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场PK东阳市场
2009-12-29颜菊阳
中国市场 2009年21期
自义乌成为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以来,每年义乌政府及市场主管方接待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团体的取经学习者,都不下数百例,而照义乌模式,东阳市场在义乌附近也开了个类似的商品市场。
对抵制东阳世贸城的义乌人来说,这座跟义乌仅6公里之隔的专业市场是冲义乌小商品市场而来的重复建设,会以低价竞争模式冲击义乌市场的发展。而东阳人却据理力争要依托义乌错位发展、携手并进,共同壮大浙中市场群。
一座商城的出现就像是一个火药筒,把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的义乌市场的土地瓶颈、高铺位租金、市场经营模式及背后的浙中市场群行政区划利益的相争引爆。而这,仅仅是开始。
义乌人的忧虑
在东阳世贸城开市后,义乌政府官方的“抵制”、民间的“忿忿不平”从幕后转到台前,并持续升温。
在义乌人眼里,东阳世贸城就是义乌国际商贸市场自创设以来遭遇到的最强有力的竞争伙伴。
从东阳提出“开发兴建世贸城的设想”之始,义乌方面从上至下的神经一直就处于高度紧绷状态。
几乎公开的事实是,2006年8月上旬,东阳世贸城在义乌城区投放二三十个路牌广告和4辆公交车、200辆出租车车身广告,不到一个星期,义乌工商部门以涉嫌违法为由紧急叫停。
义乌市政府及小商品城管委会曾召开了内容为针对东阳世贸城商讨对策的紧急会议。此外,义乌市党政代表团走访东阳,要求建立每半年召开一次的东阳义乌联席会议制度,通报双方的重大举措、部署和工作安排,以及需要对方协作配合的事项、要求和具体内容;提出并确认需双方共同协商解决的议题;督促协调落实具体事项等。义乌有关部门又做出最迟在搬迁改造宾王服装市场的计划,决定在异地重建一座更高规格的6层到8层楼的服装采购中心,并将上调到期商位租金的计划再度搁浅。
有义乌的网友认为,东阳世贸城的兴建已使义乌服装行业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建议义乌有关部门吊销转场东阳商户的营业执照。
东阳的“可乘之机”
能引起义乌这个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的高度紧张,东阳世贸城确实“来头不小”。
2007年10月23日,东阳世贸城开业后。义乌部分商户开始选择退掉市场铺位转而投奔东阳世贸城。而义乌宾王服装市场的700余家经营户更是集体前往东阳世贸城登记,在义乌市场商户中掀起轩然大波,也引得义乌政府做出上述动作频频“抵制”。
面对一个强势的义乌市场,新开业的东阳世贸城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显见的原因似乎只有一个:租金优势。
卖掉义乌福田市场摊位而转往东阳世贸城的义乌商户老李这样比较义乌福田市场和东阳世贸城的价格:“福田市场9平方米商铺5年的租金约50万元,平均每年10万元;东阳世贸城一期项目商铺面积在13.5~36平方米,售价在8.1~58万元。”而且东阳世贸城的商铺还是50年一次性买断产权。“我的上下游客户都没变,但房租减少很多,物流成本基本持平。”对比东阳与义乌。许多如老李一样转投东阳的商户都觉得“冒险”人驻世贸城是划算的。
不过,东阳市长江跃进强调,东阳世贸城“不是复制义乌市场”,东阳有较强的工业基础与商贸传统。仅在义乌经营针织内衣的东阳籍经营户就达750余户,占义乌市场的一半以上。
选择从义乌市场回到东阳的商户告诉记者,早些年全国各地就约有七八万的东阳商人,20世纪80年代初东阳就有市场,那时义乌、东阳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亦相差无几。但由于未得到当时政府的引导和前瞻性的重视,东阳的商贸经济没能形成产业。而义乌却先发而起成为商贸强市。东阳与义乌往昔对照的落差,至今仍是诸多东阳人内心的痛。
点评:·一向由信又颇为大气的义乌人为何偏偏与一衣带水的邻居兄弟过不去?问题症结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义乌国际商贸城商位价格不断高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若不加解决日益滋生的“炒摊位”现象,而一味怨天尤人,只能将这场两败俱伤的战争无休地进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