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的概念与内涵探析
2009-12-29王涛
中国市场 2009年1期
[摘 要]自主创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转型挑战的特定背景下提出的国家战略举措。本文从我国提出自主创新的理论和现实背景出发,探讨了自主创新的概念和内涵,就近年来学术界关于自主创新的科学技术创新论、知识产权论等争论观点进行了比较,并从战略角度对自主创新概念的内涵、外延和特性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关键词]自主创新;技术创新;概念与内涵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1-0099-03
当前,我国已进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随着国家对自主创新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有关自主创新的理论研究在国内迅速升温。但是,自主创新的理论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本文试图对自主创新的概念与内涵加以讨论和界定,以期推动自主创新的理论研究。
1从创新到自主创新
创新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熊彼特创造性地提出创新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的系统创新理论。他在1912年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包括:①开发出一种新的产品或者提供一种产品的新的质量;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一个新的市场;④获得一种原材料或制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⑤实现一种新的组织形式。熊彼得的创新概念涵盖了一切可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活动,其目的是要产生效益,获取利润。熊彼特的研究成为激发经济学家转向创新领域研究的源泉(R.R. Nelson,1996)。之后,有关创新的研究迅速崛起,许多重要理论开始形成,如创新的链环式模式、创新路径依赖性、A-U模型、创新系统等。概括起来说,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主要是开发性研究,70年代至80年代初是系统性研究,而80年代至今是综合性研究。
2 对“自主”的理解
要对自主创新有一个正确的理解,首先要了解自主创新产生的时代背景。“自主”是针对“引进”,即针对我国在过去一段时期内过分依赖引进技术而言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是建立在大量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和产品,出卖廉价劳动力、土地及其他资源的条件之上的,经济增长的质量并不高。我国的技术引进在较大的程度上陷入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自身努力不够,坚持创新不够,并且以为我国可以不用承担创新的成本而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扩散中获益。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现实挑战,外贸依存度持续增长,贸易摩擦日益凸显;企业创新能力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在国际竞争中备受遏制;发达国家为了削弱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对我国的产业关键技术和军事科技实行封锁战略,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自主创新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提出的,标志着我国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理解这个大背景是理解“自主”二字的基础。
对自主创新中“自主”二字的含义应如何理解?邬贺铨院士的解释有一定的代表性:“从政治、经济方面讲,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永远处于被动的地位。自主创新实际上是国家的自主,是站在整个国家利益上的自主,代表国家自立于世界之林能力上的自主。”因此,“自主”就是强调中国人要自立自强、勇于创新,不能总想着“买”或者“借”外国的先进技术。路风教授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自主”的意义:“自主创新的概念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发明,之前已经在日本和韩国出现……创新只能自主,这对技术先进者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但对技术落后者来说,必须强调自主是因为赶超需要勇气。”
笔者认为,自主创新不等同于自己创新。自主创新中的“自主”一词并非指完全依靠本国的力量一切从零起步,什么事都自己做,更不是为了回到封闭的“自力更生”,它主要强调的是在经济开放的环境下“不依赖别人,不受别人控制”,它并不排除向别人学习的意思。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国际环境下,关起门来自己搞创新不但不利于技术的发展,反而会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大。我国政府提出的自主创新是指在开放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在充分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的科学技术成果基础上的自主创新。“自主”的真谛在于创新的主动性。
3 对自主创新概念与内涵的理解
自主创新是一个内涵和外延极其宽广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对自主创新内涵、本质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四类观点:
第一种观点把自主创新的内涵定位在狭义的科学和技术创新方面。认为自主创新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有的学者则直接指出,自主创新中的创新就是通常所说的技术创新。施培公 (1996)这样定义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具有不同层次的含义,当用于表征企业创新活动时,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自身努力,攻破技术难关,形成有价值的研究开发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成果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的创新活动。当用于表征国家创新特征时,是指一国不依赖他国技术,而依靠本国自身力量独立研究开发,进行创新的活动。
第二种观点不仅对自主创新的外延做了明确的界定,而且对其内涵也做了更为广义的解释。持该观点的学者批判性地指出不能把自主创新理解为科技实力、成果和专利数的复合体,自主创新不等同于科技发明创造。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些学者也注意到自主创新绝不是单指技术。正是立足于这样的内涵,谢燮正进一步从外延上指出:自主创新不同于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必须包括选择发明和科技成果,使逐步成熟到适合于生产应用,以至于市场成功,还必须包括根据市场和生产需要去开发技术的各种努力。周光召认为:不可狭义地理解自主创新的概念,平常人们对技术创新强调较多,但自主创新不能等同于技术创新,利用知识提取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收益,才是创新的深层次要求。王元(2005)认为自主创新是一个经济过程和市场实现的过程,其本质特点在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过程。
