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连锁的“形似”与“神似”

2009-12-29

中国市场 2009年27期

  摘要 农村连锁经营在商务部“万村千乡工程”的推动下,发展迅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引发了农村连锁“形似”与“神似”之争。本文从历史观、科学发展观与社会和谐观出发,运用辩证方法对农村特定经营环境中的“连”与“锁”及其表现出来的“形似”与“神似”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农村;连锁;问题;形似;神似
  中图分类号 F71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432(2009)27-0018-03
  
  在连锁经营理论中,一般把“连”看做是连锁经营的表象特征,称之为“形”,把“锁”看成是连锁经营的内在特征,称之为“神”。“形”与“神”的统一,是连锁经营成功的标志。在政府强力扶持和企业大力运作下,我国农村连锁发展迅速。随之而起的是对农村连锁“形似”与“神似”问题的争议。对“形似”问题,持否定意见的不多;对“神似”问题,持否定意见的不少。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笔者从历史观、科学发展观与社会和谐观三方面谈一点粗浅看法。
  
  1 农村连锁“形似”与“神似”的由来
  
  农村连锁的“形似”与“神似”问题与连锁经营的基本理论直接相关。
  所谓连锁经营,是指在统一经营字号下,由总部领导若干门店或分支机构进行规范的生产经营活动。连锁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其本质是把现代化工业的大生产原理运用于现代流通业,实现流通活动的标准化、统一化、专业化和简单化。连锁经营一般具有10个基本特征:
  ①统一店名;
  ②统一标识;
  ③统一店貌;
  ④统一服务规范;
  ⑤统一广告宣传;
  ⑥统一进货;
  ⑦统一售价;
  ⑧统一配送;
  ⑨统一核算;
  10统一管理。
  现代连锁经营理论一般把①至⑤作为“连”的特征,把⑥至⑩作为“锁”的特征。进而认为“连”是连锁经营的表象特征,“锁”是连锁经营的内在特征。表象特征称为“形”,即连锁企业的外在形态;内在特征称为“神”,即连锁企业的经营本质。一个连锁企业经营得越成功,则其“形”与“神”的统一程度就越高;反之,“形”与“神”的统一程度就越低。
  把现代连锁经营的上述理论运用到我国农村连锁中,就要求农村连锁“形”“神”统一,也就是说,农村连锁既要“形似”,又要“神似”。然而细细观察,会发现农村连锁存在不少不协调现象,特别是“神似”方面,存在的问题似乎就更多。
  
  2 农村连锁存在的“形似”与“神似”问题
  
  农村连锁,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产物。其发展大约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如:上海的农工商超市集团1997年进入上海市郊农村,1998年进人市外县城,2001年开始有计划地发展乡镇小型超市,其特色是全部店铺皆为直营店;浙江供销连锁超市有限公司也于1997年开始向农村进军,在乡村中主要以特许加盟方式开发连锁店;江苏的苏果超市1998年4月先以特许加盟方式推进,从2002年起苏果直营店开始进入县城,加盟店发展则推至乡镇。此后,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特别是商务部开展的“万村千乡工程”的鼓励、推动下,全国各省、市的连锁企业纷纷涉足农村市场。
  连锁经营进入农村市场,那么其“连”与“锁”的实际状况如何呢?或者说其“形”与“神”的结合情况怎样呢?对此,大多数人认为,进入农村的连锁企业,无论是直营店还是加盟店,在统一店名、统一标识、统一店貌、统一广告宣传方面,基本上是“连”了起来。这在农村连锁门店中可以直接观察到。有了“连”,就有了“形”。虽然在“形”上并非不存在问题,比如“统一服务规范”方面尚有欠缺,这在特许加盟店中尤为明显,但是就农村连锁的“形似”而言,已无足轻重。议论的焦点是“神似”问题,也就是说“连”了,是不是也“锁”了,持否定意见的质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配送问题
  城市各连锁分店的货物是由总部或总部领导的配送中心直接补货和配送。其方式为:各连锁分店的POS机终端记录的销售信息,实时传输至总部数据库,总部计算机终端根据各分店的销售数据自动提示补货数量,同时计算出最佳配送线路。这套严谨、科学的配送系统是以发达的城市信息化技术为依托的。然而这套网络化的数据库存管理模式,还不符合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信息发展水平。因此,农村,特别是乡村的各连锁门店。在补货配送方式上还不可能实施这种连片的、整体性的准时性管理。其补货的样式还停留在传统的单体式的经营模块上,现代化的配送在这里无用武之地。城市环境中的“统一配送”,在农村经营环境中似乎成了空中楼阁。
  2,2进货问题
  在补货配送中出现的问题很自然地影响到了总部的“统一进货”。城市连锁分店的所有POS机终端分分秒秒地在向总部传递信息,总部的计算机终端则自动提示进货数量,统一的采购计划也因此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而农村各连锁门店由于缺少这套信息化自动生成系统,进货的数据也只能按传统的方式或按周或按月甚或按季上报总部。因此。连锁总部原有的精确到时点的统一进货数量、统一进货时间也就大打折扣,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库存的合理安排。于无形中增加了库存的费用。
  2,3核算问题
  核算数据来源于成本数据和收入数据。具体地说,由进货成本、库存成本、劳动力成本、销售收入等构成。城市连锁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控制在以天为单位进行核算。而农村连锁各分店由于受制于落后的信息化条件,大多数还处于传统的单体管理状态,无论是进货成本还是销售收入,总部都难以做到实时控制。因此,现代连锁企业的统一核算优势,在农村特定条件下就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2,4管理问题
  在配送、进货和核算方面存在的不协调,也把统一管理的问题凸显出来。由于现代化硬件和软件设施在农村经营环境中还难以应用,使连锁经营所必需的管理信息缺失。或者滞迟、延误,干扰了管理的有效性。这一问题,不仅对“锁”产生影响,同时对“连”也产生副作用。比如,店容店貌问题、卫生问题、食品过期问题等都会因信息的不畅通而得不到有效管理,有些加盟店还出现虚抬价格的现象,甚或出现假冒伪劣商品上柜。
  以上问题,即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核算和统一管理,被普遍认为是连锁经营的核心。与城市连锁相比较。农村连锁在这些核心问题上出现的状况,引起了人们的担忧,也是目前否定农村连锁“神似”的主因。
  
