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个“共同体”的冲撞

2009-12-28宿景祥

世界知识 2009年22期
关键词:陆克文鸠山韩三国

宿景祥

亚洲崛起的历史巨浪滚滚而来。就在几年前,人们通常还认为亚洲真正的崛起仍然只是一个远景,但现在它的轮廓已经清晰地出现在地平线上,它卷起的浪潮开始有力地冲击着旧的世界秩序。目前仍未结束的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機,在某种意义上加速了世界秩序改变的进程,因为它重创了美欧等西方国家的经济。

但这场危机本身绝不是亚洲崛起的原动力,即便没有这场危机,随着中国、印度和东盟各国经济的普遍增长,亚洲也必将会日渐崛起。在应对这场危机的过程中,人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还看不到有什么相反的力量能够改变亚洲崛起的进程。相反,几乎可以确定的是,在今后的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里,随着这一进程向前推进,世界发展的潮流很可能会发生更加深刻的变动,并导致世界秩序大块漂移,学术冰川分崩离析,旧的规训贬值,新的理论升值。

鉴于东亚是整个亚洲政治经济力量的重心所在,于是,如何使本国在政治经济上更顺利地融入东亚合作的进程之中,便成为一些政治家认真考虑的重要课题。关于东亚合作的未来框架,目前已经出现r两种相互州,撞的构想:一个是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提出的“东亚共同体”(East Asia Community)构想,另一个是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提出的“亚太共同体”(Asia PacificCollliIlunity)构想。

鸠山由纪夫倡导的“东亚共同体”构想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其一,在成员国构成上大体应涵括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六个东盟对话伙伴国家;其二,“共同体”的核心是中日韩三国;其三,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来构建一个能在全球起主导作用的强势经济共同体。首先从强化经济合作开始,推动在自由贸易和全球变暖问题对策等方面的务实合作,然后逐步地确定共同体构想的具体内容,其中也可能会采用某种形式的区域货币。

鸠山的“东亚共同体”构想中,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试图不邀请美国加入,尽管他没有明确说出来。而陆克文的“亚太共同体”构想所囊括的范围要大得多,除了鸠山构想中的东盟各国加六个东盟对话伙伴国外,还包括美国、俄罗斯乃至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中南美各国,如墨西哥和智利。“亚太共同体”的核心成员是美国、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这六个国家。构想的具体目标未设定,但包涵的内容应非常广泛,不仅仅限于经济合作层面。构建这个共同体同样需要十年多时间,应在2020年左右实现。从去年6月开始,陆克文便派出特使到有关国家,向各国领导人和政府官员解释他的构想。今年12月上句,陆克文还将邀请各国代表到澳大利亚讨论这一构想。

按照陆克文的解释,亚太地区现有的合作框架还不够充分,主要的问题在于没有一个能够让所有主要国家的首脑汇聚一堂,就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个领域进行广泛磋商的平台:亚太经合组织虽然成员众多,但它比较松散,所讨论的议题主要限于经济合作,而且印度没有参加;每年举行的“东亚峰会”目前是东亚地区最重要的多边区域机制,它的成员基本上是鸠山提出的“东亚共同体”的成员,不包括美国和俄罗斯。陆克文强调,东亚需要一个首脑级的大框架,一个能够探讨经济、政治和安全等广泛议题,并能够解决资源竞争、核扩散和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的大框架。

如果仅从成员构成上看,鸠山的“东亚共同体”构想应更像一个东亚地区的组织,但也已经超出了东亚的边界。因为如果按照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一直坚持的意见,东盟十国加上中日韩三国已经足够。但目前东亚的政治经济现实异常复杂:澳新两国在经济上已经加入了东亚;印度作为新崛起的大国,不可能被东亚忽视;俄罗斯与东北亚接界,同中日韩三国经济关系密切;当然还有美国在东亚的存在,尽管美国明显地在走下坡路,但将美国排除在东亚事务之外也是很困难的(不过在这一点上,日本的表态已有所调整)。

如果世界发生了变化,理论和构想也必须发生变化。东亚正处于急剧变动之中,为了适应新的世界格局,此前已经有人提出不同的方案,如G2(中美两国)、G4(中、美、印、俄),加上业已正式形成的G20,这些都反映了世界力量的确在重新组合。在今后的一个时期,鸠山和陆克文提出的两种“共同体”构想会相互冲撞,也可能会从中产生出一个新的、更加适合东亚自身属性的新框架。

猜你喜欢

陆克文鸠山韩三国
中日韩三国住宅照明联合调查研究系列之二:中日韩住宅照明设备及能耗现状调查
中美韩三国女子高校校训比较及其启示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