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钢铁企业信息化影响因素分析
2009-12-25游振华毛建军
游振华 毛建军
[摘 要] 信息化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信息化为我国钢铁工业实现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机遇。本文结合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在对国内外关于企业信息化影响因素作简要回顾的基础上,以我国民营钢铁企业信息化影响因素为分析对象,从资金、管理、人力、技术环境4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中国民营钢铁企业信息化的4个对策,即:改变粗放管理模式,建立良好公司治理机制;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环保意识;加强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借助信息化,延伸产业链,推进企业集团化。
[关键词] 信息化;民营钢铁企业;技术;集团化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09 . 21 . 039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09)21 - 0123 - 04
1引言
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到2020年,中国GDP要实现再翻两番的目标,基本实现工业化。为此,中国国民经济将保持均速增长,铁路、公路、地铁、城乡基础设施、住宅等仍将持续发展,也将拉动中国钢材消费进一步增加。因此,在2020年之前,钢铁需求将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信息化是促进我国钢铁产业由大变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以宝钢为例,其信息系统支持了采购一体化、销售一体化、工程建设一体化、财务一体化、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和供应链整合的整体战略。武钢、通钢、济钢、新兴铸管等企业也在知识管理方面开始了有益的探索,把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提高到企业竞争力的地位,有力地提高了我国钢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与此同时,国内钢铁企业在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和完善生产控制系统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当前的大环境下,虽然钢铁企业会大量缩减开支,但是对于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将会所有增加,据统计,仅2007年,52家重点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就高达20亿元。企业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钢铁工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世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面对危机,信息化能起到促进、支撑、保障的重要作用,化挑战为机遇,严峻的形势也对我国钢铁行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影响因素研究
Swanson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全面分析各类型下的信息系统开发、采纳、执行、演化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相互间关系,得出与不同的信息化应用密切相关的因素,如企业规模、企业业务的多元化以及IS部门规模、多元化,信息部门的专业化导向和业务导向,信息人员的集中和分散[1]。Swanson和Ramiller提出了信息化创新中的组织愿景的概念,详细地论述了组织愿景在信息化创新中的作用及业务问题、文化、技术环境、社会活动等因素与组织愿景间的相互影响[2]。Watanabe等人(2002)在分析制度弹性在IT功能创新中所起的重要推动作用时得出制度弹性与IT功能演化之间动态交互影响,IT产品由于其形成过程中的客户参与,具有与一般技术产品不同的扩散特点、路径、速度[3]。
吴瑞鹏等人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将影响企业信息化的诸多因素分为:企业整体支持、IT部门技术实力、企业给予信息化的实际推动力、外界环境稳定性、员工技术基础等五大类,并得出了各自重要程度排序[4]。张勇刚把企业信息化的瓶颈因素分为管理因素、资金因素、人才因素、组织因素、通信垄断因素五大类[5]。桂捷从制度角度分析了制约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两大类因素:路径依赖和制度障碍[6]。方兴东 等则认为外部不确定性的威胁、样板的缺失和技术市场的幼稚、外部协作性环境尚不成熟是影响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主要因素[7]。周建梅通过分析得出影响中小企业信息化因素分别是:观念淡薄、信息意识落后;投入不足、资金配置欠妥;人才缺乏、沟通机制不畅;价格昂贵;方案缺乏个性;基础薄弱、管理成为瓶颈;投入谨慎、态度保守观望;成效一般;发展亟待突破[8]。欧阳峰 等认为影响企业信息化演进的内部因素主要有:企业所处发展阶段、企业信息技术投资、企业家的角色变化、管理者的素质高低、员工的信息意识,外部因素包括:企业经营环境、政府政策环境、服务商支持[9]。
3影响中国民营钢铁企业信息化因素分析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经济上已经完成工业化,在工业化比较成熟的基础上开展信息化建设,对信息化的需求自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中国民营钢铁企业从市场中诞生,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民营钢铁企业也将呈现出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在体制、机制、观念、思维、技术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阻碍中国民营钢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因素:
(1) 资金因素。根据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的一份调查报告,中国超过50%的民营企业认为“缺少外部融资渠道阻碍了他们的业务发展”。长期以来,对大银行来说,向中小型民营企业发放贷款成本高、风险大,因此他们从来不把民营企业当作重要客户,即便是对民营企业发放授信,也会提高担保条件,上浮贷款利率。所以,民营企业只能高度依赖于内部融资渠道,从而限制了民营企业的投资和成长。如民营企业中,固定资产投资的83.9%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而全国平均为74.3%。那么对于钢铁企业这种需要高投入支撑的行业来说,融资渠道不畅,仅靠自身滚动发展是困难的。尽管一些民营钢铁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规模、影响不断扩大,但相当多的企业靠的是自身的积累以及企业经营者卓越的资本运作才能,想得到如国营钢铁企业那样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资金的支持,对于大多数规模不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来说还只是梦想。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市场体系不完善,相关的法律不健全。且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准入门槛高,在目前的状况下,中小民营钢铁企业受各种因素制约,上市直接融资及发行债券非常困难。
(2) 管理因素。由于民营企业往往规模较小,管理上缺乏健全的制度,用人上缺乏长远的打算,更谈不上营造企业独有的文化和树立特色的企业经营理念,因而不少民营企业都存在着管理粗放的问题。不少经营者认为只要企业有效益,管理就无所谓,从而导致很多弊端的出现。由于民营企业在发展钢铁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很少考虑全国钢铁工业的合理布局。例如华北地区钢铁生产能力过剩,每年有1 200多万吨钢材流向全国,同时华北地区又是严重缺水的地区,不宜再扩大钢铁生产规模。另外,随着中国改革开发的进一步深化以及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在世界经济分工中制造中心地位的形成,中国沿海地区将会成为家电、汽车、造船等钢材消耗大户的聚集之地,因此,从钢铁原料供给结构的变化趋势和最终用户分布的角度来分析,中国钢铁工业布局要向利用进口矿方便和加工业发达的沿海地区转移。但内陆华北地区,如河北、山西等仍是钢铁大省,民营钢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难以实现企业信息化。
