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视阈下的高乃依悲剧

2009-12-25容家宁

学理论·下 2009年11期
关键词:古典主义理性

容家宁

摘要:高乃依作为法国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戏剧的奠基人,重要代表作《熙德》。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思潮两个主要的口号就是:“崇尚理性”和“模仿自然”,是服务于绝对王权,崇尚古希腊罗马,恪守三一律等艺术规范,这样一种文学现象。那么古典主义文学思潮对高乃依戏剧影响所造就其悲剧特点不外乎两点:一是其悲剧显现出古典主义理性精神;二是其悲剧高雅庄严的风格形成静穆均衡之美。

关键词:古典主义;理性;庄严高尚

中图分类号:I109.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9—0252—02

高乃依,法国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戏剧的奠基人。高乃依三篇重要的戏剧论文,写于1660年,是对他出版的《高乃依戏剧选》共三卷所作的前言,分别是《论悲剧功用及组成部分》、《论悲剧以及根据必然性与或然性处理悲剧的方法》和《论三一律,即行动、时间、地点的一致》。这三篇论文可看作是他晚年对自己戏剧创作的归纳总结,企图以亚里士多德诗学观点为自己悲剧没有偏离古典主义戏剧主流奠定理论上的可能性,对当时的文艺戏剧美学理论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其悲剧《熙德》、《贺拉斯》、《西拿》、《波里耶克特》可说高乃依的“古典主义悲剧四部曲”。追溯起来,早在1636年写的《熙德》被誉为古典主义戏剧第一声春雷,上演后形成反对和赞同二个阵营,这就是著名的“《熙德》论战”,《熙德》堪称古典主义开山之作,但也不是全按照古典主义创作规范创作的。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思潮呈现怎么样的发展轨迹呢?而古典主义对高乃依悲剧具体的影响表现在那里呢?我们先来看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

一、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概说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不是突然兴起于法国,这有他的历史积淀过程,而且在大的层面上说,古典主义不仅仅是指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思潮,古典主义一直存在各个艺术史时期。白春超在他的《再生与流变》书的序言就说:“其实,古典主义并非仅仅指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它还是一个美学范畴,指一种人类基本的文学精神、美学理想、审美范式。”[1]而古典主义作为文学思潮,在十七世纪的法国有了实践落实的过程,同时达到了高峰,因此大家说起古典主义,习惯上认为是指的十七世纪法国特定的文学现象、文学运动等。

十七世纪法国文艺上出现的古典主义文学思潮在哲学思想上就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趋势。首当其冲的代表是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唯物主义论,他推崇理性,认为:“人类的认识全持理性,理性是天赋神授的,完满无缺的,普遍永恒的,一切问题临之以理性则迎刃而解……”,[2]这对古典主义理论影响甚大。受笛卡尔哲学思想影响最大的文艺理论家是布瓦洛,他总结了戏剧家高乃依、莫里哀等的创作经验和成果写了《诗的艺术》,他强调:“首先你须爱理性,愿你的一切文章,永远只凭着理性获得价值和光芒。”以及“要达到艺术的完美,作者必须具备理性,亦即必须在作品表现义理。”[3]而满足于理性,缺少不了真和美:“只有真的才是美,只有真的才可爱,真应该统治一切,虚构也不是例外的。”[4]而且布瓦洛为十七世纪噶过古典主义戏剧提供了完善的理论依据,恪守三一律。

同时还有伽桑狄的唯物主义思想,他崇尚自然,认为理性的普遍永恒首先是建立在物质世界的普遍永恒上的,这对古典主义求真就必须摹仿自然有所影响。所以有说法为:“笛卡尔的‘理性和伽桑狄的‘自然同样成为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古典主义者的两个主要的口号就是:‘崇尚理性和‘模仿自然。”[5]

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基本的审美趣味就在于美是秩序、统一、均衡、对称、规律、条理,以古希腊文艺美学原则为典范。如此这般崇尚古希腊罗马文明,却又不是一味地复古,这与当时的复古派不同,古典主义强调了“理性”的基本精神,在模仿自然求真的道路上结合当时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这是古典主义很显著的特点。

总而言之,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就是它与高度的君主集权制相应而生,它是服务于绝对王权,崇尚古希腊罗马,恪守三一律等艺术规范,这样一种文学现象。作为一种艺术思潮,它的美学原则是用古代的艺术理想与规范来表现现实的道德观念,以典型的历史事件表现当代的思想主题,也就是借古喻今。

二、古典主义文学思潮对高乃依戏剧影响所造就其悲剧特点

戏剧在当时受到了宫廷的提倡,名不副实成为了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主导形式,因此可见高乃依写的《熙德》上演后的轰动,他创作的悲剧在基本上是符合了当时的政治形态和社会需求,先不管于当时他的戏剧创作手法是否严格遵守古典主义三一律,其戏剧主题不用质疑就是古典主义典范精神的体现。从他的一生创作来看,是经历了古典主义文学的孕育时期和全盛时期,他对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产生发展有推动作用,而以古典主义为创作原则也让高乃依确立了他悲剧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标准。那么从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来看,他的戏剧不外乎有两个特点:

1.理性精神的显现。如上所述,古典主义是崇尚理性的,这里的“理性”含义是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或者是启蒙主义时期的“理性”,它强调的是崇尚君主王权的理性主义,在艺术上表现为以服从绝对王权的艺术标准和审美原则来规范理性,凭其压抑情感的感性冲动。在法国,当时文艺对于理性的崇尚与规则的强调,恰恰是文艺对结束混乱与无序状态的社会心态的回应。高乃依是附和了时代政治文化主流,以饱含理性精神的悲剧情节和悲剧人物给予时代背景需求的回声筒,其悲剧主题可以看作是对动荡不安的社会给予理想的向往和美好的追求。

