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2009-12-31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20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公共政策创新发展

张 亮

摘要: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创新主要的主体,在发展国民经济、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不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使其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章通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政府运用公共政策手段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各级政府制定进一步促进其发展的公共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公共政策;利益调节;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0-0004-03

高新技术企业既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也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近年来的发展表明,高新技术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发展新的重要的增长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需要企业自身的动力以及来自方方面面的支持,政府构建合理的公共政策网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能起到促进、帮助的作用。

一、高新技术企业的定义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定义,最权威的是由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172号)中的定义,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

其中,《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主要包括: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以及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二、从公共政策的功能分析

从整体上说,公共政策系统对社会的存在、运行和发展起着引导、协调、控制、分配的作用,而公共政策对高新技术创新的支持也正是这种作用发挥的结果。

(一)公共政策的导引功能

现实社会中,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和组织,都有不同的利益要求,从而会产生出不同的行为,并形成不同类型的社会秩序。一定的社会秩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置,从而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向、速度。反过来这些又最终决定着个人、群体和组织的现实利益。在社会行为方式、社会秩序、社会资源配置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处于链条开端的是社会行为主体的行为方式。因此,确保社会行为主体有合理的行为,是确保社会有合理的秩序、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合理的发展的关键。

(二)公共政策的协调功能

社会之所以需要运用政策进行协调,乃是因为现代社会的运行不是一个自发的、无序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据客观规律的、有秩序的过程。只有有意识地去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公众利益的均衡合理,保证社会发展的持续有序。社会活动之所以能进行协调,乃是因为现实社会中的个人、群体和组织所具有的利益,不仅是客观的,而且是具有弹性和可替代的。

(三)从公共政策的控制功能

政府运用公共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种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与控制。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利益群体,它们之间不可避免地会有磨擦、冲突乃至对抗,政府必须使用公共政策这一有效的工具来对各种利益群体的矛盾进行调控。调节与控制是紧密联系的,人们往往是在控制各种矛盾的过程中调节、平稳各种利益关系,在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的过程中来控制社会矛盾。

(四)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之所以具有分配功能是由于政府具有参与社会再分配的职能。政府制定与实施公共政策的目的就是要将社会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地在它所服务的公众中加以分配。任何政府在分配社会公共资源时,总是要解决向谁分配、怎样分配等问题。公共政策正是围绕这些问题制定与实施的。

由于公共政策具有以上功能,当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发展符合政治系统所确定、承诺的正确方向,公共政策的主体就必然会利用公共资源,运用公共政策工具,对社会的公私行为、价值、规范做出有选择性的约束与指引,以期达到预期的政策效应,最大限度满足公共利益。

三、从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的特点分析

在面各市场经济的目标之下,科技创新的主体应该以企业为主导,政府逐渐退出市场,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市场也并非总是有效的。政府公共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的必要性,也是由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一)高新技术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

企业的融资能力取决于资金的供给方对企业提供的与企业投资能力有关的信息的满意程度。这种满意程度的评价往往需要通过企业的规模,企业的财务状况,可抵押、质押的资产状况等指标来反映。而高新技术企业在这些指标上没有什么优势,其所拥有的最大优势——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等价值评价也不确定,特别是那些正处于种子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尚无赢利记录,信用状况不稳定,存在诸多风险因素。而资金的委托人如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降低资金的委托风险,在决定提供资金前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物力来评估企业财务及信用状况以及高新技术项目的未来前景,但金融企业在高新技术项目前景的预测方面又处于劣势。

(二)高新技术企业在创新的投资运作中存在高风险

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集科学研究、技术研究和新产品研制、新产品推广于一体,集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回报于一身。其创新的过程是充满风险的过程。研究与开发能否成功,新产品的市场推广能否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市场的容量能否弥补前期投入并赢利等不确定因素都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失败。

