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鱼”和“熊掌”兼得?

2009-12-30

兵器知识 2009年1期
关键词:安卡拉坦克土耳其

杨 涓

六百年前,土耳其人靠着铁骑和弯刀征服了整个东欧、北非和中东,成就了强大的奥斯曼帝国。虽然帝国的荣光早已逝去,穆罕默德的子孙们仍然希望驾驶自己打造的战车守卫这片东西文明交汇的重地。他们推出了“国产主战坦克”计划,其核心就是生产更加先进的“阿尔泰”(Altay)主战坦克,以取代现役的老式装备。

坦克“国产”不容易

土耳其地跨欧亚两大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此,土耳其人建立了一支在北约中人数仅次于美国、规模位居中东第一的强大陆军,拥有多达4250辆坦克和2966辆装甲车(数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不过数字的骄人并不代表实力的真正强大,老式M-48A5T1/T2的数量就达到惊人的2876辆(其中1300辆已等待报废),其余也是由“二手”的M60和“豹”1充数。数量和质量的巨大差距使陆军作战训练事故频发,让安卡拉承担北约任务显得力不从心。这在崇尚“善武”精神的土耳其人眼里是不可容忍的。当然最让安卡拉政府不安的还是“宿敌”希腊引进了更加先进的“豹”2A6坦克(希腊出口型代号为“豹”2HEL),它配备了代表世界顶级水平的DM63穿甲弹,能够撕开土耳其现役任何一辆坦克的装甲,其先进的自我防护系统却能够自如抵御来自对手的进攻。同时,“战车防御者”的战场管理系统和EMES-15远程火控系统(最大距离6千米)等先进C4IRS系统的应用,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字坦克。

邻国的举动显然触动了安卡拉的神经。其实早在希腊人行动之前,土耳其军方就着手开展了一系列陆军主战装备现代化的动作,包括从德国引进“豹”2A4主战坦克、PzH2000自行火炮,与以色列国防工业公司合作改进170辆M60A3主战坦克。

与柏林的谈判始于上世纪末,1999年,有关可能向土耳其出售武器的争论导致德国国内右翼社民联盟和绿党间出现严重政治危机。当时施罗德政府计划向土耳其提供价值70亿欧元的1000辆“豹”2A4,绿党有人士以土军可能将这些武器用于对付境内谋求独立的库尔德武装进而引发种族灾难为由,对德国政府施加压力,该计划被迫搁浅。柏林碰壁之后,以色列人伸出了橄榄枝,他们不但愿意帮助土耳其升级170辆老旧的M60,还同意进行相关技术转让,包括MG253型120毫米44倍口径滑膛炮(莱茵L44火炮以色列授权制造版),以及炮塔建造及控制系统相关的生产技术,这让土耳其军工第一次接触到了坦克制造的核心技术。就在M60T升级计划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安卡拉仍然没有放弃争取德国的支持,虽然PzH2000自行火炮采购谈判最终破裂,但二手“豹”2的购置还是在2005年11月出现了转机——在与希腊签订合同三个月之后,德国终于同意向土耳其提供298辆“豹”2A4主战坦克。根据来自官方的声明,这批“豹”2属于库存品,德国承诺将该批次升级到三代半的水平。但由于长期的封存和结构设计缺陷因素,注定了这些翻新版“豹”2还是难以与希腊的A6版相匹敌。

不过更让土耳其人忐忑不安的还是德国曾经提出的附加政治条件,担心将来在获得零部件、技术支持等方面受到限制。曲折的现代化之路催生了土耳其人自己建造主战坦克的决心,于是土国防部决定重启曾一度中止的“国产坦克计划”。但是研制全新的主战坦克,其难度远远大于M60的改进,土耳其军工企业甚至连引进生产许可证进行整车仿制的经验也没有。想要研制全新的主战坦克,单凭自身的力量是难以企及的,这时,来自国外的援助显得必不可少。

