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问题导向法教授“公共政策学”

2009-12-28涂晓芳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公共政策政策分析

涂晓芳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公共政策学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学者认为,中国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应该强化问题意识,关注政策现实,认为公共政策研究如果离开了现实,缺乏对公共政策现实的回应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还有学者认为,“西方积累的实证调查研究以及衍生的实质理论解说并不能简单地应用于我国的实质性政策分析。寻找适用于本土经验的理论方法,需要我们自己进行扎根本土的经验性研究和实证调查”。由此可见,公共政策学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

一、政策问题导向法的实施

1.现实政策问题的选择

教师在讲解完“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后,应将学生自由分组,让学生通过报纸、网络等新闻报道以及对日常生活的了解,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现实政策问题进行分析和评论。内容主要包括:公共政策的理论、中国的主要政策问题以及对自己家乡的一些事件进行分析,如瓮安事件、大学生“村官”政策等。

2.课堂讨论

在课堂讨论之前,让学生准备两部分内容:政策问题描述与政策问题解析。政策问题描述主要是讲述公共政策的有关事件,包括政策出台的背景、过程、政府官员的做法、社会各界的观点等。在政策问题解析中,让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结合理论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通过讨论,学生用政策理论分析现实问题,使课堂讨论和阅读文献变得更加有趣,学生的分析和辩论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享有充分的话语权和表达权,能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以尊重、平和的态度进行教学沟通和学术讨论,为学生建构了一个开放、宽松、积极的学习空间。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让学生认识到具备宽广知识视野的必要性,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吸收知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当中进行思维发散、头脑风暴,使学生的内在认知结构被充分激活、展现,实现从知识再现型向知识创造型的飞跃,而且通过课堂讨论和情境设置的方式,使学生置身于复杂的公共管理现实环境中,感受到公共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中的各种压力与复杂性,具有很强的体验性、探索性。例如,2007级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在讨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问题时,有学生提出应该建立谈判机制。在建立什么样的谈判机制的问题上,学生结合地租地价理论、博弈理论以及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具体状况,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提出了谈判主体系统、谈判服务系统和谈判控制系统的3个框架。通过讨论,不仅学生对此问题有了深入理解,对教师也有很大启发。

3.访谈和会议

要求每组学生就所选择的政策问题进行访谈,或者参加相关会议。学生可以采访有关政府官员或者NGO领导人,如果可能,可以参加政府、NGO或者其他社团组织的会议。通过访谈和参会,可以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各方参与者的立场。学生也认为,访谈和参会能够帮助他们确定各利益相关方。例如,有学生选择“中国NGO在维护公民健康权方面所起的作用”,通过对北京爱知行健康教育研究所进行调研,了解了它的成立背景、发展历程、活动方式、活动效果以及遇到的障碍等。有些学生选择“城中村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通过大量的调查,确定了城中村社区治理的3种模式——以珠海为代表的市场化模式、以广州为代表的村集体主导经济模式和以北京为代表的政府导向模式,并从治理主体、运作模式、适用性3方面进行比较,最后写出了相当不错的报告。

4.论文报告

论文报告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研究文献和对事实材料的研究,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最后提出解决方案(如下表所示)。通过撰写论文报告,训练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3年来,有很多学生写出了相当不错的论文。例如:有的学生选择“城市拆迁中的利益冲突和平衡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地区拆迁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城市拆迁中利益主体的博弈行为,提出了城市拆迁中利益关系的平衡对策。

5.读者来信

学期结束,鼓励学生就所研究领域给政府部门或者媒体写一封信,提出针对某个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让学生知道,他们在这个领域是专家,应该贡献出他们的想法。学生也乐意看到他们能用所学服务社会。曾经有学生的信件在《新京报》“读者来信”栏发表,带给了他们很大乐趣。

问题讨论和课程论文都是通过学习团队来完成的。团队学习可以充分挖掘和释放学生群体中蕴藏的知识能量,让每名学生都能分享其他同学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

二、学生评价的效果及反馈

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对两届“公共政策”课程的学生(共83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问卷中笔者也设计了开放式问题,让学生回答他们不满意而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学生认为,在调查和论文写作过程中,文献阅读量太大;有近1/4学生认为,准备访谈花了不少时间,但实际上通过访谈对政策问题的了解帮助不大,接受访谈的人常常不太认真对待他们的问题。

综上所述,运用问题导向法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把政策理论和政策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公共政策的形成过程、公共事务决策过程及其管理主体的角色选择等的研究分析,学生能够理解公共事务运作流程、方式、目标等内容,加深对公共事务管理规律的认识,培养批判性思维与概括能力,训练试验性、直觉性的推理过程,改变旧有的思维模式,是能够把认知性和感受性的学习方式很好地融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张 雯]

猜你喜欢

公共政策政策分析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公共政策中社会排斥的产生根源及其防范对策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公共政策视域下精准施策问题探究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价值实现及作用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