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对待企业团队中的攀比心理
2009-12-28卢世鑫
卢世鑫
摘要:当前团队精神成为各企业的核心,一个有高度竞争力的组织,包括企业,不但要求有完美的个人,更要有完美的团队。文章分析了企业团队中的攀比心理形成的原因,及如何对攀比心理进行教育以及正确的引导,并相应地提出战略性建议。
关键词:企业团队;攀比心理;公众承受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9-0068-02
对于企业团队中出现的互相攀比心理,大惊小怪不必,听之任之不可,应当给予正确认识和引导。
自古而今,攀比心理,人多有之。从大处说,中国古代多次农民起义都以“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昭告天下,掀起革命风暴,推动了改朝换代;近代资产阶级则以“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发动平民群众,共同参与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地推翻了封建王朝数千年的统治,便是有力的证明。由此可见,人们的攀比心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化作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从小处说,对每个具体的人而言,如果没有任何一点攀比心理,彻底安贫乐道,甘居人下,就会缺乏人往高处走的内在动力,那谓之傻。对一个企业来说,允许一定限度攀比心理的存在,同时又能实事求是灵活处理具体问题,则是加强互相监督和建立制衡机制的需要。所以又可以说,攀比心理,应当有之,神话小说《西游记》里的齐天大圣,便是对攀比心理最典型的艺术概括。
但是,以上我们只是说到了问题的一面。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攀比心理也是一样,在一定条件下有积极作用,在另一种条件下则有消极作用。譬如一个企业,或任何一个别的什么单位,如果同事之间,或“同僚”之间,或上下级之间,凡事都人人互相攀比,那就麻烦了,比工资、比待遇、比享受、比清闲、比芝麻换豆,寸步不让,比来比去的结果就可想而知,关系一定十分难处,事情一定十分难办,单位领导就会因此而陷入矛盾的旋涡,越想摆平而越发摆不平。物极必反,凡事就怕走极端,在这种条件下,攀比心理就起着一种影响团结、影响工作的消极作用,变成了破坏我们共同事业的腐蚀剂。
事实上,对于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不平衡,恰恰需要用平静的心态去理解。俗话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每个人,十根指头还有长有短。用一位哲学家的话来说,世界上根本不可能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我们这个世界有天上地下之分,东西南北之别,里外方圆之妙,这才相互对应,相辅相成,相克相生,相互联系,构成了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相映成趣、和谐共鸣的美丽画卷。所以,不平衡是绝对的、普遍的、永久的,平衡则只能是相对的、局部的、暂时的。从不平衡走向相对平衡,再从相对平衡走向新的不平衡,事物就在这互相矛盾、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互相激发中逐步进化,由低级层次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不平衡现象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因为它是孕育事物发展动力的源泉。
同是在一个社会条件下,有的人住黄土高坡,有的人住千里平原,有的人喜欢喧嚣的都市,有的人喜欢田园诗般的农家生活。如果千篇一律大家都往大城市挤,谁来做城里人的衣食父母?如果千口一词,大家都向国家要北京市户口,北京市建多么大才能容纳得下?如果千人一面大家都为达不到目的而哭丧着脸,怎么谈得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具体到一个企业或单位也是一样,正职只有一个,副职也只若干,有高层领导,有中、下层干部,有技术员,有工人,就像金字塔一样,越往基层人越多,层次分明,安然有序,人们基本上以自身现有特长或综合素质档次,各得其位,各干其事,各尽其能,各享其酬,层层结合,环环相扣,井然有条地开展工作。作为领导者的一方,首先要以身作则,宽容大度,尽量做到设身处地为下属着想,公道正派,一碗水端平;而作为被领导者一方,在“当兵”的时段,就得有个兵样,服从领导,本份随和,积极肯干,也能设身处地理解领导的难处,吃得起亏,以屈求伸,有朝一日赢得领导和同事们信任,才能获得升迁机会。用爱因斯坦相对论观点来看,一个人平时多干一些,少得一点,吃亏一些暂时利益,这既是不平衡的,事实上又是平衡的,因为清风细雨,春华秋实,付出终会有回报,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是一个人升迁地位和提高待遇的必要条件。同事交往也一样,互敬互让,这件事你让他了,下件事他才可能让你,这也是一种跨时段平衡。只有明白这些道理的人多了,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同事之间才好相处,企业才能健康发展。如果大家都整天不把心思用在工作上,而是一门心思攀比这个,攀比那个,生怕比别人多干一点,生怕比别人少拿一分,斤斤计较,水火不容,那么这个企业就离关门不远了。