  3 对农村连锁“形似”与“神似”的认识
  
  上述的“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核算”和“统一管理”问题在农村连锁中客观存在,但是能不能说我国农村现行的连锁经营是“连而不锁”?或者说是“形似”而非“神似”?进而推出我国农村连锁发展过急、冒进的结论呢?本人对此不以为然。
  3,1以历史的观点认识农村连锁的“形似”与“神似”
  从世界范围看,近代连锁企业距今有150年历史。第一家近代正规连锁企业是美国的“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1859年诞生于纽约,至1865年,“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的连锁店发展到25家,并开始增加食品经营,也获得成功,到1880年,该公司已拥有连锁店100家。而Internet网络技术产生的最早时期是1969年,当时运用于美国的军用计算机上。Internet网络的商业化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至1995年才彻底商业化。显然,连锁经营的产生早于商业化网络信息技术将近140年。在这140年中,连锁经营以自己独特的姿态飞速发展至世界各国,“连”与“锁”的问题在这一阶段是统一的,也是毫无争议的,虽然其经营管理的方式仍然带有传统的印记。这与我国现阶段的农村连锁经营有相似性,也就是说,美国的连锁发展经历了一个并无网络化信息技术支持的阶段,因此,我国农村也可以经历一个无网络化信息技术支持的连锁发展阶段,何况对于连锁总部而言,现代化的连锁经营手段与140年前相比,毕竟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能认为农村连锁是“连”而不“锁”。其实,这恰恰是农村连锁在特定环境、特定tyCvTdcpDS5G0NxSqPuwdQ==阶段中“形”、“神”的特定统一。
  3,2以科学发展观认识农村连锁的“形似”与“神似”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农村现阶段的“连”与“锁”,恰是科学发展观在“形”、“神”统一问题上的具体体现。一是农村连锁体现了农民之本。分布于乡镇的各连锁直营门店完全执行总部的经营意志,彻底杜绝了假冒伪劣商品,而各加盟店的绝大多数也在总部的规范和监控下基本杜绝了假冒伪劣品,极大地保障了农民的利益,这是以占2/3农村人口为本的直接体现;二是农村连锁与农村环境相协调。农村人口分散、购买力弱、运输条件差、信息化水平低,这些条件决定了农村经营环境的特定层次。若以城市连锁特征来看农村连锁,显然会觉着处处不协调。然而,当我们从农村环境看农村连锁,则目前这种带有传统经营色彩的连锁方式是合乎农村现阶段实际的,因此是和农村连锁环境相协调的;三是农村连锁可持续发展。连锁经营有一个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过程,就像19世纪60年代建立的美国“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和20世纪60年代建立的沃尔玛公司一样,也是经历了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我国农村连锁也正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不能以高级形态的事物特征来看待低级形态的事物特征,因为不同阶段的事物特征不能等同视之。同样,我们也不能以高级形态的连锁现象来观察低级形态的连锁现象,从而得出“连而不锁”,或者“形似”而非“神似”的结论,因为两者不能画等号。
  3,3以社会和谐观认识农村连锁的“形似”与“神似”
  胡锦涛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农村连锁经营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部分,也是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之一。从我国的经济与社会而言,“长腿”指的是“经济”,“短腿”指的是“社会”。但是仅从经济而言,城市经济是“长腿”,农村经济是“短腿”。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是跛腿,是走不快的。将先进的城市连锁经营业态延伸至县镇、乡村,本身就是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偏远地区、落后地区的传播,是打造和谐社会的一条新途径。在整个延伸过程中,连与锁的问题或者说“形似”与“神似”问题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其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在初期,“连”比“锁”更重要,无“连”必无“锁”,“连”是“锁”的前提;同样,在初期,“形似”比“神似”更迫切。无“形似”必无“神似”,“形似”是“神似”的基础。其实,不仅在农村连锁经营中是这样,即使是在城市连锁发展中,在发展的起始阶段,也是先注重“连”,后注重“锁”,只是这个时间差在城市环境中大大地缩短了。因此。在不同的经营环境、不同的经营时期,“连”与“锁”或“形”与“神”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不同的。在农村连锁前期,“连”是主要方面,“连”了,则“锁”在其中了,“连”与“锁”的统一是以“连”为主导的;后期,则以“神似”为主要方面,以“神似”来体现“形似”与“神似”的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