第三种观点是把自主创新的本质看成是否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并形成自主研发的能力。吴贵生认为:自主创新就是指创新主体通过自身的努力在R&D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攻克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该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运用,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的创新实践活动。柳卸林(1997)认为自主创新是“创造了自己知识产权的创新”。毛建军认为:自主创新就是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获得有利的贸易和国际地位,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实现。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进一步认为:自主创新主要包括渐进的自主创新和根本的自主创新。两者的共同点就是具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
第四种观点则是反对“知识产权”论的。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是通过对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关系的比较来界定自主创新的内涵的。在他们看来,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是一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但二者的实质是一样的。自主创新的含义是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来完成技术创新全过程,特别是关键技术上的突破要由本企业来实现。模仿创新则是企业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行为和创新思路,吸取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引进购买或破译其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和进一步开发。二者的区别关键在于模仿创新是在率先创新者具有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基础上的“模仿”,是在别人工作基础上的进一步努力,也被称为“二次创新”。自主创新模式就其本意来讲是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和探索而产生的内在的技术突破,特别是对核心技术的突破是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创新未必一定能产生自主知识产权。模仿创新也未必不能产生自主知识产权。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自主创新”概念尚处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状态。在不同的场合下,人们用“自主创新”所表达的意思差别很大,要下一个明确的、能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是不容易的。
为此,笔者提出如下观点,作为对“什么是自主创新”这一重要问题的理解。
3.1 要从国家战略高度上认识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在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转型挑战的特定背景下提出的概念。对自主创新概念的理解不仅是从学术概念上,而且最主要的是从国家战略上进行阐释,自主创新是对重要战略信息的传达,在某种意义上,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它远远超过了学术概念本身。
3.2 正确认识自主创新的内涵与外延
自主创新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的自主创新就是指技术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三个方面。广义的自主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非技术创新,如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等。自主创新的实质是受创新主体控制的创造新的社会经济价值的过程,技术创新是自主创新的核心。非技术创新对技术创新全过程的实现起着强大的支持作用,在某些情形下,其作用甚至超越了技术创新本身。
在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初期实践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过于严格地限制自主创新的外延,这会将大量的创新活动排斥在自主创新之外,让人觉得“自主创新”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即,这十分不利于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创新行为,且脱离了其产生效益,获取利润的本原。另一种倾向是,要防止因自主创新概念的过度泛化或多元化而忽视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这一真谛,从而使创新活动失去持久的竞争力,而“创新”本身也成为一个简单的“口号”。因此,科学界定自主创新的外延,有利于正确指导我国创新政策的制定和创新活动的实施。
3.3 狭义的自主创新,即技术创新的内涵的理解
第一,自主是前提,即要发挥创新主体的主动性,掌握创新的自主权和控制权;第二,创新是要害,即要运用知识产生新变化,取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价值;第三,知识产权是关键,即要通过专利等方式获得技术方面的竞争优势;第四,创新能力是核心,即要十分重视在创新实践中培养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
3.4 自主创新的特性
自主创新具有技术突破的内生性、技术与市场的率先性、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在性、科技与经济的融合性等特点。除此之外,自主创新还具有以下特性:
一是系统性,从宏观层面上看,自主创新既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又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涉及许多领域诸多环节,国家要建立自主创新国家战略体系,从微观层面上看,企业将自身纳入自主创新国家战略体系中,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中介等合作开展创新活动,实现其主体价值,其活动受到系统内环境和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需要通过系统优化才能取得成功。
二是价值性。判断自主创新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之一,就是自主创新的成果是否得经过产业化和市场化后得到社会的承认,实现其社会经济价值。
三是新颖性。自主创新要以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模式为起点,其目标是取得新成果,产生新变化。
四是高风险性和长期性。自主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风险很大,难以保证必定成功,因而需要宽松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更需要风险投资的支持。同时,创新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不能操之过急和心浮气躁,一旦选定目标就要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 尚勇.从科技经济两方面把加强自主创新落到实处[J].中国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