(3) 人才因素。中国民营企业人工成本低是不争的事实,当然,企业负担轻是原因之一,另一方面,这也是以人员素质相对偏低为代价的。从计划经济时期到市场经济时期,冶金行业人员的流向始终没有的大变化,应届大学生、硕士、博士仍近乎百分之百地选择了大型国有钢铁企业或行业的研发机构,选择去民营企业的非常有限。发展中的民营企业当然可以从国企中高薪获得所需人才,但是由于受地域等原因所限,要想大量获得高质量的人才,并非易事。而对于技术工人来说,国营大企业有自己的人才储备和再教育的基地(一般都有自己的职工大学和技工学校),熟练的技术工人对这些国有企业来说根本不是问题。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充实到生产一线的还主要是当地的农民和外来打工人员(当然也包括少部分高薪聘用的国企人员),从没有专业背景到熟练的产业工人,这里面是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的。
(4) 技术环境因素。民营钢铁企业的快速发展往往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因为冶金行业是高技术、高投入、高污染的企业,受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加之环保意识薄弱,又想在短时间内达产并将产品投入市场,因此,对于环保节能方面的辅助工序他们是能省则省,能不用就不用。同时,中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原来钢铁企业所在的郊区,现在成了市区,政府对环境要求不断提高,使民营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越来越大。民营钢铁企业的产品成本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这种成本优势决不是来自生产系统本身,而是主要来自于低设备折旧、低人员成本、低管理体制浪费以及低税赋负担,相比较而言,民营钢铁企业的工序能耗却很高。这是因为,民营企业一直追求低投入、高产出,快投入、快产出,因此许多设备简陋,技术装备水平相对较差。而大中型国有企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均大大提高了技术装备水平,各工序能耗大大降低,从而降低了产品成本。
4 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关于中国民营钢铁企业信息化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认为,中国民营钢铁企业可通过以下4个方面加以改进。
(1) 改变粗放管理模式,建立良好公司治理机制。首先可以通过上市的方式,解决融资问题,同时可以借助外力推进企业内部改革,积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企业上市的有关要求进行信息披露,增加企业透明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通过公开上市进行股份制改造,实施投资多元化,经营管理者同所有者分离等,消除家族化管理的弊端,保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利用ERP、办公自动化等管理软件,借助科技手段,对企业资源进行全方位的细化管理,推进并保障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顺利实施。
(2) 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民营钢铁企业必须处理好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本着对自身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有效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经济,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因此,必须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挖掘能源、物料再利用方面的潜力,发展有利于充分利用能源、资源、集约化的工艺流程,减少热能消耗和远距离运输负担,有效回收利用二次能源。建立和完善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加强企业烟尘、粉尘、废渣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高废气、废水、废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参与社会物质利用再循环,建设钢铁循环经济型企业,实现民营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
(3) 加强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钢铁行业,知识和技术已经成为决定民营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目前除沙钢、南钢等少数民营钢铁企业在技术改造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之外,中国大多数民营钢铁企业在技术开发、创新能力方面投入少,设备相对落后,与发展多年的国有钢铁企业相比在技术方面还相当落后。因此,不妨采用拿来主义,将中国钢铁行业已经取得的科技进步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可以采用策略性联姻方式与相关大学、行业技术研究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企业的科技开发和创新提供条件,降低科技投入成本。
(4) 借助信息化,延伸产业链,推进企业集团化。在提高技术的同时,民营钢铁企业还应当有针对性地延伸产业链条,解决中国钢铁企业尤其是民营钢铁企业普遍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在目前的资源状况下,民营钢铁企业必须借鉴国外钢铁企业的经验,不断加强与铁矿石、煤炭等上游原料生产企业的合作,通过投资共同开发资源,获得稳定的原料来源。同时,通过与汽车、造船等下游行业建立共同开发产品体系,缩短产品开发时间,建立钢材配送中心,满足下游产业对新产品不断提高的品种、质量和服务要求。只有形成上下一体的产业链条,才可能从方方面面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专业化、规模化是世界很多钢铁企业提高竞争力,发展壮大的有效策略。钢铁企业联合、兼并和资产重组是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民营钢铁企业大都历史短,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大部分靠从国内和国外引进技术,因此,民营企业集团化发展可以使先进的技术在企业内部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使技术交流更充分,降低企业先进技术的应用成本。
主要参考文献
[1] E B Swanson. Information Systems Innovation among Organizations[J] . Management Science,1994,40(9):1069-1092.
[2] E B Swanson,N C Ramiller. The Organizing Vision in Information Systems Innovation[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7,8(5):458-474.
[3] C Watanabe,et al. Institutional Elasticity as a Significant Driver of IT Functionality Development[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Social Change, 2004,71(7):723-750.
[4] 吴瑞鹏,陈国青,郭迅华.中国企业信息化中的关键因素[J]. 南开管理评论,2004,7(3):74-79.
[5] 张勇刚. 企业信息化瓶颈因素研究[J]. 经济师,2004(7):141-142.
[6] 周建梅.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J] . 通信企业管理,2005(12):72-73.
[7] 欧阳峰,李运河. 企业信息化的演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科学管理研究,2005,23(4):67-70.
[8] 桂捷.浅析我国企业信息化变革的制度障碍[J]. 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7):92-93.
[9] 方兴东,杨冰之. 关注企业信息化的外部障碍[J]. 企业管理,2004(3):101-102.