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回忆之铁臂阿童木
2009-12-27
中国市场 2009年7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城市孩子大多都哼哼过这首歌:“穿过辽阔天空,啦啦啦飞向遥远群星,来吧阿童木,爱科学的好少年……”以上歌词的最后一句现在听来很值得怀疑——因为这歌曲所唱的主角阿童木确切说来并不是一个“爱科学的好少年”,而是一个“科学造就的机器少年”。但这样一唱,动画长片《铁臂阿童木》在中国的播映就有了无比的合理性,科学家造的机器人由此成了中国少年爱科学的典范。
《铁臂阿童木》是继《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之后中国引进的第二部动画长片,也是此后在中国影响甚众的日本动漫在中国的滥觞。在当时,普及阿童木的“爱科学精神”,是为了让阿童木在中国的亮相更具合法性,因为阿童木在中国的播出并不是中国电视媒体的主动引进,而是来源于中央电视台首次与海外企业商业合作的结果:时值80年代初期,中国电视业国营色彩浓厚,日本东芝公司则想通过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确立日本电器产品在中国的权威地位。由于之前没有国外公司在中国的电视台做过广告,中央电视台不知道如何处理。最后,双方经协商签订了一个交换协议,中央电视台播出东芝公司的广告,东芝公司则出钱购买了《铁臂阿童木》的播放权的央视播出。
这是1980年,70后出生的孩子在那一年皆没有超过10岁,正好是接受动画教育最黄金的年岁,而在这一年的12月,头上竖着两撮尖尖如角机器头发的大眼睛阿童木出现了,和中国本土动漫经典形象孙悟空不同的是,阿童木上天入地所依仗的不是神奇的筋斗云和七十二变,而是人类掌控的科技力量带来的“十万马力七大神力”,他和茶水博士一起为中国穿着白衬衣戴着红领巾的孩子们带来了一次用科技维护世界正义与和平的启蒙教育。应该说,正是1980年12月中央电视台引进的这第一部日本动漫《铁臂阿童木》的启蒙,中国受众,尤其是70年代以后的受众,才能如此迅速地进入西方科幻主题的动漫与电影而没有任何涩滞,以至于其后卢卡斯的《星球大战》、范霍文的《机器战警》和卡通一代的圣经《变形金刚》自然地为1980年以后中国观众的思维所接受,无需再借助文化转译。
这样,在中国传统动画倡导的传统伦理价值与中国民族元素影响下形成的动画概念,和打着“爱科学”旗帜进入国内的阿童木之间产生了一种奇异张力:中国动画片的唯美含蓄较之代表日本动漫的《铁臂阿童木》那在高科技语境下普世价值显现和高科技语境下不合日常逻辑的跳跃式想象显然在审美取向和意识取向上有着巨大差异。以暴制暴维护和平的阿童木也显然比“三个和尚”和“老狼请客”这类孩子从小熟知的故事模式更能挑战孩子的接受视野,于是,随着阿童木的到来,一种新的,但其后影响巨大的动漫模式开始在中国日渐成形。而对于70后出生的人而言,看了阿童木的电视动画和当时流行一时的阿童木小人书后是否建立起爱科学的意识并不那么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热爱日本动漫的热情由此种下情根,并随着日本动漫此后的大举进入中国延续至今。
以阿童木为始的日本动漫不仅在趣味上征服了中国孩子,阿童木之后,日本动漫的商业操作模式也成为中国动画业的一个模仿对象。时至今日,仍不停有动漫爱好者在如数家珍地列举从手冢治虫到宫崎骏的日式动漫之种种时,都不忘对日本动漫的经营和操作模式进行推介,并与中国当前国内动漫的现状进行对比。在动漫中渡过童年的孩子长大,其中的顶级发烧友组织成“漫友”,在相互交流中会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方式——动漫的视觉化语言,这也是后阿童木时代逐渐出现的特殊文化现象。一次我和八十年代末期出生的动漫迷小朋友“网络断线迪”谈到动画片,这位资深漫友在对她影响至深的动漫作品中首推《铁臂阿童木》,其影响若以1980年在电视上首次出现至今,竟穿越了十多二十年的时间——要知道,阿童木现在已经50多岁了。这部动画长片的魅力也可见一斑。(摘自:《贵州都市报》2008年11月19日 编辑:何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