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思考和实践
2009-12-29沈黎明
中国教师 2009年14期
教师民主参与学校管理对建设现代学校无疑大有裨益,但现实中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状况不容乐观,考察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教师民主参与还没有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很多地区和学校尚未能结合各自实际,明确教师参与范围,设定参与程序和途径。二是一些学校领导在自身素质、民主意识等方面存在问题,或存统治心理,或存权威危机心理,或存狭隘的自尊心理。三是由于教师自身素质方面的原因使得参与水平不高,参与效果不理想。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认为,在教师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工作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管理观念,保障教师基本权利
笔者理解,保障教师“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实现,是推进依法治校,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扩大教师参与学校事务的必然结果。要实现教师对校长负责制的监督,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没有教师对学校决策和管理工作的知情,就谈不上参与;没有知情,教师也无从表达;而没有充分自由的表达,所谓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都是虚的,最终监督权也无法实现。所以作为校长,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一定不能把校长当做“官”来做。学校管理要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服务教师,形成将教师参与视为目的而非手段的观念。
二、健全组织形式,规范教师参与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30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作为校长,我充分尊重、信任广大教职员工,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积极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参与热情,充分调动他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学校开辟了校务公开栏,事先公布重大规章制度的草案及实施细则,提高工作透明度。学校定期召开教代会,通过教代会完善、修改、确立事前已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充分协商过了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这些程序的实施,使得学校的每一项规章制度的出台都经过了管理者的充分加工和消化,成为教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竞争的起跑线与终点线。事实上,我校近几年先后出台的学校改革的重大政策和方案等都经过了充分的民主协商和合法的程序,不是领导的“一厢情愿”,而是领导和教师的“两情相悦”。
三、完善沟通渠道,夯实教师参与基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学校组织结构向扁平化、网络化发展肯定是一种趋势。在扁平化组织中,每个班组和个人都是整个组64G+WrKg5L+1waFL9DS1ew==织网络的一个节点,它们独立平行。信息的传递倾向于“全通道式”,有利于教师及时获取学校信息,为他们的参与提供信息基础。近年来我校实行校务公开,设立校长电话、校长信箱,可以说是这方面工作的有益尝试。另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校在网上设立“校园360度”和“教育博客”,学校成员全方位地讨论和参与学校事务,自觉成为学校的主人。
四、引导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参与能力
教师参与学校事务可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但这种参与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基础。为此,学校应该引导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和信息,以便更有效地参与学校事务。我们着力引导教师进行系统思考,明确提出“学校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生活、共同成长的地方”,引导教师深刻理解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提高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也提高了教师以主人的姿态参与学校学校管理、监督学校事务的积极性。
另外,作为江苏省行知实验小学,我校一直在践行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诲,努力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不但在工作上给教师足够的人格尊重,也在生活等多方面给予尽可能多的关心与帮助。凡在我校工作的教师,都切实感觉到学校良好的人文环境。工作之外,大家不用花费更多的“心思”去搞人事关系,同事之间以诚相待,互相不存芥蒂。应该说,这种宽松的人文环境对教师开诚布公地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支塘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朱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