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研究

2009-12-25胡济林

学理论·下 2009年11期
关键词:考试作弊高职院校对策

胡济林

摘要:考试作弊令人深恶痛绝,它严重影响了考风考纪,败坏学风和校风,也从根本上违背了国家人才培养的初衷。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的特点、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考试作弊;原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9—0086—02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十四条第四款规定:“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屡禁不止,作弊手段层出不穷,严重污染了校风,败坏了教风、学风和考风,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认真探究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采取有力的措施端正考风,并杜绝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已成为高职教育中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的特点

1.群体化。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作弊队伍不断“壮大”,由过去的个别人变成了一群人。无论是男生、女生,差生、好生,一般学生、学生干部,高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都有作弊现象发生。

2.科技化。偷看、夹带、传递纸条等考试作弊的“常规手段”已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使用手机、录音笔、无线耳机等现代化工具进行作弊。有的还直接冒充黑客,破坏学校网络,盗取试卷,乱改成绩等。

3.市场化。随着考试作弊现象的扩散,一些“猎头公司”便应运而生。他们已经发展成为一支专业化的组织,形成了联络、接头、谈价、付钱、代考的“一条龙”服务,各种专业论文的撰写、英语四级、六级替考甚至在网上“公开报价”“按需供应”,一些高职院校学生禁受不住诱惑,冒然以身试法。

二、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剖析

(一)内在原因

1.不思进取。高职院校所招收的学生,其文化基础差异非常大,成绩好的达到了二本线,成绩差的则刚上最低录取控制线。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学习态度仍然不端正,满脑子想的是打游戏、爱情、武打等刺激的东西,到了考试就采取作弊的方式蒙混过关。

2.盲从心理。考试作弊在很多高职院校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有的学生看到别的同学考试作弊轻而易举,不仅没有被发现,而且还取得不错的成绩,受到奖励,自己感到愤愤不平,久而久之对考试作弊也趋之若骛,不自觉地加入到考试作弊的队伍之中。作弊被抓有的还振振有词地辩解“作弊有理”。

3.缺乏自信。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意识薄弱,缺乏自信,依赖性较强。虽然他们平时表现不错,学习也比较努力,但总是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不够放心,考试时总要找“标准答案”认真核对,以防万一,有的连考查科开卷考试也要左顾右盼,交头接耳。

(二)外在原因

1.考试管理制度执行不严。一些高职院校办学中存在短视行为,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只谋眼前利益,不谋发展,疏于教学质量监控,对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睁一眼,闭一眼”;有的教师监考时不负责任,看到学生作弊不闻不问,有的教师对考试管理制度的认识产生重大偏差,错误地认为大考才需要抓考风考纪,而平时的小测、单元考则无所谓,导致学生考试作弊的恶习积小成大。

2.教学模式陈旧,考试评价体系落后。不少高职院校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成,办学理念、教育模式等尚未彻底转变,许多方面还在套用过去中专的做法,如有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过于陈旧和简单,往往只重结果性评价,而忽略过程性评价;有的教师讲课照本宣科,内容陈旧,脱离实际,考试仍然是以闭卷、笔试为主,往往是“一考定音”,导致学生不把平时学习当回事,基础不牢固,考前搞突击,考试作弊铤而走险。[1]

3.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诸多社会现象特别敏感,也容易受到以权谋私、钱权交易、假冒伪劣等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当他们看到社会上一些人在晋级、资格、职称等考试中,请别人代考,违法违规者未受到制裁,反而得到好处,便试图效仿,以致考试时采取作弊的办法。[2]

三、预防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思路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培育良好的校风学风

1.加强法纪教育。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就其本质而言是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也是大学生法纪观念薄弱的直接体现。为此,高职院校应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如开设好法律基础课程、请民警举办法制讲座、播放法制教育电影、开展“勤奋学习光荣,考试作弊可耻”的主题班会、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等,以此加强学生的法纪意识,达到知法、懂法、遵纪守法的目的。只有让遵纪守法的观念占领学生思想领域的制高点,才能有效杜绝考试作弊的行为。