当今的时代是充满竞争和机遇的时代,民营企业衡量人才的标准所注重的是工作效率、创造效益和实际贡献。那些向来喜欢攀比的同志如果能够转变思想观念,更新思维方式,化不平为动力,变攀比为攀登,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勤奋工作,以更高的能力,更高的素质,更高的热情,更大的贡献,来争取高职位、高薪金、高待遇。采取这样一种攀比方法才能为构建和谐的同事关系多增添一些润滑剂、催化剂和兴奋剂,使企业里的浩然正气得以上升,歪风邪气受到遏制,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自己在企业中的威信和地位也会同时提高,攀比的最终目的才能真正达到。
正确看待攀比形成的原因之后,如何避免由于攀比造成的不良后果呢?正像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那样:“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也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对症下药。解决当前相互攀比的问题应当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进行疏导,提高人们对改革的认识和心理承受能力。一般来讲,相互攀比的问题属思想范畴的问题,相当一部分源于对改革的目的、意义等认识不足。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不能压服,而只能靠疏导教育的方法来解决。首先,要加强对改革目的、意义、方针、政策方面的宣传教育,讲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危害性,讲为什么要进行分配制度方面的改革,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改革的活生生的事例反复教育,使人们认识到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其次,要引导人们正确对待改革的具体措施。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们权利和利益的再调整,就其总体目的和发展趋势来讲,是要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部分,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但是改革的具体措施不可能同时给所有的人都带来利益。因此教育人民正确对待从整体上有利而一时对部分人不利的改革措施,在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要自觉地维护整体利益,推进改革的深化。最后,引导人们正确对待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乱发奖金,乱发实物的问题,这不是改革必然带来的后果和改革所要求的,不要去盲目睥赶潮流去效仿,而应努力通过改革的实践去克服、去解决。
第二,理想导航,克服个人主义。我们要大力进行理想教育,引导人们为着共同的理想奋斗。小平同志曾经明确指出:“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主义信念。”理想是一种信仰、信念,人们不可缺少理想。如果没有理想、没有信念,就等于没有灵魂,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就失去了力量的源泉和前进的方向。要树立革命理想,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为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而奋斗。
第三,引导理性消费,形成正确的消费观。随着收入的提高。面对五彩缤纷的商品世界及社会上不断涌现的超前消费思想的影响,应有效避免“高消费、乱消费”行为发生,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采取措施,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帮助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坚决杜绝奢侈浪费之风,开展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主要内容的优良传统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风气以及消费习惯。
第四,深化改革,促进分配公平。从宏观层次上看,收入差距要适度,以不超过公众承受能力为临界点。将过度的收入差距通过再分配调节到公众能够承受的限度内,既保证公平,又保证效率。在科学测定的基础上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劳动成果双挂钩的分配,为保证分配的双挂钩创造了条件。实行收入上的公平制度,减少在收入上的攀比,从而减少员工之间因收入产生的矛盾。实行双挂钩的分配方法打破了原先基本工资加奖金的平均主义分配的问题,各岗位的责任,增强广大职工的效益观念和集体观念。总之,通过改革,改变目前分配上不合理的状况,同样是克服相互攀比现象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相互攀比是人类发展的一种最普遍的激励模式。人们能够在攀比的过程激发斗志,找到差距,制定目标,时刻激励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最终收获成功。这样的攀比是一种高尚的行为。是正面的,积极的攀比,也是我们所大力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