“理性”古典主义的基本精神,高乃依悲剧作为法国古典主义戏剧代表,其悲剧也显现了理性精神。正如其悲剧冲突点建立在了理性与感性的冲突上,因为以国家民族的英雄事业为主题,理性与感性的冲突实则是国家荣誉与个人情感的冲突,例如《熙德》,高乃依笔下的施曼娜和罗德里克这两个恋人他们的角色的完整性建立在其内心和行为上为国家利益还是为个人爱情牺牲的矛盾挣扎,最终通过这样悲剧英雄的理性和坚强意志克制了个人情感,理性取得了最后胜利。“他的悲剧发挥着当时层次式的道德观念,剧中理智与感情冲突得到了胜利,大我与小我冲突大我得到胜利,君恩与仇恨冲突君恩得到胜利。”[6]正是如此,爱情在高乃依的悲剧里摆在了次要的地位,理性战胜了感性,造就了悲剧人物平凡的伟大与为国牺牲的高尚。也就是说,其戏剧冲突中所维护的理性原则要服从以国王为代表形象的专制国家的整体利益,这正是高乃依戏剧作为古典主义戏剧最高的理性精神的显现。

2.高雅庄严的风格形成静穆均衡之美。高乃依重视典雅高尚的题材的利用和发挥,悲剧人物的处理是庄严单纯的,内容上以简明和完整的风格为主,显现了贵族宫廷倾向,塑造一种以崇高伟大的精神面对一切困难与牺牲,企盼给予水深火热的人们指明一个方向。

第一,从题材来看,高乃依慎重地对历史重大意义的题材的选用,他指出“悲剧和喜剧的不同之处,在于悲剧的题材需要崇高的、不平凡和严肃的行动;喜剧只需要寻常的、滑稽可笑的事件”[7],为此悲剧的题材应体现崇高、庄严,例如《贺拉斯》以古代罗马和阿尔巴的战争为题材;《西拿》的题材是古罗马皇帝对待逆臣西拿的故事等等。高乃依对题材的审美趣味是符合了专制政治时代的审美需求,“就表现人类最深厚的悲剧激情而言,所谓重大题材的悲剧也就是事关祖国、民族、家族荣誉和命运的题材,尤其是代表这些利益的伟大人物的生命和事业毁灭的悲剧。例如,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的悲剧就不是普通人的悲剧所能比拟的。”[8]

第二,简练、激情横溢的语言对白。高乃依采用十二音节诗体把唯美典雅的语言发挥得淋漓尽致,典雅的语言简洁地表达了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思想的斗争,在严谨的外表下饱含一颗柔情的心,使得伟大崇高的人物有了“共有的人性”,例如《熙德》罗德里克说:“我已陷在悲惨的境地:或是背叛爱情,或是忍辱偷生。这两者都使我痛苦无穷。父亲、情人、荣誉、爱情,一方面是高尚而严厉的责任,一方面是可爱而专横的爱情!”[9]当时就有评价其悲剧用语之高雅美丽:“美得象《熙德》一样。”

第三,悲剧情节冲突建立在理性与感性、国家荣誉与家庭爱情的冲突,以此冲突使得悲剧达到高潮。悲剧的冲突就是人物的冲突,高乃依悲剧人物是英雄式的,他们代表着国家利益,可为大我牺牲小我,用自身忠于国家的理性战胜婚姻家庭爱情的感情。高乃依总是想方设法地让他戏剧有个完美的结局,冲突就以圆满结束了,例如《熙德》最后施曼娜和罗德里克成婚;《西拿》皇帝对逆臣西拿的宽恕,以仁政服人。因此高乃依的悲剧冲突是育于统一、秩序、完整的美中的。

这些种种形成了高乃依悲剧风格,他以典雅和谐为主,表达他对国家社会有秩序的建立给予理想化,代表着最高的政治意识形态在戏剧创作上的发言者。“无规矩不成方圆”,与君权专制的政治息息相关的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十七世纪法国文学主流,而文艺创作者也把古典主义推向高潮。以上可见高乃依悲剧具有着古典主义戏剧显著特点,为此他影响了一代代的戏剧发展。

参考文献:

[1]百春超.再生与流变——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主义[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2][3][4][5][6]缪郎山.西方文艺理论史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7]马奇主编.西方美学史资料选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8]邱紫华.高乃依的悲剧美学思想[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7).

[9]高乃依.熙德[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6.

Corneilles tragedy in the Visual Threshold of the Classicism in French

Abstract: As the founder of classical drama, Corneille was a notability who ha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Cid"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in France.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Classicism have been literary phenomenons that used to service the absolute monarchy and to advocate the literature of ancient Greece and Rome, furthermore, to abide by all the three and other art norms. And then there were the slogan of the two main about Classicism, one is on advocating rational, another is on mimicking natural. Corneilles tragedy shows two important features in the Visual Threshold of Classicism in French. Firstly, Rational Spirit of the Classicism is visualized. Secondly, the tragic style that is solemn and elegant shows aesthetic feeling.

Key words: Classicism of 17th century; Rational Spirit; solemn and elegant

(责任编辑/肖莉虹)

猜你喜欢

古典主义理性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义画家
欲望膨胀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向古典主义致敬
浅谈室内空间设计的概念涵义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激情 宁静 唯美
浅析布索尼《C大调钢琴协奏曲》的和声特点
感性设计
重视解题反思 深化数学理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