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误区,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有效性
2009-12-29黄慧文
黄慧文
目前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存在不少学习误区,学生安全、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为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必须重视的课题。
一、引导学生走出信息技术认识误区
每次接手新生,我都对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习信息技术的情况做个问卷调查。每次调查都发现:有超过50%的学生回答熟练掌握的电脑技术只是打字、上网和打游戏,只有10%左右的学生能说出少量的软件名称及其简单的操作。至于信息技术主要用来干什么,大都觉得茫然。针对这种情况,在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前几节课,我着重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让他们深刻了解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走出学习误区。具体做法是:
首先,帮助学生揭开信息技术的神秘面纱。先讲述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然后介绍处理信息的手段或者工具的知识,引导学生描述计算机被广泛应用的事例。由此进入计算机的教学,从原始的计算机的构造及功能讲到当今最先进的计算机的构造及性能,让学生明白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的演变和性能的提高,了解计算机这个高科技产物的惊人发展速度,从而开启学生的好奇心之门。然后讲述计算机中的信息是怎样表示的,计算机是怎样处理信息的,信息技术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及计算机的安全问题等。
在此基础上,引出怎样正确使用计算机这个先进工具的话题。做到:一是注意讲解整个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让学生初步掌握硬件、软件的作用,纠正学生对计算机使用的错误认识,从“计算机只是用来上网玩游戏”的误区中走出来。二是以现在常用的操作系统软件为重点,让学生懂得自己所进行的操作都是通过操作系统软件来完成的。如此,为学生学习如何处理各种文字信息、理解文件及文件夹的概念、掌握磁盘上的文件及文件夹的各种操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际上,在整个信息技术课中,操作系统的掌握是一项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因为它是一座桥梁,连接着用户和微机,只有真正掌握了这项知识,用户才能安全、高效率地使用各种软件。
二、引导学生真实感受信息技术魅力
在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中,我常采用任务驱动法组织课堂教学。对每个单元的学习,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有关方法和技能后,以上机考试或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自己选择、设计并完成一个信息处理的相关任务,提交电子作品和说明文档,时间一般是2~3周。学生可以在课内、课外去搜集资料,构思设计,上机调试运行。如在学习《网络技术应用》的“动态网页的制作”后,教师先把自己运用动态网页技术做的一些精美的网页展示给学生,以激发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动态网页的兴趣。然后采用任务驱动法,把事先设计好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以网络为平台,通过自主的学习和探索,掌握一种动态网页的制作方法。同时,教师采取个别交流的方法,解决学生在运用这一技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对话、交流,共享学习成果。这样,可让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让他们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从而增强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欲望。
三、引导学生养成应用信息技术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养成应用信息技术的良好习惯,是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对WORD、EXCEL软件的使用,课堂只限于初步的认识和应用,但对于学生来讲,能熟练使用这些软件,对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是有很大帮助的。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加强对这些软件的进一步学习和钻研,力求熟练使用,以解决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再如对网络技术的运用,走出对网络运用的误区后,应引导学生从网络上寻找学习所需的资讯,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享受网络带给他们的学习快乐。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信息技术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日后的工作带来的巨大好处,从而让信息技术课教学从枯燥的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操作,转变为专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切实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