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国进民退”是在走回头路
2009-12-25
政府应当积极调整其救市政策与产业政策,尤其是扩大对民营企业的资金与政策扶持,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全球金融危机不仅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冲击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而且通过中国政府的救市政策间接改变了中国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相对格局。一方面,中国出口行业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创,而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民营企业自然难以幸免。另一方面,无论是4万亿人民币的投资刺激方案,还是2009年上半年7.3万亿的信贷投放,资源都基本集中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很难从政府救市方案中分得一杯羹。
此外,十大产业振兴计划都以产业整合、淘汰落后产能为核心思想。言外之意无非是国有企业肯定不会有落后产能。在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以及政府明显偏向性救市策略的双重作用下,自2009年以来,中国涌现出新一轮甚至是史无前例的国进民退浪潮。
房地产行业本是中国民营企业最为发达、对国民经济贡献很大的一个行业。从2009年起,中国沿海大城市的地王大多落入大型国有企业下属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囊中。房地产行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大洗牌,结局可能是国有企业在行业排名中异军突起。在食品行业中,曾经是民营企业标杆的蒙牛最终选择被中粮集团收购。在钢铁行业,持续盈利的民营钢企日照钢铁被持续亏损的山东钢铁所收购。最有代表性的可能是航空业。尽管国航、东航等国有航空公司在2008年的航油衍生品交易中亏损惨重,但在政府资金和政策的扶持下,这些公司都安然渡过危机。相比之下,昔日吸引眼球的四大民营航空公司,除了春秋航空还在勉励支撑之外,其他三家或者倒闭,或者被收购,落得个一地鸡毛的结局。
为什么国进民退的浪潮令人忧虑?在笔者看来,理由无非有如下几条。
首先,国进民退浪潮的结果,将是国有企业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占据垄断地位。经济学原理告诉世人,在任何一个卖方垄断市场,垄断企业会通过压低产品产量来抬升产品价格,最终形成的价格显著高于自由竞争市场结构下形成的均衡价格。相应的福利含义是,消费者的福利受损,而垄断企业的福利上升。这显然不利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当然,政府可以通过实施价格管制来限制垄断厂商提价,但这会加剧供求失衡,从而为政府官员和国有企业创造出新的寻租空间。此外,垄断企业既然能够在现有水平下获得高额利润,它们就没有动力去改进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相应的,用于研究开发以及设备更新换代的投资也相对不足。因此,在国有垄断市场环境下,除消费者福利受损外,国家的技术进步也将会显著滞后,而国内总需求也可能会持续不足。
其次,从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来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在解决从农村中转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上,中国民营企业发挥的作用远大于国有企业。至少,日常生活的经验显示,大中型国有企业是不愿意直接招募农民工的。如果国进民退的现象进行到底,如果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那么未来中国非熟练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将日益凸现。如果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那么社会秩序就可能变得动荡不安。
再次,在社会全行业发生的国进民退浪潮,是与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初衷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初衷相违背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初衷是充分发展各种所有制企业,提高民营企业的地位与比重。国资委多次表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应该有进有退,国有企业应该从民营企业能够持续盈利的行业中退出,重点在国家战略性行业、资源性行业与社会公共产品行业中经营。然而,目前发生的情况是国有企业在几乎所有重要行业中狂飙突进,而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窄。如果任由这种趋势发展下去,无疑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走回头路。
综上所述,我们应高度警惕当前的国进民退浪潮。中国政府应当积极调整其救市政策与产业政策,尤其是扩大对民营企业的资金与政策扶持,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不要让民营企业在与国有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的竞争过程中,直接输在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