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确立课程改革意识 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2009-12-25韩淑红

学理论·下 2009年11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职业教育

韩淑红

摘要: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确立课程改革意识,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将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确立意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9—0117—01

所谓课程意识,就是教什么的意识,而教学意识是如何教的意识。长期以来,我们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我们到底给学生什么知识,怎样组织这些知识,用什么方法评价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新问题,一名优秀教师再也不能仅是忠实圆满地教授规定内容的教师,还应该确立课程改革意识,主动合理、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从而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由此可见,教师对课程的改革,是使得职教课程及时跟上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步伐的重要策略。

一、职教课程改革的现状

(一)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面仍然有限

目前,职业学校真正有机会参与课程改革的仍然主要是骨干教师,大多数教师尚没有足够的机会参与课程改革,因此从总体上看,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面还比较有限。即使是校本课程开发,也往往是由少数几个骨干教师完成的。教师没有机会参与课程改革,或者在参与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他们的意见不能获得足够尊重,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课程意识,进而影响到新课程的推行。

(二)教师的课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有组织的课程改革为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提供了组织平台,容易把教师的课程意识激发出来,而课程改革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自觉, “完成任务”的工作态度也制约了教师课程意识的提升,以及在课堂层面对课程进行改革的积极性。这种工作态度一方面源于职业学校轻视教师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源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缺乏信心,认为这些学生素质很低,无论如何教他们都是学不好的思想。

二、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课程改革

职教课程改革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教师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对已有课程进行不同改革。

(一)根据实际情况对所用教材内容进行选择

课程开发者在开发新课程时,为了使得新课程能适用于更大群体,往往会尽量扩大课程内容的覆盖范围。这对于职校教材,尤其是专业课程的教材开发来说是必要的,因为专业教材的使用范围往往不是很广泛,而新课程开发者不得不考虑课程开发成本。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但在进行内容选择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能力选择内容。普通学校由于有招生分数线,因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差别不是很大,职业学校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能学习能力的学生选择不同学习内容。

2.课程内容与本地区的技术水平是否符合。如果有些内容落后于本地区的技术水平,那么可以考虑删去;如果有些内容超过了本地区的技术水平,那么可以考虑把它变为选学内容,在教师指导下让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后进行学习。

3.学校的教学条件是否跟得上。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教学往往对设备的依赖很强,如果缺乏必要设备,有些课程内容根本无法进行教学,或是原定的教学方法无法实施。对于有些条件较差的学校而言,学校的任务主要是传授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把技能训练只能留给学生日后在工作中去完成。

(二)根据技术发展情况适当增加新技术内容

现代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发展的后发效应更是加快了我国生产技术的更新速度,这就必然存在课程内容落后于新技术的情况,教材内容越来越难以跟上技术发展变化是个不争的事实。这就需要教师能在课程内容中及时补充新技术内容。

(三)对现有的职教课程进行适当改编

职校学生普遍对纯粹的知识讲授不感兴趣,而已有的职教教材编写基本上采取的是知识点阐述方式,即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如何把已经确定的知识点阐述清楚,为了能让职业学校的学生对所学课程提高兴趣,就要求教师能在基本不动已有知识点的前提下,根据新教学法的要求对课程进行改编。

三、课程改革的方法

(一)根据课程标准,分析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是阐述该门课程设计基本思路的文件。只有仔细研读了课程标准,才能深刻把握该门课程的目标,只有在课程实践与课程反思的不断交替过程中,教师才可能深刻把握课程标准的内涵。而课程只有在不断发展中才能有生命力。只有用批判的眼光来研读课程标准,才可能对课程提出质疑,也才可能产生进行课程改革的意识和想法。

(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课程改革

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这样可以大大冲破单一教材的狭隘视野,获得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活泼的课程内容,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职教课程的改革只有在不断的进行中,课程才能真正焕发出生命力。新型教师的特点就是具有创造意识,能切合实际地有创造性地进行课程改革,这也是提高教师职业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徐国庆.试论课堂层面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选[J].职教通讯,2005.

[3]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滑文革.研究性学习导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石银)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职业教育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