2.加强诚信教育。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严重违背了做人的基本原则,是大学生不诚信的集中体现。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充分运用影视、报刊、广播、校园网等大众传媒,用诚实守信的正面舆论引导人,用弄虚作假的反面教材警示人,强化“作弊可耻、贻误前途”的认识,[3]引导大学生做一个正直诚信的人。另一方面,要着重抓好诚信制度建设,建立高职院校学生诚信档案,并把诚实守信评价结果与学生综合测评、学生干部选拔、奖学金评定、入党申请人考察、就业推荐等挂钩,让学生牢记诚实守信这一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二)推进教学改革,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1.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一方面要根据行业发展的特点,加强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尤其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增强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着力培养为生产一线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实施分层次教学。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不能用同一个“模子”来要求学生。因此,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班级分为快班、中班和慢班,通过分层次教学,让学生在各自的层面上都能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一要注重过程性考核。把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分为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实践能力、阶段考试和期末考试等若干方面,督促学生平时学习要用功,不要把希望都寄托在期末考试上,从而预防作弊现象的发生。二要改革考试模式。除了原有的闭卷考外,有的科目可以实行开卷考,有的科目可以实行半开卷半闭卷考试,有的科目可将笔试与口试结合起来等。考试题目不要过多涉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而要加大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考核,这样也可以减少作弊现象的发生。三要分层次考试。把试卷分为高、中、低若干层次,计算成绩时每个层次再搭配相应的系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难度的试卷,从而杜绝作弊现象的发生。[4]

3.实行弹性学制,扩大学生自主发展空间。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上进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争取多选课程,早拿学分,早毕业,也可以让“后知后觉”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或社会实践后,重新选择学习的课程,从而大大减少考试作弊的可能性。为此,可以把学生学习过程分为全日制、半工半读制学习、阶段时间制学习等多种形式,还可以让学生自主选课,自主选择授课教师,自主选择学习进程,甚至跨校自主选择课程等。[5]

(三)加强监考的基础建设,考试作弊重于防范

1.加强监考的软件建设。学生敢于作弊与监考不得力、考场管理松懈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高职院校要制定和完善《考场纪律》、《监考教师责任追究制度》等相关条例,规范监考的操作程序,加强对监考教师的培训,明确监考的职责,加大考试过程中的巡视力度,完善监考失职的责任追究。只有加强监考制度建设,规范相关环节,做到令行禁止,学生才不敢作弊,也无从作弊。

2.加强监考的硬件建设。例如在教室安装探头,随时监控考试过程;考前采用身份证鉴别仪、数码摄像、指纹识别等手段加强对考生身份的辨别,预防“枪手”替考;考试期间开启电子屏蔽设备,预防手机短信和耳机语音作弊,使用“手机探测狗”等对考场内手机情况进行检测,使作弊考生不能得逞。

(四)加大考试违纪执法力度,让学生彻底放弃作弊念头

一些高职院校只考虑短期办学收入,很多时候学生作弊后应当开除的不开除,应当留校察看的不留校察看,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高职院校要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考的方针,要加大对学生考试作弊的惩罚力度,提高考试作弊的风险成本,比如取消一切评优资格、给予留校察看处分直至开除学籍。让学生明白,没有一个学生考试作弊能够侥幸逃脱处罚,没有一个老师愿意为考试作弊的学生求情走后门,没有一个学生考试作弊不付出高昂的代价,最后大家都不敢作弊了。[6][7]

当然,彻底杜绝学生考试作弊现象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方方面面的配合,需要学校领导、老师的高度重视,更需要教与学、教与考的完美配合。只要我们认真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人才培养战略,以学生为本,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目的,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的的现象一定会得到有效的抑制。

参考文献:

[1][6]石义.浅析独立学院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原因及治理对策[J].考试周刊,2009,(02):6-7.

[2]沈思.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考试周刊,2009,(20):13.

[3]何云峰.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新动向、归因及防治[J].高等农业教育,2009,(03):41.

[4]张洪武.关于高校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探讨[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6,(03):16-17.

[5]许溪沙,张徽,王冬梅.高校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建设教育,2007,(04):41.

[7]姚利民,丁汀.国外对大学生作弊的近期研究及其启示[J].科技与管理,1999,(03):69-70.

(责任编辑/彭巍)

猜你喜欢

考试作弊高职院校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中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分析及其管理对策
高职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探讨与应对策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