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蔚蓝色的非洲

2009-12-28

世界知识 2009年22期
关键词:东非亚非非洲

本书关注的,是非洲东部沿海地区的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形态。

在东海岸旅行,你会惊异地发现,非洲其实有许多方面都与你原来的想象很不一样,在非洲大陆,竟也有如此风和日麗、开阔明朗的湛蓝色海岸,有这么多商船云集、兴盛繁荣的古老城镇!这些掩映在热带茂密椰林中美丽的古老城镇,像一串串的珍珠散落在漫长的东非沿海和周围的海岛上,它们创造了一种非洲历史上面向外部世界而形成的蔚蓝色海洋文明——斯瓦希里文化或斯瓦希里文明。斯瓦希里文化是一种具有“世界性色彩”的文化,是中国古人所称之“西洋文明”之一部分,它是世界史上曾经繁荣一时的古代“环西北印度洋”文化圈多种文化交织融合的结晶。这一充满多元文明奇异色彩的文化,是借助了古代横跨印度洋的亚非地区贸易力量的推动,在逐渐融合古代非洲黑人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之多种要素的基础上,由来自非洲大陆本土的黑人居民,与来自阿拉伯、波斯、印度等地区的移民,在东非沿岸地区通过长期的共同生活,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混合型的“亚非文化”。它以海上贸易为载体,以宗教信仰为纽带,以思想、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交融为内容,是一种多元交织的、开放型的文化。

斯瓦希里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地域范围是相当广大的。大致上,它沿东非海岸由北而南纵向有数千公里,其北部界限,起于今日之索马里的摩加迪沙,中部经肯尼亚、坦桑尼亚沿海一带,向南一直抵达赤道以南之莫桑比克的索法拉及马达加斯加岛的北部。从横向上看,这一文化从沿海一带逐渐渗透到东非内陆地区数十公里到数百公里不等。斯瓦希里文化大体上形成于公元7~8世纪左右,公元12~18世纪臻于繁荣,近代以后由于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而逐渐衰落。非洲国家获得独立后,它重获新生,直到今日,这一文化依然是东非沿岸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富有旺盛生命力的本土文化的主体,对这些国家构建国民文化体系与民族认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在索马里、莫桑比克、赞比亚、马达加斯加、科摩罗、乌干达、布隆迪、卢旺达等国,这一文化也有相当的影响。

斯瓦希里文化与中华文化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关系。当年郑和七下“西洋”,有四次到达了这一地区,其分支更远抵桑给巴尔岛。几年前,笔者在东非国家游学时,便深为这种充满浓郁亚非文化风情的文化所感动,它的音乐,它的歌舞,它的雕刻,它的说唱艺术,它的建筑,既美丽而灿烂,又充满了让人感慨的历史沧桑与厚重感。在桑给巴尔王宫的博物馆里,笔者还见到一张收藏了六百多年的郑和船队的远航图,上面清楚地标示着当年郑和远航到达东非后对东非沿岸自然与人文景物的记载,上写有“昆仑层期”四字,那是当时中国对东非沿岸黑人国家的称呼。在这个独特的博物馆里,还有许多精美的中国瓷器工艺品、山水花鸟画。所有这些流传在遥远非洲东海岸各城镇中的古老物品,多少个吐纪以来,就这样见证着、记载着中国与非洲友好交往的遥远往事。

今天,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关系正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前景广阔而美好。事实上,如同一千年前那条将中国、印度、阿拉伯、非洲联结起来的“环西北印度洋”商路之兴盛一样,今天,随着中国与非洲国家之友好关系的快速发展,随着中国与非洲国家在经济、贸易、科技、文化各领域交往的快速扩大与提升,以及中国与印度、印度与非洲等多边经济贸易与文化关系的发展,一条新的连贯了中国、印度、阿拉伯、非洲的“现代环西北印度洋商路”或一个新的“亚非文化圈”,似乎也已经在形成之中。

这一切昭示着什么呢?我们说,在经历了近代以来欧美西方国家对世界的支配与控制之后,今天,随着中国、印度、非洲国家的现代发展,古老的亚非文明正在复兴和重新崛起。这种种之变化,正昭示着世界史上一个新的时期正在悄然到来。

本书正是在这样一个现代世界史的大背景下来展开历史回望的。

猜你喜欢

东非亚非非洲
论马及马及起义与德属东非殖民地政策的调整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在东非,中国人不是外人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Safari在东非大草原
非洲的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