西方不亮东方亮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土耳其陆军的主战装备大多来自华盛顿的援助。尽管坐拥战略要地,但随着冷战的结束,双方炙热的合作日渐转冷。特别是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以后,华盛顿不再以优惠的价格提供先进战车,这对于既要升级庞大武库,而年度预算不足35亿美元的陆军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土耳其是北约国家,主战坦克沿用西方的制式,一边渴求西方的先进技术,一边却只能承受东方的低廉价格。迫于政治和经济压力的陆军在规划下一代主战坦克的时候左右为难,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乎?这看似天真的要求却在东方的韩国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首尔能够与安卡拉在军事合作上越走越近,还得感谢西方的傲慢与偏见。在引进德国PzH2000自行火炮失败之后,精明的韩国人向土耳其伸出橄榄枝,推出了装备本国陆军还不足两年的K9 155毫米52倍口径自行榴弹炮,同时还开出了一系列的技术转让优惠条件,包括在土耳其许可生产等。没有政治争议和技术限制,基本性能满足土军需要,单价仅为PzH2000的五分之三(K9为320万美元),“弗蒂纳”项目是韩国的K9自行榴弹炮的土耳其的代号。双方一拍即合,从2004年始陆续交付的自行火炮也在实战中得到土军的好评。有了良好的开端,韩国人趁热打铁,表达了愿意提供技术援助,共同研制新型主战坦克的意向,对此土耳其军方表示出欢迎姿态。

安卡拉的积极并不难理解。首先,韩方拿出的是自己最先进的K2主战坦克作为蓝本。K2坦克拥有良好的机动性,特别是适合山地作战,十分符合土耳其多山的地形。其次,土韩两国军队的武器系统都是以美国的技术为基础,因此有很好的通用性。不过,土耳其国防部更看重的是韩国国防工业的发展模式,以及K2坦克技术对本国国防工业的未来意义。

从K1到K2,韩国坦克发展所走的“引进→消化吸收→自主研发+引进”螺旋渐进式道路帮助其国防工业迅速成长。作为欧洲唯一的穆斯林国家,具有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土耳其也一直在苦寻一条国防自主化的道路,以奥托卡(O-tokar)公司为代表的土耳其军工已经研制生产了AKREP装甲车,并通过参与M60T坦克升级和K9自行榴弹炮的国产计划,逐步掌握了炮塔和火控系统研制等技术,但对设计主战坦克这一最复杂的陆战装备,仍然是空白。而韩国在两代坦克研制上积累了丰富而系统的经验,这对于处在十字路口的土军主战坦克计划而言可谓是一场及时雨。

经过一年的谈判,2008年7月29日,土韩两国国防官员在安卡拉签署正式协议,韩国现代下属的铁路车辆公司将向土耳其转让研制新一代主战坦克所需技术,包括坦克设计、测试和工程协作,合同金额达到4亿美金,其中3.3亿美元用于支付技术转让费用,0.7亿美元用于制造4辆样车,帮助土耳其在2015年前完成“阿尔泰”坦克的试制。土耳其拥有该坦克的所有知识产权,首批250辆将于2015年正式投产,在未来的十年时间,土耳其陆军需求总数大约为1000辆。

机动性能不逊K2

2008年8月底,“阿尔泰”坦克项目在奥托卡公司位于西北省份的萨卡亚工厂里正式启动。作为土耳其国防工业局(SSM)授权的主承包商,奥托卡公司将主要负责“阿尔泰”主战坦克的设计、开发、集成,样车生产、测试和鉴定工作。

根据官方公布的细节,主战坦克车体将由Rotem公司协助奥托卡公司设计,行动部分采用七对负重轮,而不是K2坦克的六对,战斗全重约为57吨,比K2坦克略重。样车动力系统仍然采用MTU MB-883柴油机和德国伦克HSWL295TM自动变速箱(5个前进档和3个倒档)的经典组合。批量生产型将在德国MTU和韩国斗山集团引进专利生产的柴油机之间做出选择(SSM目前已经着手实施一项发展全系列国产战车引擎的计划,包括发展大功率引擎,为未来的国产装甲战车提供动力),1500马力的强劲功率足以确保“阿尔泰”能够在多山的亚细亚半岛上纵横,最高公路速度可达70千米/小时。

