问题开始困扰都市人的生活。1998年,法国的一些年轻人最早提出了“在城市里没有我的车”的口号,这一口号得到了都市居民的热烈支持。当时法国绿党领导人、国土整治和环境部长的多米尼克·瓦内夫人倡议开展一项“今天我在城里不开车”活动,得到首都巴黎和其它34个外省城市的响应。当年9月22日,法国35个城市的市民自愿弃用私家车,使这一天成为“市内无汽车日”。一年后,1999年9月22日,66个法国城市和92个意大利城市参加了第一届“无车日”活动。2000年2月,法国首创的“无车日”倡议被纳入欧盟的环保政策框架内。随后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欧盟的14个成员国和其他12个欧洲国家陆续决定加入欧洲“无车日”运动,新生的“无车日”活动显示出了极强的生命力。2003年法国有72个城市,全欧洲有超过860个城市参加了“无车日”的活动,参加活动的城市都各自划出了禁止私家车通行的地区,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是以骑自行车、滑旱冰及步行的方式出行,自当年9月16日开始,“欧洲公共交通活动周”活动进入了高潮。

二、“无车日”在中国的兴起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交通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也积极参与了“无车日”活动。2001年,成都成为中国第一个举办“无车日”活动的城市;2002年,台北也将“无车日”选在了9月22日。北京、上海、武汉等众多城市也开始开展“无车日”的宣传。2007年9月16日至2008年9月22日,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在北京、上海、天津等108个城市同时开展。在9月16日至22日活动期间,参加城市大力倡导绿色交通理念,号召市民选择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并在9月22日开展了“无车日”活动。

三、“无车日”发展的举步维艰

如今这项起源于法国、兴盛于欧洲的“无车日”运动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性环保运动,并在美洲和亚洲快速扩散。然而与此同时,在经过了2003年高潮的欧洲, “无车日热”已经开始逐渐降温。年复一年,举办无车日活动的城市和无车日活动的规模已经大打折扣。从法国国内来看,2003年有98个城市参加“无车日”,2004年减少到72个,2005年只剩下56个。在欧洲境内,德国首都柏林、意大利首都罗马2003年都退出了“无车日”活动。从世界看,虽然2005年有1125个城市参加“无车日”,数量与2004年差不多,但与2003年相比却减少了200多个(2003年参加该活动的城市有1353个)。不少环保人士怀疑,照此发展下去,“无车日”将会走向消亡。

四、“无车日”活动回潮的原因

(一)政府宣传力度不够

面对“无车日”日渐减小的规模,不少环保人士指责政府动员不力,这确实也不无道理。在“无车日”发源地法国,政府每年没有动员起足够的法国人参加“无车日”,了解和参与“无车日”的法国民众逐年减少。而在另一个同样生存在车轮上的欧洲国家里,德国的“无车日”的宣传并未做到家喻户晓,至今仍有很多德国人对“无车日”几乎是一无所知。德国“无车日”到底能否起到相应的效果,目前尚无法得知。

(二)民众得不到实惠

“无车日”本来是为了解决汽车造成的拥堵和污染问题,希望平日被汽车充斥的城市能获得片刻的清净。然而由于一些不合理的政策,“无车日”反而给都市居民带来更大的不便,在有些地区“无车日”反而变成了“堵车日”。法国生态部长塞日·勒佩尔蒂埃说,“无车日”里划定一些限制机动车的地区以后,造成其周边道路出现严重的堵车问题,空气污染更为严重,许多人抱怨“无车日”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反倒给他们的生活增添困难。而对于依赖方向盘的上班族,每年的9月22日并非都是周末,不能开车更是令他们倍感不便。

(三)一些相关单位无力运作

作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项运动,“无车日”并不能给政府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带来眼前的直接利益,而为运作这一活动,一系列开销又是在所难免的。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大部分地区,“无车日”这天非公交车辆照样可以通行无阻。在布达佩斯交通公司经营的公交线路上,和往常一样,人们依旧要买票乘车。只有在交通部下属的铁路和长途汽车市内线路上,出示驾照或交通许可证才可以免票。原来,布达佩斯交通公司一直是亏本经营,甚至无力承担“无车日”所带来的营业额损失,因此“无车日”活动便泡了汤。

五、对中国进一步开展“无车日”活动的启示

(一)加大宣传力度

“无车日”是一项好活动,但需要民众的参与。“无车日”的成功来自很大程度上源自社会的支持。欧洲“无车日”规模的逐年递减与政府宣传不力导致民众参与减少不无关系。因此必须积极利用好政府官员表率和媒体宣传的作用,让更多人参与到“无车日”活动中,扩大“无车日”影响范围,才能使“无车日”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二)以完善的交通组织规划为基础

欧洲一些城市“无车日”变为“塞车日”是由于活动前缺乏区域交通组织规划造成的。各城市要结合自身交通特点,深入研究其机动车同性规律,寻找合理的限行区域范围和限行时间,以求尽可能减小限行对周边区域带来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适当调整“无车日”的日期,例如可以将“无车日”定为每年九月的第三个周末,这样就可以避免“无车日”对上班族的影响,使更多人能够参与到其中而不受到大的影响。

(三)制定合理的政策

“无车日”并不意味着拒绝汽车,活动形式不应落入俗套,应当根据各城市特点,并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创新。政府应当制定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活动形式,把“无车日”纳入城市发展的一个有机环节,实现环境保护的“无车日”运动和城市发展的双赢。

(四)大力发展科技,加强管理,改善城市交通现状

一日无车,人们可以忍受;一月无车,一年无车或放弃汽车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难以接受的事实。解决城市交通和环境污染的根本办法不能单靠一年一次的所谓“无车日”宣传。要真正降低交通污染就需要依靠大量高科技手段,降低汽车尾气排放。要确保“我不开车进城”,更关键的是各国市政必须加强管理,提高交通管制能力,投入更多新型地面和轮轨的公共交通工具,增设更多的自行车存放处,以逐步减缓城市交通压力。因此,开发清洁能源、从源头上降低车辆污染;合理规划城市交通,完善公共交通建设才是真正的长效机制。

六、结语

“无车日”虽然举步维艰,但世界各国减少私车行驶、改善环境的努力并未终止。值得一提的是“无车日”并不是拒绝汽车,而是要唤起民众对城市交通和环境问题的关注。不开车或少开车,“无车日”这一天,居民换一种方式出行,让繁忙的城市交通休息一下,也给都市人自己一次体味平静生活的机会。改善城市交通污染、拥堵的现状,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民众的不开车或少开车,从科技上降低车辆污染,在科学上合理规划组织城市交通才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之计。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489563.htm.

[2]刘世.北京无车日遭遇拥堵尴尬[J].共产党员,2008,(11).

[3]杨义常.但愿不只是一天的通畅[J].汽车与安全,2007,(10) .

[4]王石川.欧洲施行“无车日”的启示意义[J].城市公共交通,2007,(10) .

[5]邵丹.观世界无车日发展经验及对上海的启示[J].交通与运输,2007,(4).

[6]晨风.为何广州不承诺无车日[J].中国经贸,2007,(11) .

作者简介:宋阳,女,陕西商洛人,北京交通大学学生,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猜你喜欢

城市交通公共交通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城市公共交通》杂志社简介
新形势下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思考
上海城市交通大数据研究与实践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基于计算实验的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公共交通一卡通TSM平台研究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契合城市交通需求 推进单轨交通发展
基于GIS的城市交通流模拟与决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