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学生为中心有效进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
2009-12-30张丽萍
[摘 要] 本文认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如何以学生为中心有效进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这四个方面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目的及兴趣所在、尊重学生的学习模式、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以及了解学生的某些心理因素。
[关键词] 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学习目的;学习模式;心理因素
如何更有效地组织大外英语课堂教学一直是个广受关注而又颇有争议的问题。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不管何种教学法,语法翻译法也好,交际法或是试听法也好,在某个层面、对某些对象都具有各自的优点。更有效发挥它们各自优点的一个较为灵活的办法就是不要在课堂上过于局限于某种教学法,而是实行“拿来主义”。然后“拿来主义”并不能解决公共英语教学领域所有的争端,前几年大家讨论较多的一个话题就是:课堂教学该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目前,越来越多的业内人事都认可以学生为中心的说法。笔者也同样支持这一观点。然而,何为以学生为中心?它不应仅仅指多给学生时间表达或参与活动。时间并不是该问题的根本。笔者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就是充分了解学生,在此之上再去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对其施教。以下是笔者认为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值得考虑的一些因素。
一、学生的学习目的及兴趣所在
大外英语老师们经常面临的窘境之一就是大量学生的缺堂。到堂的学生里也有很多或是昏昏欲睡,或是无精打采。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就是社会上各种英语培训机构场场爆满、学员神情专注听讲的场面。培训机构的生意兴隆说明我们的学生并非不想学英语,并非对英语不感兴趣,而是对我们大学课堂里教授的英语不感兴趣!那么这些机构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再根据这些需要设定相应的课程。由于受利益的驱动,他们会绞尽脑汁的去定位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懂得把有不同需要、兴趣的学生放到不同的班里去。而在高校,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只是一门必修课。全校,甚至全国同一年纪的学生学的内容都大致相同。这样,具有不同基础、不同兴趣爱好、抱有不同目的的学生都被塞进了同一个教室,用着同一本教材,听着同一位老师的讲解。这样出来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那么如何改观目前的现状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个人见解。
首先,学生入学后第一学期或第一年为基础课时期。在这一期间,学校可以统一授课。在此阶段,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兴趣点及以后的学习目标。
其次,在基础阶段结束时,对学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大致了解他们的兴趣、今后的需求及期待,比如他们学习英语是为了出国、求职还是仅仅是过四六级?根据调查结果学校相关部门再组织开设相关的课程。这些课程可以以选修课的方式开设。
再次,相关课程的老师要改变以往一套教案用几年的做法。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及时更新补充自己的授课内容。
当然,以上所提做法必然是一个耗时、耗力又耗钱的过程。但是从长远来说所有这些付出必将收到良好回报。实际上,有些高校已经对公外学生开设了某些选修课供有不同需要的学生选择。
二、学生的学习模式
学习模式指的是个人以某种自然、习惯性及倾向性的方式去接收、处理及保存新信息或技能。每个人都有自身独特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既是先天性的,也受后天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传统文化、教育背景、经济状况及家庭影响等等。就公外教学而言,不同学习模式间的冲突最明显地体现在城里长大的学生与农村长大的学生之间及性格外向与性格内向的学生之间。不同的成长环境使得他们在性格上可能存在很大差异。这种性格差异对他们的学习模式有着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城里长大的孩子在英语学习中体现出更多的主动意识。他们更愿意参与小组讨论或其它课堂活动。而老师们不厌其烦的语法讲解或文章结构分析往往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相对而言,农村长大的孩子在课堂里趋于安静。他们更关注老师的讲解与笔记,更乐于单独学习。也有研究发现,性格外向的学生在听、说方面表现更好,而性格内向的学生更擅长于读写。当然所有这些都不是绝对的。但这些发现的确可以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启发。比如我们可以在决定给学生教什么之前先了解一下他们的成长环境及性格特点,这样可以更清楚该如何教他们。学习模式没有好坏之分。老师们的工作不是去统一学生的学生模式,而是要因势利导,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做到扬长避短。当然,“因材施教”的道理大家都懂,但要在具体的日常教学中实施它却要求大量的实践与摸索。
三、学生的现有水平
很多老师经常抱怨班上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上课总存在众口难调的问题。由于大部分高校都以高考总分或专业分数划分班级,这就使得英语水平相差很大的学生通常在一个教室里上英语课。加上每个学校公外的教材基本上都是统一的。所以同样的授课内容,有的同学觉得太难,有的同学觉得太容易。要摆脱这种困境,有几个办法可以尝试:
1、学生入校后统一进行一次英语水平测试,按分数高低划分英语班级。
对不同水平的班级可以开设不同的课程,或者选择不同难度的教材。实际上不少高校已经采取了类似的做法,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2、如果在学校层面做不到统一分班,那么就只能相应提高对任课老师的要求。
任课老师可以在开学初在自己班上实行一次水平测试。这样可以对水平较高和较低的学生有所区分。平时上课的难度以照顾大多数为原则。对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指定稍微容易一些的课外辅助教材或练习。同样,对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另外布置难度稍大一些的课外任务或练习。
四、某些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对学生学习态度及学习效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的同时也得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至少应该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足够的敏感度。前文提到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目标及学习模式等问题其实都是学生心理状态的几个表现方面。实际上,心理因素的作用表现在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比如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及接受程度,学生在中学阶段英语学习在他们心理上留下的影响等等都可能影响他们在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了解这些因素,将为公共外语老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很大的便利。比如很多老师发现某些性格内向或在农村长大的学生在口语课上很少或从不开口。原因可能很简单:或许是他们很不习惯听到自己发出一些“怪异”的声音,或许是对自己的发音不够自信,害怕别人的取笑,或许是曾经在学习过程中遭遇过某些挫折,被同学嘲笑过等。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了解了这些原因,再去找相应的应对措施也并非难事。
总之,在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本着以学生为本、为中心的原则。而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努力做到充分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目的,他们的学习模式、现有水平及心理动态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课题教学的最优效果。
[参考文献]
[1] Reid,J.M.2002.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Thomson Asia Pte Ltd and FLTRP.
[2] Tarone,E.and Yule,G.2000.Focus on the Language Learner.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作者简介]
张丽萍(1978-)女,硕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从事语料库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