(三)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存在着正外部性

当个人或厂商的一种行为直接影响到他人却没有得到补偿时就出现了外部性。对于那些产生正外部性的产品即私人边际收益小于社会边际收益的产品,总会产生供给不足。

技术进步带来正外部性。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进步带来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其他企业也会受益,消费者也因原有产品单位成本下降,或者对新产品的消费而带来生活质量的提高。技术的拥有者尽管有途径索取它的价格,但只从社会得到技术总收益中的一部分。另外,高新技术企业的正外部性还表现在其生产过程中的产业互补性。一个产业部门的发展会给其他部门创造相应的发展条件,科技企业之间通过分工与协作,促进了科技型企业整体生产技术与创新水平的提高以及交易成本的降低。正如欧盟一个研究机构所得出的结论:高新技术产业对其他类型经济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把技术传播到传统产业从而使它们开始运用创新技术的“第一原动力”。

因此,虽然市场机制会导致供给不足,但从促进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应鼓励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四、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资金瓶颈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更是难上加难。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一般要经过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扩展期和成熟期五个阶段,种子期和创业期对资金的要求是数量大、期限长,能承受暂时的损失,因此此时需要风险投资的支持。成长期到成熟期由于高新技术项目从技术上看已走向成熟,产品的市场已经形成,并已达到一定的市场规模,项目基本成功,需要追加投资把项目规模扩大,提高市盈率,争取上市,这个时期经济效益好,回报率高,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

在这几个阶段当中,风险最大的是创业期和成长期,根据美国的经验,在创业期设立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每10个只有6个能进入成长期,只有3个能进入成熟期,最后只有1个能最后成功,达到成功上市或站稳市场的目标。但由于这1个项目的成功,使风险投资的年平均回报率达40%。这种高风险和高回报机制使高新技术项目的资金供给形成了以下特点:

1.创业期和成长期资金供给不足。传统的融资渠道如银行不愿承担风险,一般没有对创业期和成长期的高新技术项目投资或融资。各种风险投资基金对创业期和成长期的高新技术项目投资也很谨慎,即使有投资,也多以担保融资方式出现,不愿承担更多的风险。

2.成熟期资金供给过剩。无论是银行还是风险投资基金,都去抢占已成功的高新技术项目的投资市场,并常常造成已成功的高新技术项目货币资金过剩,负债率过高,资金用途改变。同样没有发挥高新技术投资的应有作用。

为改变高新技术企业资金供给的瓶颈,就需要对为创业期和成长期供给资金的投资者设置投资回报机制。但高新技术企业投资回报有其特殊规律,高新技术企业投资回报的主要途径不是股东分红,而是资本值,因为高新技术企业在前两个阶段现金利润并不多,而资本增值速度快,这是由其技术含量增长快决定的。

(二)创新能力欠缺

高新技术企业担负了我国技术创新的主要任务,成为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推动力量。但是,就企业综合创新能力来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仍然存在不足。

1.多数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据统计,2007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3710.2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49%,再看其他主要国家的数据,2006年美国的R&D经费投入强度为2.62%,日本为3.39%,德国为2.53%,韩国为3.32%。我国的研发人员80%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企业则不足20%,而在发达国家这些数字恰恰相反,他们研发人员60%~80%集中于企业。究其原因,主要是产权制度不完善,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产权明晰的利益主体,国家出台的配套政策还不能一步到位。

2.企业技术创新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技术创新信息渠道不畅,不注重通过市场信息研究创新需求,科技情报检索和使用能力较弱;二是主要设备和软件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水平及专业技术程序化、标准化等基础工作相对薄弱,重复性劳动较多,效率不高,影响了技术创新的持续开展。

3.创新动力缺乏,人才流失严重。大多数科技型企业存在创新激励不足,利益分配不合理现象,从事创新工作的技术人员的劳动报酬与其创新贡献不相称,导致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不高,企业缺乏向心力,人才流动频繁,影响了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持续性与长远发展。

4.科技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资金缺乏。技术创新投资与一般生产经营活动投资比较,具有投入大、高风险、效益滞后的特点。一般企业都不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由于资金缺乏,一些关系到单位和专业发展的重大科研课题不能及时立项开展工作,一些创新的基础工作无法实现,技术得不到总结、积累,创新缺乏后劲和持续性。

