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2009-12-30陈辉李秀玲
陈 辉 李秀玲
[摘 要] 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应构建党员教育培养体系,为提高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提供思想保证;完善和协调党员发展机制,为提高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提供制度保证;建立党建工作的管理服务体系,为提高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提供组织保证。
[关键词] 高校;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工作的新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政治意识和思想呈现多元化,高校学生的党建工作也具有不同以往的新特点。
1、高校学生的政治意识淡薄且信仰模糊。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赶上了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随着对外交往增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也日益增强。当今的大学生党员没有经历过复杂的政治斗争,普遍忽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造成部分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淡薄、政治信仰模糊、政治观念淡化、政治敏锐性退化。
2、价值取向多样化且趋于务实。随着社会转型,社会价值越来越多样化,价值观念出现激烈冲突和深刻变革。面对这些价值冲突,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出现了微妙变化:一是价值主体的自我化,二是价值取向的功利化,三是价值目标的短期化。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得价值判断标准不一,在社会与个人、奉献与索取、义与利等问题的选择上不愿偏重前者,体现出当代大学生重现实、重实效、追求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和谐统一的价值取向。
3、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当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且功利性更明显。有的因为入党光荣,入了党个人和家庭都光彩;有的是父母要求入党的;有的是随大流而要求入党,通过入党在政治上找个靠山;还有的认为入了党,将来容易受重用,提拔快,或者入了党为就业增加筹码。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甚至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
二、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党员的政治思想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大部分党员在大是大非面前能保持冷静的头脑,能保持党的先进性,表现突出,真正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但部分大学生党员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在行为表现、模范作用的发挥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一样”现象,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及问题。这需要在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中去分析原因。
1、发展高校学生党员的工作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为规范学生党员的发展程序,保证学生党员的数量和质量,学校各级党组织均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制度和规定,如“推优制度”、“学习培训制度”、“思想汇报制度”、“入党公示制度”、“票决制度”等,使党员发展工作闲时不突击、忙时不放松,走上经常化、正规化的轨道。这样就基本能保证将一些品学兼优,符合党员基本标准的学生及时吸收到党组织中,同时也可避免将一些尚不够党员标准及入党动机不够端正的学生发展进来。但目前一些基层支部往往没有严格执行党员发展中的各项制度,例如发展党员无长期计划;对发展对象的考察培养不深入不细致;对发展对象的研究讨论和材料准备工作相对滞后;有些环节把关不严,甚至掺杂一些人为的因素。
2、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缺乏系统性
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相对滞后。目前一些高校在学生入党前党组织都安排系统的培训,如“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党的基本知识培训”、“党的高级知识培训”、“形势与政策”、“毕业班党员文明离校教育”等,通过这些培训和考核,帮助同学们了解党的知识、端正入党动机,坚定理想信念。一旦学生入了党,其再教育和再学习多数依靠学生本人来完成。学生正处于成长的时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相对薄弱,个别学生入党后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加之对基层党组织来讲发展党员的数量是硬指标,是可以考核的,而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不好量化,所以有时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抓得不紧,出现“重发展轻教育和管理”,后期教育和管理工作相对滞后的局面。个别同学就会丢掉先进性的要求而放任自流。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育领导体制尚未完全理顺,影响和制约了党员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3、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举措,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创新不够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扩招、完全学分制的进一步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的逐步实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如班级概念淡化、个性化学生增多,入党动机多元化、互联网对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冲击,学生比以前更关注个人利益等等,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增加了难度,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构建新时期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对策
1、构建党员教育培养体系,为提高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提供思想保证
针对新时期学生党员的思想特点,构建一个循序渐进、全程化的党员教育培养体系,拟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构建申请入党新生培养体系;第二,构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体系;第三,构建党员队伍培养体系。
2、完善和协调党员发展机制,为提高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提供制度保证
(1)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通过在党员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使全体党员全面掌握、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积极利用党校、主题组织生活、社会实践教育以及党的知识竞赛、演讲和辩论等各种形式开展党员教育活动,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2)建立灵活设置党支部的运行机制。大学生党支部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学校教学管理体制的特点,灵活设置,分层推进,不留空白点。把党支部建在各系部的年级之上,班级可设党小组,以便能够很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改进新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机制。重视学生入党前、入党中和入党后的培养教育,把党员发展的过程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施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全程化。要通过组织生活,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思想交流,培养党员意识,防止学生党员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同时,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克服一团和气的现象,引导他们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树立讲学习、讲政治和讲正气的良好作风,使其在德、智、体等方面真正起先锋模范作用。
(4)完善发展学生党员的培养与考察机制。做好新时期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需要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的关系、培养与考察的关系以及党组织与团组织的关系,真正把品学兼优、政治思想成熟的青年学生吸收入党,保证学生党员的质量,特别是在选拔入党积极分子、团内推优、确定发展对象等环节上,始终坚持“早发现、早培养、早教育”的原则,注意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思想品德、工作成绩与政治素质、一贯表现与关键时刻的表现、党支部平时考察情况与群众评议意见和团组织的推荐意见结合起来分析。
3、建立党建工作的管理服务体系,为提高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提供组织保证
(1)加强高校政工队伍建设。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各有关部门,对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都负有责任。党委组织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各院、系党总支及各相关部门,围绕党委关于学生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工作目标,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应选拔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好、学历层次高、具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党员教师和党员政工干部担任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可以积极探索聘请政治素质高、敬业精神强的离退休党员干部兼任党建指导员。
(2)加强学生党建阵地建设。应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丰富载体,拓展空间,探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领域:一是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对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的新机遇,主动占领,为我所用。努力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党建工作网站,增强学生党建工作的效果。二是要积极探索在学生公寓、学生社团建立党员工作站,成立学生党建主题社团等途径,加强新时期学生党建工作,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年10月中发[2004]16号文件.
[2]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Z]2005年4月中办发[2005]14号文件.
[3] 徐俊.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8.
[4] 张涛等.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1.
[5] 拓宏伟等.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延安大学学报,2008.2.
[6] 贝淳.秦卫民.郭爱华.罗华.构建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初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