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领的放弃

2009-12-27

中国市场 2009年7期

  这场经济危机粉碎了很多公司上市的梦想,也打破了许多白领对期权的希望。
  
  
  张萍决定不再惦记那些期权。
  如果她能按合同在她的高管职位上服务并且不犯什么大错,到了2010年年底,她将得到5万股期权股票;如果公司上市,期权将为她带来几百万元的财富。两年来,这一直是支撑她熬过无数个加班夜晚的主要动力。她憧憬过买一栋联体别墅,再把桑塔纳换成保时捷。现在这些计划都成了南柯一梦。
  “我那些期权现在就是一张废纸。”几天前,她从那家新媒体企业跳到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她的新职位是副总裁兼市场总监。
  这是一场白领精英们的赌博,不幸的是输掉的人太多,尤其是当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
  IT业界流传着一个尽人皆知的说法:百度上市时就连一个前台接待人员都成了百万富翁。这让期权成了IT和新经济公司留住人才、引诱员工加盟或挖墙脚时的绝佳筹码。一旦上市,期权转换成股权将给拥有者带来十倍、二十倍甚至更多的财富。
  张萍在2007年初进入那家新媒体公司时,谈的条件是可以选择高薪水+期权,也可以选择一般薪水+高期权。她知道,如果公司上市或被收购,她就有可能成为像当初百度、阿里巴巴等新经济公司上市后塑造的那些千万富翁和百万富翁一样,一旦公司倒闭或者没有“下家”,期权将是一个空洞的许诺。但张萍仍然决定选择一般薪水+高期权。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一个暴富的机会,可以少工作十年。2007年初,中国股市热火朝天,很多公司甚至考虑从纳斯达克上市转到国内的A股上市。
  徐毅也在差不多的时间进入了一家电子商务网站,徐毅必须在那家电子商务网站干满y9x0PbxC0a6lLic1q4ds0Q==四年才能得到全部回报。现实如此残酷。2007年年底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之后,资本市场上就一片冰冷,股价下跌、PE值不断下降。此后上市的新经济公司没有几家,几乎是最后一个上市的正保远程教育在IPO的过程中一路调低发行价,被业界称为“流血上市”,增发成功的只有华视传媒一家。这让很多已经在交易所排队的公司都打了退堂鼓——延迟或者干脆暂时取消上市计划。
  徐毅的公司正是这样。当他眼看着在阿里巴巴供职的好友天天计算自己的资产时(公司上市后半年内不得抛售期权),却突然得知公司已经暂时终止了上市进程。
  不久前徐毅和另外一位搞技术的好友一起辞职,跳到了一家专门做电子支付的公司。
  “千万别相信期权,这太难了。”徐毅说。
  对于同样拥有期权的王臣来讲,他必须保证所在的广告公司业务保持20%的增长才能得到自己的期权。但在经济危机突如其来的2008年下半年,大客户都在削减预算,他预测到2009年第一季度销售额至少会下跌30%——期权已经完全如同“壁纸”。
  在很多时候,期权是个好东西。事实上,新经济公司几乎都是从风险投资商们那里拿到的资金,烧钱的年代不再,现在拿了风投的老板们都会精打细算,他们更多地选择高期权来减少当前的现金成本。
  土豆网创始人兼CEO王微说,全员持股是对员工很好的奖励,因而当他的几个员工离去时,他替他们感到惋惜,甚至忍不住提醒他们“你们知道自己手中的期权有多大价值吗?”
  王微的惋惜来自于他对土豆网最终必将上市的信心。不过,张萍在放弃期权跳槽之后,总是提醒身边的朋友:这个世界上有几个百度?几个阿里巴巴?
  不仅未上市公司的高管可能因失望而离职。即使是那些已经上市的公司,金融危机也可能将他们的财富梦撕得粉碎。熊林艳所在的公司已经上市,但股价一路狂泻,现在仅仅是她期权行权价的40%。现在,熊林艳所在公司的股价仅仅为几美元——要等多长时间才能涨回去?所以,熊林艳也选择了离职,她不得不放弃期权,合同规定,离职人员必须在离职后三四个月之内把期权兑掉。
  至于张萍和徐毅,在各自的新东家那里,他们仍然选择了中等薪水+期权。他们只能接受,而且,又要从第一年熬起。(摘自:《经济观察报》2008年12月22日 编辑:周南)
  点评: 以往每当经济衰退来临时,工人、低收入群体和缺乏技能的职员总是最先受害的群体,而这次的受害者还包括白领阶层。众白领对手中持有期权的憧憬不在了,这场金融危机改变的不仅是经济持续繁荣的局面,还有人们的某种信心与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