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天坛脚下走来
2009-12-29江一平
中国商人 2009年5期
时下北京台的一个节目“北京记忆”正在连播,记述的是解放之后北京城的各宗情节,让身处这个大都市的我们又禁不住回到了过去的岁月,沉浸在过往故事的回忆之中。
在其中一期的节目,我看到北京的天坛,红墙金瓦,庄严肃穆,历代帝王竞相膜拜,这里是皇族气息的象征,这里有九天揽月之宏大,这让我回到了我的童年,回到了脖子上带着红领巾,唱着红太阳,在天坛的草坪上与小伙伴嬉戏玩耍的无忧童年。
就在这期节目播出不久,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北京强峰胜鑫水产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徐后群先生。他的故事令我动容,更加巧合的是,他的故事也与天坛紧密的联系着。就在笔者还在与儿时的小伙伴在皇家帝坛无忧的享受着温暖的阳光的时候,他的故事开始了….
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40岁上下的中年男子,身材魁梧,举手投足温文尔雅。这让我很难把他将他的过去联系到一起。
徐后群出身清贫,为了养家糊口,上世纪80年代初,他便只身坐上北上的火车,来北京打拼。从老家出发时,他的身上只带了120块钱。来到北京城,大都市的繁华与高效几乎将他淹没,为了生存,他来到一家建材公司打工,那时的他,正如众多的北漂族一样,过着艰苦但也算规律的生活。
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聚会时,有人聊起现在正在做水产生意,收入可观。坐在一旁的徐后群记在心头,回到家里,他仔细想了整整一个晚上,认为北京属内陆城市,所有的海产品都需要从外地运输过来,俩地存在价格上的空间,认为这个事情应该有的做,于是,仅仅一个晚上的时间,他便做出了一个决定——做水产批发。也正是这样一个决定,为他今后的二十几年定下了基调。
东挪西凑拼了些钱,便在北京的天坛墙根下的红桥市场开始了自己的营生。一个不到7平米的摊位,徐后群开始了他的奋斗。
每天早上不到4点就起床,然后骑着自制的运输工具(自行车的后座焊上铁架子,用来装鱼),到位于丰台的冷库去上货,紧接着再把货送到西单的一个小饭店,日复一日。在不需送货的时间里,他便站在摊位前,和众多的小商小贩们一样,吆喝着招揽生意,无论冬夏,年复一年。徐后群说,那时的条件真的很差,苦真是吃尽了。最早的红桥市场条件简陋,顺着天坛的城墙打起简易的大蓬,上千商户云集其中。冬天,寒风刺骨,由于经营的又是与水打交道的买卖,他的手起满冻疮;夏天,烈日炎炎,大蓬里仿似桑拿房,汗水浸透了衣背。但他一直坚持着,从未想过放弃,因为他坚信,靠着自己的坚韧,他一定会在水产领域打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天下。是的,坚韧,就是凭着这份坚韧和执着,在20多年后的今天,当初的同行都纷纷转行或者中途放弃的情况下,徐后群依然坚守着他的阵地,并最终真的打出了一番属于他自己的天地。
转角出现在1995年。那时红桥市场改造,原先的大棚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大型的商场。应该说,条件比过去强了很多,大家的日子也相对好过了些。一天下午,徐后群和往常一样清理着水族箱,并不时地招呼着过往的客人推销着自己的产品。这时,一个中年人走到他的摊位前,漫无目的的看着。徐后群如往常一样做着他份内的事,这个人问了很多问题,徐总耐心为他解答所有的疑问,到最后,那个人没有购买徐后群的水产品,而是留了老徐的联系方式,然后就走了。
后来,突然有一天,徐后群接到了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的电话,说要从他那采购一批水产。徐后群一时间摸不到头脑,当走进总局办公室的那一刻,他看到了那天到他摊位前问讯的那个中年人,明白了一切。自此之后,徐后群总是会接到总局这边的单子,他的生意开始有了一个质的改变。由于他的产品价格公道,质量一流,并且服务到位,到后来,北京强峰胜鑫水产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了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水产类指定产品,徐后群的海产品和训练局的运动健儿们紧紧的绑在了一起。随着产业的渐渐做大,看着体育健儿们在世界赛场上为国争金夺银,强峰胜鑫水产又做出了重大的决定:每年向体育总局赞助大量的水产品。用徐后群的话说,他想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有了体育总局指定产品的这块大招牌,强峰胜鑫水产的买卖好做了,很多大的机关都主动联系到徐后群,希望跟他签定长期的水产供应合同。一时间,原有的冷库满足不了库存的需要了,他便重新购置更大的库房。现有的车辆满足不了更大的业务需求了,购买更多更先进的汽车。继体育总局后,徐后群的海产品又走进了各大企事业单位,甚至进了人民大会堂。企业终于做出了规模,他的主战地,也从天坛的墙跟下,走向了北京城各大海鲜市场,从而,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忙碌的徐后群,只不过,这次的他,不用再亲历亲为的骑着自行车送鱼了。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曾问过徐后群下一步的打算,他神采飞扬的说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当我问到他是否会转行时,他停了停,脸上的表情显得很坚毅。他说他不会退出海产这个行业,无论将来的市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无论未来自己新的领域会在哪里,但海产生意永远会是他的主战场。当他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我体味的出,这里更多的并不是从财富、金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更多的是一份对海产生意的情缘。这里充斥着太多的苦与泪,这是他为之奋斗了20几年的战场,见证着他的人生轨迹,奋斗历程。因此,他不会放手,执着着守住这片阵地,也许只是为了象征,象征自己的曾经吧。
这次的交谈并不象采访,其实这更象是朋友间的聊天,或者说是一个长辈向一个后生讲述了一段他的故事。应该说,是体育总局一个工作人员那次不经意的红桥市场之行改变了徐后群的命运,让他从此走上了一个台阶。我曾多次问及这次体育总局在众多的商户中徐后群被最终选定的根本原因,徐后群没有说出太多的因缘,只是一再强调这也许是机缘的巧合,他一直把此归结为缘分,儒雅气十足。其实,他不说,但我们清楚,这次的机缘并非巧合,这是徐后群多少年如一日的苦乐的回报,这是他踏实做事,严谨诚信的性格为他带来的必然。这正应验了一句老话:天道酬勤。
应该说,徐后群的成功来自于他的勤勉,坚韧和执着,其实这也正是许多中国商人所具备的品质。纵观徐后群的事业历程,坦白的讲,并无太多的惊艳:一个穷孩子,怀揣几十元钱,背井离乡去一个大的都市闯荡,最后几经磨难终成正果。这样的情节并无特别之处,很多成功的中国商人都曾有过相似的奋斗经历。而徐后群最可贵之处,是他20年的坚持,并且坚持在一个行业里,没有反复,没有行业选择的摇摆,最终走向他的成功。应该说,如果从财富的绝对值或者企业的绝对规模上来说,徐后群与这本杂志的人物定位尚有差距,但既然我们讲述的是中国商人,而中国商人身上的那份勤勉与执着又在徐后群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那么,他就应该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用来鞭策后来之人。在海产品的世界里,徐后群踌躇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