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信心·耐心
2009-12-25杨重成
杨重成
(甘肃省永登县第五中学,甘肃永登730300)
摘要:面对学困生,教师总是束手无策,单纯的说教很难起作用,于是大多数教师只能选择放弃,或是应付,只要你别给我惹是生非,就得过且过了。但是,我觉得,教师放弃学生,也就是放弃自己。教育过程中做到一碗水端平,应是一个教师应有的教学良知。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此谈几点有关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真心 ;信心;耐心;学困生;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1-0145-01
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们就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总是有那么一些学生,学习差,品行也不好,动不动还要与老师为难。面对这些学生,教师总是束手无策,单纯的说教很难起作用,于是大多数教师只能选择放弃,或是应付,只要你别给我惹是生非,就得过且过了。但是,细细一思量,这些学生也很可怜,作为受教育的对象,他们凭什么被教师用有色眼镜区分开呢?作为教师,这又难道不是一种对自己责任的推卸吗?因此,我觉得,教师放弃学生,也就是放弃自己。教育过程中做到一碗水端平,应是一个教师应有的教学良知。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学困生的形成是由于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失误等因素造成的,是完全可以转化的。我的体会是,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关键是要对他们有真心、信心和爱心。
下面简单谈谈我的体会。
一、教师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学生观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是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的,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其实是不断犯错误,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作为教师,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教育的实质是促进受教育对象的良性发展,也就是说,教师的角色是一个让学生不断纠正错误,健全人格,增长知识的朋友,一个真诚友爱的长者。学生“有权利”犯错误,“有权利”对你非难,学生的错误不是不可饶恕的,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习成绩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因此,学生中出现部分学困生实属必然,作为教师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应该正确看待这一点。我觉得,这是一个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对待学生,也才能心平气和地做学生的工作。
二、关心体贴学生,与他们平等相待
苏霍姆林斯基说,爱学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如果教师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学生亲其师,就会信其道,才能效其行。学困生在许多教师眼中是眼中钉、肉中刺,是绊脚石,他们遇到的总是老师的冷面孔,他们对老师总是敬而远之,对老师的教育认为可望而不可及,在同学面前总是抬不起头来,有自卑感。这种现象在大多数学校非常严重的存在着。要转化这些学生,就必须关心他们,对他们和其他学生一律平等。遇到他们出现问题,教师不要轻易下结论,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信任。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沿着老师的期望发展。
三、对学困生的转化要有信心和爱心
相信学生的错误可以纠正,是教师对教育规律的一种认同,学困生一定可以得到转化,得到进步,是教师对自己教育能力的一种肯定。因此,在学困生的转化中,一定要有信心。而这些学生的转化又并非一朝一夕能实现的,因而还要注意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不能翻旧帐、用刺激性语言刺伤他们的自尊心,避免学生认为自己没出息,无可救药而自暴自弃。以前我带的班上有一位同学,老是打架斗殴,在校园内影响极坏,很多教师都对他没有好感。后来,我得知,他的家庭原来是个单亲家庭,于是,我有空就找时间与他谈心,像对待朋友一样的对待他,还与他一起散步、打球,在他犯错误后,我不是严厉的批评他,而是让他写行为反思,然后真诚的与他共同分析这样做的后果,渐渐的他变了,当然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四、培养兴趣,给学困生提供表现的机会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困生学习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一种强烈渴求知识的愿望,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授课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让学生喜欢听、乐于学。同时教师要常给学生介绍知识的重要作用,给他们介绍古今中外大器晚成的事例,让他们树起学习的信心。有些教师课堂上不提问后进生,日常琐事不理睬后进生。我认为,学习、生活中对学困生主动要求做的事,教师要尽量满足他们,让他们成为成功者,享受一些成功者的喜悦。比如对他们降低难度提问,让他们担任班干部,让他们帮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担任课代表等,这样就会使他们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增强他们在各方面都要求进步的愿望。
总之,我相信,只要广大教师真正树立正确的观念,并付出实实在在的行动,关心学困生的生活,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他们真诚相待,有真心、信心、爱心,共同探讨转化双差的规律和方法,就一定能使他们踏上积极向上的人生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