“阿尔泰”坦克的悬挂系统将沿用K2的In-Arm液压悬挂系统,它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的主动姿态调整,极大地缓解了高速行驶时的冲击和震动,能够在崎岖的山区地形环境下运动自如。而且In-Arm系统可以通过调节液压悬挂的油量来改变车底离地高度和车体俯仰角度,升高时可以获得更好的越野性能。降低时则可以减少车体暴露面积。坦克主炮的高低射界大为增加,在下山或者横在山坡上时也能发射。其调整范围非常大,可使火炮的仰角增加30°左右。

如此机动性能一方面可确保“阿尔泰”能在地形复杂的东南部山区对库尔德工人党武装实施快速突袭,另一方面又可巧妙利用地形掩护(如隐蔽在山坡背面)而免遭反坦克武器的攻击。此外,K2坦克惊人的涉渡能力也将体现在“阿尔泰”上,无准备涉渡能力在1.2米左右,加装通气管后的潜渡能力达4.1米。

主要武备自己造

“阿尔泰”坦克主要武器包括一门55倍口径120毫米滑膛炮和一挺12.7毫米机枪,主炮系统的设计和生产工作将由土耳其机械与化学工业集团(MKEK)承包。MKEK集团过去与以色列国防工业公司(IMI)和韩国三星公司在大口径火炮方面生产合作,积累了大量技术经验,不过复制世界顶级的L55火炮仍然需要由韩国WIA公司(L55火炮授权制造商),甚至德国企业提供协作支持。莱茵金属公司研制的L55滑膛炮是当今世界上火力最强的坦克炮之一,也是北约新型的主战坦克标准配置。该炮初速可达1750米/秒,可使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具有更远的射程和末端动能,发射DM63穿甲弹可在2000米左右距离穿透81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好炮配好弹。虽然土耳其陆军在2007年底从莱茵金属公司获得了13000发DM63钨芯动能穿甲弹,不过SSM仍然授权MKEK集团提供新型弹药,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与IMI联合研制新一代的动能穿甲弹。

“阿尔泰”坦克的炮塔参考了K2坦克的设计,尾部设置较大的弹药存储舱。火炮和炮塔电力驱动稳定装置采用Elbit公司产品。“阿尔泰”坦克火控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由本国阿瑟兰萨(Aselsan)公司和奥托卡公司负责综合管理和集成工作。其中,阿瑟兰萨公司开发的“维尔坎”火控系统已经成功运用在了M60T项目中。该系统包括双轴火炮稳定仪、火控/弹道计算机,方向定位系统、第二代高清热成像仪、驾驶员夜视潜望镜、战场环境指挥控制信息系统等组件。该系统能够自动搜索/跟踪目标,在行进中瞄准远距离运动目标,还能够在战术坦克指挥员及其下属各部队之间提供快速的网络通信,帮助指挥员制订任务计划、指挥部队和持续更新战场态势情况,使“阿尔泰”成为一辆具备了全天候作战能力的信息化战车。

比起韩国K2主战坦克复杂的防护系统设计,“阿尔泰”主要靠模块化装甲组件担当防御大任,这也能够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土耳其Roketsan公司负责设计和生产工作,不过主要技术还是源自以色列“梅卡瓦”4主战坦克的模块化装甲防护设计,特别强调防御制导弹药的顶部攻击。此外,以色列还向土耳其转让了爆炸反应式装甲技术。不难想像,“阿尔泰”坦克仍然以被动防御为主。

结束语

凭心而论,“阿尔泰”坦克并不算是一个世界顶级主战坦克,更像一个舶来品。不过对于一个GDP不到200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能够制造远销十五国的装甲车,能够主导大型装备项目和参与主战坦克核心部件的研制,足以令同处欧陆的列强们刮目相看。无数次血的教训告诉世人,国防现代化是买不来的,穆罕默德的子孙显然也明白这样的道理。对于至今仍然徘徊在欧盟边缘的安卡拉,他们一方面渴望谋求融入欧洲大家庭,一面却需得到应有的尊重。“阿尔泰”坦克,既带给了土耳其人“鱼”,也给他们带来了“熊掌”。

编辑王瑾

猜你喜欢

安卡拉坦克土耳其
我也叫“土耳其”
超级坦克大乱斗
土耳其牧羊女
安卡拉禁止集会防恐袭
96B坦克的精彩瞬间
爆炸头
坦克新杀手
谈天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