(三)市场竞争不确定性

市场是企业的生命线。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1.技术上的不确定性。由于高新技术更新非常快,技术折旧期限难以确定,一种技术对另一种技术的替代速率难以确定,新产品对传统产品的替代周期难以确定,企业对技术水平、产品功能、售后服务、机会成本、产品负效应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往往不能确定。

2.市场的不确定性。在高新技术产品市场,潜在消费者往往自己也不清楚他们究竟需要什么,就是说,高新技术市场存在着不确定。这主要是因为:面对全新的高新技术,消费者可能并不了解技术所能满足的需求;对消费者的迅速变化的需求,企业难以预测;企业难以确定市场是否最终建立有关技术标准;难以预测高新技术革新的推广速度,以上问题又使得对潜在市场规模的预测变得很困难。

3.产品风险难以确定。高新技术产品风险包括研制风险和销售风险。研制风险又可分为技术风险和成本风险。技术上不成功必然导致研制的失败,而成本过高也会使研制陷入困境。销售风险方面,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成为高新技术市场世界化的障碍。高新技术市场销售有两个现象:一方面,各国均力图严格保密,禁止高尖端技术外流;另一方面,各国也认识到如果高新技术不迅速占领国际市场,就会丧失竞争力,因此力争适度出口。

4.成本定价难以确定。由于高新技术,尤其是“超高新技术”生产与经营具有自然垄断的特点,超高新技术的定价策略已出现复杂的现象。高新技术市场价格战的特点是:具有明确的竞争对手;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主要目的,许多情况下终极目标是为了生存,而不是营利;价格战的结果往往不是市场占有率的平均化,而是产品的迅速更新换代,拉开又一轮价格战的序幕。

5.目标市场难以确定。高新技术市场营销比一般市场营销较多地细分技术需求层次,较少地细分民族、文化、政治、自然条件诸元素。这就使得目标市场策略十分复杂。区别适用技术是高新技术市场细分的主要内容。例如,发达国家之间的高新技术交易往往以尖端理论和技术为主,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高新技术贸易则以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工业技术更新为主,较多地强调高新技术成果的直接应用价值。

(四)知识产权保护不足

我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情况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有效发明专利比重偏低。有效专利指仍在生效的授权专利。得到授权的专利必须定时缴纳年费维持专利有效性,绝大多数国家的专利最长有效期为自申请日起20年。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在统一的专利保护期限内,专利权人可以根据本专业技术发展的周期以及专利技术的实施状况,通过没有按照规定缴纳年费或者书面声明放弃其专利权的办法,自行决定其保护期的长短。因此,有效专利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地区的科技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

从有效发明专利来看,截至2007年底,我国的有效专利总量为85.0万件,按专利类型来看,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所占比重分别为32.0%、35.2%和32.8%。按专利国别特征来看,国内有效专利和国外有效专利分别为62.2万件和22.8万件,分别占73.2%和26.8%。从国内外有效专利中有效发明专利的比例看,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为9.6万件,在国内三类有效专利中所占比重很低,仅为15.4%。相比之下,国外的有效发明为17.6万件,占国外有效专利总量的比重高达77.4%。

可喜的是,目前世界各国都已经充分认识到了高新技术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其发展的公共政策,这种支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立法、制度和组织安排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发展;二是通过专项资金支持计划和措施解决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资金需求;三是通过鼓励、引导、培育和协调服务等政策措施来构筑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的环境。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将越来越好,这必将大大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做强做大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史及传.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研究[M].人民出版社.

[2]楚尔鸣,李勇辉.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学[M].中国经济出版社.

[3]严强,王强.公共政策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

[4]陈柳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本支持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

[5]科技部.2007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公报.

[6]科技部.2007我国专利统计分析.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企业公共政策创新发展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城市设计中的公共政策偏好理解行为选择
公共政策不能如此势利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公共政策主导 携手抗击慢病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